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博物館

  1985年5月,正式成立,為政府常設的專業文物管理機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簡介

  現有專業技術人員共12名。研究工作主要圍繞博物館學、五邑華僑史、地方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等方面的研究開展。

  2005年11月26日江門市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正式落址於北新區五邑華僑廣場東側,新館由三座並列的三層樓高的建築組成,總面積達10000平方米,現已開放的展館,面積達3000平方米,主要展示與五邑華僑華人相關的文物與資料。

  計劃2010年底所有展館將全面開放,總面積為6000平方米 ,屆時將利用現代科技手法,採取聲、光、電等技術,配上恰當的場景製作,把華僑文物與歷史故事生動地展示於世人面前。

  自1985年成立以來累計舉辦陳列展覽200多個,基本陳列有館藏華僑文物精品展、陳白沙生平事蹟展、陳少白生平事蹟展、新寧鐵路路史展。近三年來博物館利用現有館藏資源、引進展覽、合作辦展等多種辦展方式,每年舉辦臨時展覽10個以上,每年參觀人數超過10萬人次。

  二、歷史沿革

  1985年5月,正式成立,為政府常設的專業文物管理機構,館址定在陳白沙紀念館內並對陳白沙紀念館進行管理。

  1997年2月和8月,市政府又將外海陳少白故居和新寧鐵路北街火車站舊址收歸市博物館管理。

  江門是中國第一僑鄉,早在1992年就有人提議建立一個華僑歷史博物館,受當時的條件所限,未能實施;

  到2001年,在江門建立一個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的動議被市政府正式提上了工作日程,開始了華僑文物的大規模徵集。

  三、展館情況

  通過多種合法途徑拓寬藏品獲得渠道,有廣東省文管會調撥、考古調查採集、考古發掘出土、單位、個人捐贈及向各類文物商店和個人收藏家購買。截止2008年底,現有各類文物3萬多件,其中九成左右是華僑文物。在館藏的華僑文物中,實物達2萬多件,照片1000多張,圖書資料、刊物2700多冊***份***,內容豐富,對展示和研究五邑華僑史極其重要。

  現有專業技術人員共12名。研究工作主要圍繞博物館學、五邑華僑史、地方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等方面的研究開展。

  四、展覽與藏品

  運送銀信***僑批***的竹籮

  籮筐是送銀信時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裝載銀信及當時的大頭銀元,以方便兌換僑匯。小小的銀信,需要用這麼大的籮筐去裝載,可見當時銀信之多、僑匯數量之大。

  台山隴西村建村章程

  1927年。從清朝同治年間以來,五邑華僑紛紛回鄉建房建村,而且,還引入當時相對先進的西方"股份制"理念,章程管理,規劃和建設鄉村,掀起了一場以台山、開平鄉村為代表的"華僑新村"建設潮流,使得"華僑新村"成為中國近代鄉村建設的一大奇蹟。五邑華僑在對家鄉的建設過程中,不僅僅是簡單的給予財、物,更重要的是他們引進了西方相對先進的管理制度,為五邑地區經濟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幫助。

  銀信

  江門五邑的僑匯收入數額巨大,為全國所罕見。展櫃所展示的銀信主要是華僑在僑居國從事各種勞動所得,用於贍養國內眷屬的生活用款的見證。此外,僑匯的用途還包括投資實業和興辦慈善公益事業。每封銀信封面上基本寫明收信***銀***人的姓名、華僑寄返家鄉的僑匯金額以及託付人的姓名和地址等內容。從清末民初開始,銀信已源源不斷地流入五邑僑鄉,至抗戰全面爆發前,達到歷史的高峰。

  手搖救火車

  在20世紀初慈溪村旅外鄉親在地方防火,捐贈四臺手搖救火車。2004年慈溪村委將其中的一臺捐贈給華僑華人博物館。

  口供紙***部分***

  口供紙,是五邑僑鄉特有的一種華僑文物。它是一種專門為出國的移民準備的,應付移入國移民官員詢問的培訓資料。此口供紙全長4.2米,裡邊記錄了共350個問題及答案。

 

 看過的人還看了:

1.江門自駕遊好去處

2.陳少白故居旅遊攻略

3.陽江地接導遊詞***2***

4.江門旅遊攻略

5.江門自駕遊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