人教版數學比的應用教學設計

  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對於提高一位教師的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一定要做好數學比的用的教學設計。下面是有小編為你整理的人教版比的應用教學設計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教材分析: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過了比與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已掌握了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於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的解題方法,體會這類問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也為以後學習“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礎。

  學情分析:對於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學生在以往的生活中曾經遇到過,甚至解決過。有過一定的體驗與感悟,但是對於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將學生無序的思維有序化、數學化、系統化。

  教學目標: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實際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按一定比例來分配一個數量的意義。

  教學難點:根據題中所給的比,掌握各部分量佔總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小調查:奶茶中,奶與茶的比是3:7,從中你可以獲得什麼資訊?

  2、3月12日是植樹節,學校把種植42棵小樹苗的任務分配給六年級人數相等的三個班,怎樣分配才合理?***平均分配***

  3、出示教材主題圖,獲取資訊:幼兒園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這些橘子分給大班和小班,怎麼分合理?說一說你的分法。***先獨立想一想,然後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學生提出兩種分配方案:一種每班分橘子的一半;

  另一種按大班和小班人數的比來分配

  通過全班交流達成共識,按大班和小班人數的比來分配比較合理。

  4、出示課題: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比的應用”

  設計意圖:提供現實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分析問題中的數學資訊。

  二、 分析探究,初步感知

  1、出示題目:老師這有一筐橘子,把這筐橘子按3:2分給幼兒園大班和小班應該怎樣分?***課件顯示***

  ***學生獨立思考一會兒,有的同學想到要實際分一分***

  師:這樣吧,我們用小棒代替橘子,小組分一分

  ***老師給每組相同數量的小棒,但沒有告訴學生小棒的數量,學生按3:2分小棒,教師巡視***

  師:分好了嗎?說說你們是怎樣分的?

  生1:先給大班3根,小班2根;然後再給大班3根,小班2根,就這樣一共分了8次分完。由此可知這堆小棒有40根,最後大班分到24根,小班分到16根。

  生2:我們前兩次分得跟他們一樣,第三次我們發現剩的太多,我們就給大班分6根,小班分4根,就這樣又分了兩次分完,結果也是大班分到24根,小班分到16根。

  生3:我們的分法和他們的不一樣,我們按3:2來分,因為小棒有一大堆,我們就想給大班分30根,小班分20根,後來發現不夠,就給大班15根,小班10根,剩下的再給大班9根,小班6根,正好分完。

  師:雖然分得結果一樣,但是你們的方法卻不盡相同,可見同學們是用心、用腦去想了。事實上,很多科研成果也是通過科學家們的無數次試驗得來的,希望你們把這種好的學習方法保持下去。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操作的空間,每個小組都利用小棒來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學生產生了不同的分法,有的小組按部就班一直按3根、2根分;有的小組按3根、2根分了後,及時做了調整按6根、4根分;有的小組“大膽”地按30根、20根分,不夠了又再做調整。不同的分法都代表了學生對比的理解和數感,也為進一步尋求這類問題的方法積累了經驗。

  2、師:在這次分小棒的活動中,你們有什麼發現?說說你們的感受。

  生1:我覺得不管怎麼分我們都要按3:2的比來分,也就是我們每次分的小棒的個數比是3:2.

  生2:我發現6:4,30:20,15:10,9:6結果都是3:2。

  設計意圖:這一過程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體驗時間,在實際操作中學生會不斷調整一次分配的數量,不斷產生新的解題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來分配的意義。

  生:我覺得按3:2的比分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均分給兩個人不一樣,因為平均分後兩個人每人分得的個數相同,而按3:2的比分兩人分得的個數不同。

  師:實際上以前我們學過的平均分就是按照1:1進行分配的。

  人教版比的應用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分完後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鼓勵學生說出在分的過程中的發現和自己的體會。有的學生髮現無論怎麼分都是按3:2分,這正是理解這類問題的關鍵;有的學生髮現了6:4,30:20,15:10,9:6結果都是3:2,這不僅鞏固了化簡比的內容,同時為以後學習正比例積累了經驗;有的學生聯想到了以前學過的平均分,在教師的引導下將前後知識聯絡起來。

  3、師:如果現在有140個橘子又該怎麼分?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組內說一說。

  生1:我覺得現在橘子數目大了,再像剛才那樣一次一次的分太麻煩,實際上按3:2來分的意思就是大班3份,小班2份,還是先算出來再分比較好。

  生2:。。。。。。

  設計意圖:注意鼓勵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在解決140個橘子按3:2又該怎麼分的問題時,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想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4、比較不同的方法,說出你的解題思路,並找找他們的共同點***課件展示***

  方法一:列表法

  方法二:畫圖

  3+2=5 140÷5=28***根*** 28×3=84***根***28×2=56***根***

  方法三:列式

  3+2=5 140× =56***根*** 140× =84***根***

  小結: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同學們要認真分析數量關係,可以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

  設計意圖:有上面小組合作的經驗與發現,這次可以用操作、畫圖、列式等不同的方法分,從實踐中發現規律,理解部分量與總量之間的關係。會解答這類應用題。

  三、運用新知,學以致用

  1、獨立完成教材56頁“試一試”,集中反饋。

  2、獨立完成教材56頁“練一練”2題.,找學生板眼,集中反饋,講解不同的解題思路。

  3、用48釐米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長和寬的比是5∶3,這個長方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互幫互助的作用,鼓勵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的解題思路。在這一過程中,便於發現問題並及時解決。

  四、歸納拓展,鞏固新知

  教材56頁 故學故事

  五、總結全課

  1、 學生看書回顧本節學習內容

  2、對於這節課的學習,你還有什麼疑問?

  3、說說這節課你的收穫。

  六、作業:按不同的比例把糖和水配成糖水,品嚐之後,記錄好你最喜歡的糖水比例。

  設計意圖:通過品嚐不同比例的糖水加深印象,明白按比例分配應用題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是很廣泛的,從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樹立學好數學知識的自信心。

  數學“比的應用”教學反思

  “比的應用”一課是按比例分配應用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長期以來,應用題教學在教材和課堂教學等方面,其應用性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使得教學流於簡單的解題訓練,這種現狀必須改變。

  我在設計此課時,力求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體現應用性。由於按比例分配計算應用較廣,學生有很多應用機會,因此,課前讓每一個學生到生活中調查生活中的比,並且說一說你是怎麼獲得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課,使學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計算就來源於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從生活實際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計算,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了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絡,數學來源於生活,並能解決實際問題,充分體現了應用題教學的應用性。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比的應用》這一內容,教材範例是“一個農場在100公頃的地裡播種大豆和玉米。播種面積的比是3:2。兩種作物各播種多少公頃?”雖然是取材生活例子,但與學生的生活經歷有一定的距離。按照教材範例上下來,整節課學生聽的是很認真,也會做一些有關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但學生整節課的表情單板,參與情緒不高,學習過程顯得機械,大部分學生既不知所學的數學從何而來,更不知將走向何處。

  人教版數學學習方法

  1.課前做什麼,預習。有的同學會認為預習是浪費時間,上課聽老師講講不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花時間預習。其實預習非但不浪費時間,而且有很大的益處。首先,預習是對自己自學能力的鍛鍊。老師不可能教給你全部的知識,很多的知識都是靠自己自學得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有良好的自學能力。其次,通過自己預習得到的要比通過上課聽老師講得到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那該如何預習,預習些什麼內容呢?第一,要看課本,看課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例題,對這部分內容要做到理解。因為這就是基礎,萬變不離其宗,後面的任何變化都離不開這個基礎。第二,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完成課後的隨堂練習。因為通過什麼來檢測你是否理解了概念,只有通過題目。課後的隨堂練習的設定就是理解基本概念後的簡單的運用。如果預習的過程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在書上做好記號,上課時就要著重聽這部分內容;如果內容簡單,自己能理解,那上課時就要聽老師是如何講解的,和自己對照一下,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或者看看有沒有其他的解題思路

  2.課上做什麼,認真聽講。聽課是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是準確的掌握所學知識的關鍵。課上認真聽十分鐘勝過課後自己看書三十分鐘。那麼上課該如何認真聽講,聽什麼。第一、帶著在預習中未懂的問題聽課,注意力集中,儘可能把疑點在課中解決。

  第二,對於在預習中認為弄懂了的問題,主要聽老師的講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糾正自己在預習中對一些知識的片面理解或錯誤理解。

  第三,在預習中沒有弄懂的問題,通過老師講懂了或還有疑問,要在課堂上把關鍵的地方記下來,課後要及時進行向老師請教,弄懂、弄明白。

  第四,在聽課中注意不能只聽問題的答案,關鍵是聽老師講解例題的解題思路,明白瞭解題思路,你是學會了做這一類題,而不是隻是一道題。

  例題是為鞏固數學知識而講,例題的作用是舉一反三。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一個老師帶著一個初一班,他每週都測驗他的學生,而且公開告訴他的學生,考題全部他上課講的例題。學生開始一片譁然,90%的學生有信心拿滿分,只有班上幾個最差的學生不敢這麼說,很快第一次測驗結果出來了,及格率48%,滿分率不到8%,第二次情況有所好轉,初一時這個班數學成績與同年級數學特長班平均分相差12.5分。初二時與數學班只差1.5分,比年級平均分高10分。初三畢業,這個班幾乎與數學特長班沒有區別。

  第五,注意聽老師在課堂中補充的例題,這些例題通常具有代表性,聽老師的解題思路,拓寬自己的知識,要學會自己可以動手解決這一類問題。

  3.課後該怎麼做,完成練習和作業。要學好數學,必須多做練習,但並不是題海戰術。只顧看書,而不做或少做練習,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而一味的做題,而不顧解題方法,也是很難在學習上收到成效的。

  做練習要在有充分的準備之後,認真獨立地完成。所謂有充分準備,就是要先複習今天所學的知識和老師補充的例題,把課本上的知識弄懂之後才能做練習。如果課本知識還有不懂之處,應先複習課文,詢問同學或老師,直至懂了之後再做練習。

  所謂認真,是指對每個習題都要認真思考,對問題的每個細節都應思考清楚。注意養成一個全面細緻地思考問題的習慣。這種良好習慣一旦養成,它會在你的一生中大有益處。另一方面,要認真演算,注意解答表述的條理性和解題格式的規範性。許多同學常常在考試中馬虎出錯,究其根源,必然形成馬馬虎虎的壞習慣。而“馬虎”會長久地帶來危害,這種壞習慣一旦養成,十分頑固,很難克服。

  所謂獨立完成作業,就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作業。因為做練習的目的,一是鞏固所學知識,二是檢查對知識的理解是否正確,培養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敢於啃難題。遇到難題一定要反覆仔細推敲條件,深入思考,在山窮水盡、自己能力確實承受不了的情況下,問問別人是可以的,不要一覺得難,就不想做了。當然,做難題要耗費較長的時間。有些同學以為這樣做不合算,不如問問省事,這種想法是不全面的。其實,帳得算兩筆,比如你由於解難題耗費的時間較長聯想過很多知識,設想了很多解法,都失敗了,似乎收穫是“零”,但事實上,你獲得了大量的“副產品”,而這“副產品“的價值會遠遠大於本題目的價值。因為,由於解題的迫切需要聯想了很多知識,恰好是對這許許多多知識積極的複習;你想出了很多方法,雖然沒有能解決這個題目,但它是很好的思維訓練,對提高思維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況且這一個個方法很可能在解決其他題目上奏效。大數學家希爾伯特把“費爾馬大定理”這道難題叫做“能下金蛋的母雞”。正是因為有很多數學家在攻克“費爾馬大定理”的失敗中,發現和開創了許多新的數學領域,大大地推進了數學的發展。

  對於數學《評價手冊》:學習教吃力的同學只要完成基本題就可以了,中等的同學完成辨析與反思;好的同學加上探索與思考;還有額外學習能力的同學可以選擇好一本課外書,自己挑選部分習題、能夠鞏固所學知識並拓展知識面的,在做題時儘量講究一題多解,發展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做過的題目希望大家一段時間***一週之類***要消化,對於這類題目的解題方法要掌握,爭取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練習當中,我認為“做”是次要的,而“思”是主要的。出錯的地方也正是我們學習中最薄弱的地方,把這些地方弄懂弄通,避免在同一地方摔倒二次,這比把十道習題演算正確收效也許更大一些。

  4.複習與總結。複習是為了鞏固,和遺忘做鬥爭;總結是為了條理知識,發現、掌握規律,積累經驗,有所提高。

  學完每一章,要及時做好階段複習。階段複習要圍繞每一節知識的重點、難點,閱讀教材、聽課筆記、練習本,從中提煉出本章的知識重點和難點,特別對於曾不大懂和理解錯誤或不夠深度的地方,要著重複習鞏固。凡是在作業或測驗中不會做或做錯了的題目,在階段複習中要獨立做一遍,檢查一下對這些題目自己是否已經掌握。有些同學多次在某一類問題上出現錯誤,或曾不會做的題目,再考時仍不會做,正是沒有完成複習任務的結果。較難的知識與題日,不僅難做、難理解,而且很容易忘。反覆複習的本身,則是與遺忘作鬥爭的有效方法。階段總結是十分必要的,通過階段複習,應該有較大的提高。華羅庚有句名言:“讀書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階段總結,正是要完成由厚到薄的過程。總結要提煉出每一章知識的重點、難點,每一小節知識的重點與本章知識重點的聯絡,做出條理性的歸納和概括,從而積累解題經驗,提高分析解題的能力。

  5.課外自學與研究。課外自學與研究的目的是擴大知識面,開闊眼界,掌握與積累思維方法和解題方法,進一步提高分析解題能力。圍繞所學的教材進度看一些課外參考書及數學雜誌,作一些較新鮮或難度較大的習題。課外自學應該是有計劃地有節制地進行,不要影響以上環節的學習,更不要影響其它學科的學習。在課外自學的過程中,發現一些新穎而有價值的習題、一些好地思維方法與解題方法,應該記下來,以便進一步學習掌握。

  愛因斯坦說過:“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對於渴望成功的同學來說,艱苦的勞動與少說空話是比較容易做到的,而正確的方法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摸索得出來的。……學習方法因人而異,望大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務使你擁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