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寒露養生有什麼小常識

  寒露節氣到來的時候,天氣已經是深秋了,這個時候有一些冬季寒冷的感覺了。你知道寒露養生小常識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寒露養生小常識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寒露養生小常識

  朝鹽晚蜜

  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秋季的開始。在秋天裡,秋燥是讓人煩惱的一件事。養生專家提出,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發現面板越來越乾燥,不少人以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補充水分啦。真相卻是,光喝白開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過,如果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情況就大不同了,這種方法,與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

  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因此,當秋天來臨之際,最好“晨飲淡鹽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體健康!

  早睡早起

  寒露過後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因此,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的論段,就是告訴人們秋季養生的道理。

  專家說,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因此秋季養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為避免血栓的形成,應該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

  灸臍養秋

  如果因為脾胃寒涼而造成腹瀉,你可以用艾灸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艾灸肚臍的方法多種多樣,你可將燃燒的艾條直接懸在肚臍正上方1釐米左右,進行施灸,以有溫熱感為宜。每次灸半小時左右,每天進行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一般來說,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體質虛弱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病,用此法進行防治,效果很好。隔姜灸也是現代人經常使用的一種艾灸方法。取一塊姜,切厚片,在上面紮上幾個眼兒,放在臍上,點燃艾炷,在薑片上進行雀啄灸***就像鳥啄食一樣***,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宜。

  寒露養生吃的湯

  1、玉竹百合瘦肉湯

  材料:玉竹、百合***中藥店均有售***各30克,豬瘦肉300克,生薑2~3片。

  做法:玉竹、百合用清水洗淨,稍浸泡;豬瘦肉亦用清水洗淨,整塊不用刀切;然後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000~2500毫升***約8~10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3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少許生油便可。

  功效:玉竹補陰潤燥、生津止渴,善治肺胃陰虛燥熱之症;百合具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豬瘦肉有填精補五臟的功效。諸物合用,具有滋陰潤燥,調和五臟的作用。

  2、蓮藕排骨湯

  材料:蓮藕,豬排骨,黃酒、生薑、蔥、鹽少許。

  做法:豬排骨切段,飛水;將藕洗淨切片,與排骨同置1500毫升溫水之中,加黃酒、姜、蔥少許,水沸後文火燉90分鐘左右,加少許鹽,即可食用。

  功效:熟藕性味甘溫,可開胃、滋補、生肌、止瀉、固精、養胃滋陰、健脾益氣的功效,此湯可幫助人們緩解秋燥。

  寒露氣候特點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這時,四川省各地氣溫繼續下降。盆地日平均氣溫多不到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水銀柱也很難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氣溫卻可降至10℃以下。

  川西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氣溫普遍低於10℃,用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鋪,萬里雪飄,與盆地秋色迥然不同。常年寒露期間,盆地雨量亦日趨減少。盆地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東部一般為30至40毫米左右。綿雨甚頻,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響“三秋”生產,成為我省盆地的一種災害性天氣。伴隨著綿雨的氣候特徵是:溼度大,雲量多,日照少,陰天多,霧日亦自此顯著增加。

  但是,秋綿雨嚴重與否,直接影響“三秋”的進度與質量。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氣預報,搶晴天收穫和播種;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採取深溝高廂等各種有效的耕作措施,減輕溼害,提高播種質量。在高原地區,寒露前後是雪害最嚴重的季節之一,積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業生產,應該注意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