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症狀和治療有哪些

  俗稱“出痧子”,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強,過去,下面小編整理了麻疹的症狀和治療,一起了解吧!

  幾乎每個人都患過麻疹,每2~3年大流行一次,多見於6個月至5歲的小兒。臨床表現有高熱、皮疹、眼及呼吸道粘膜發炎,而以頰粘膜出現麻疹粘膜斑為其特徵。感染後有持久免疫力。中國在1959、1962年有兩次規模較大的全國大流行,病死率較高,但自六十年代全國推行麻疹減毒活疫苗接種後,發病率大大降低,目前幾乎看不到典型的麻疹了。

  麻疹症狀:

  1.潛伏期:約l2天左右,經過被動免疫的患兒可延長到3周以上。

  2.前驅期***卡他期***:發熱 38~39℃、流涕、畏光、流淚、咳嗽,並有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持續 48~72小時後,口腔近第一大臼齒處的頰粘膜上可見麻疹粘膜斑,如針尖樣白點,周圍有紅暈,有時口脣內側也可見到。麻疹粘膜斑對早期診斷非常重要。該期患兒的口、鼻分泌物傳染性最強。 3.出疹期:在發熱第3~4天開始出疹,出疹前熱度稍下降,出疹時再上升至39~40℃。皮疹最早見於耳後、頸部,相繼在面部、軀幹和四肢,自上而下,漫及全身,歷時3~5天。皮疹為玫瑰紅丘疹,可稀可密,甚至融合成片,疹間可見正常面板。出疹期伴高熱及全身症狀加重,小兒不食、不睜眼 ***結膜充血,畏光***、乾咳、音啞、腹瀉等,肺部可聞及散在的粗羅音。

  4.恢復期:皮疹按出疹時順序自上而下消退,同時體溫下降,全身情況好轉。皮疹消退後留有褐色色素沉著和麥麩樣脫屑。

  麻疹併發症:

  1.以肺炎、心力衰竭最多見,常是致死的原因。大多發生在出疹後5 天以內,患兒表現為高熱、咳嗽加劇、氣促、心率增快、肺部聞及細溼羅音、肝腫大及口脣紫紺等。 2.喉炎,表現為發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呼吸困難、紫紺等。

  3.腦炎,表現為高熱、意識改變、驚厥、昏迷、腦膜刺激徵等。病癒後常留有智力減退、癲癇等後遺症。

  麻疹容易混淆的疾病:

  1.風疹:也有發熱和皮疹,並且皮疹形狀和麻疹相似,但是風疹的熱度大多在38℃左右,熱度上升和出疹同時出現,無麻疹粘膜斑,有耳後及枕部淋巴結腫大,全身症狀輕,皮疹消退後無色素沉著及脫屑。

  2.猩紅熱:也有高熱和皮疹。但猩紅熱的高熱和皮疹常先後一天出現,皮疹呈細顆粒狀融合成片,疹間無正常面板,疹退後可有大片脫屑。此外,猩紅熱還有特徵性的咽峽炎、楊梅舌、帕氏線和口脣周圍蒼白圈。

  3.幼兒急疹:幼兒急疹也有發熱和皮疹,它的特徵是高熱3天后熱退時皮疹才出來,疹子2天即消退,無色素沉著。此病多見於l歲以內的幼兒。

  麻疹病程:

  典型麻疹經過***無併發症***為10~14天。非典型麻疹有:① 輕型,多見於6~8個月以下嬰兒或接受過被動免疫的小兒,特點為病程短,皮疹稀少,全身症狀不明顯,麻疹粘膜斑不明顯。②重型,多見於年齡較大的小兒或原有其他疾病***肺結核、佝僂病***的小兒。全身症狀重,皮疹密集而融合成片,或稀少、暗淡,或為出血性皮疹,內臟也有出血現象,

  如血尿、血便等,疹退後色素沉著特別明顯。

  麻疹就醫指南:

  如果懷疑麻疹,要立即隔離患兒並進行觀察,尤其對2 歲以下原來健康情況比較差的小兒,例如原來患過佝僂病或營養不良的小兒,更要注意護理。

  麻疹治療:無特異療法,主要是採取各種對症處理,防止併發症。護理工作尤為重要。

  麻疹家庭護理:

  住房應安靜清潔,溫度保持20℃左右,光線宜稍暗,按時通風。感冒患者及其他病患者均不宜進入患兒居室。口、鼻、眼和面板都要保持清潔,可用生理鹽水、溫開水或2%硼酸***Boric acid***溶液清洗口腔及眼睛。給予富含維生素及其他營養的流質或半流飲食,多給水分。

  外出、入學、沐浴的時間:熱退一週後,當患者飲食、精神、睡眠、活動量都已恢復時才可外出或入學。至於洗澡,可根據天氣及家庭條件來決定,不致使患兒傷風感冒。

  麻疹預防:

  對麻疹病人要隔離至出疹後第6天,併發肺炎的要延長到10 天。接觸麻疹病人的小兒要隔離觀察 3周。

  主動免疫:8個月以上易感兒童應接受麻疹減毒活疫苗接種,接種後 12天開始生效,5年後應加強一次。 被動免疫:用於不能接受主動免疫的患有慢性病的易感兒,例如白血病或肺結核患兒。也用於流行期或接觸過麻疹而尚未發病的易感兒。採用胎盤球蛋白******Placenta globulin***、成人全血或丙種球蛋白***y—globulin*** 肌肉注射,一般在接觸後5天內注射則可以制止發病,接觸後10天內注射能減輕症狀,發病後再注射則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