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博物館

  原為福建會館,又稱天后行宮,由福建船商捐資1884年始建,1906年竣工。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欣賞閱讀。

  一、簡介

  原為福建會館,又稱天后行宮,由福建船商捐資1884年始建,1906年竣工。會館結構典雅,雕飾精美,具有閩南建築的獨特風格。由山門、大殿、後殿、戲樓和東西廊廡五部分組成有。棟枋樑柱之間的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的木石雕刻巧奪天工,匠心獨具,具有極高的藝術性。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立於1958年,館址設在煙臺市中心毓嵐街2號,即福建會館。

  成立於1958年,現有館址兩處,原址位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會館***煙臺市民俗博物館***,新址位於南大街61號博物館新館。新館建築面積17000平方米,總投資1.6億元,位於煙臺市中心文化廣場最西端,於2007年立項,2009年開工建設。整體建築分為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包括文物庫房、多功能報告廳、大廳、展廳、茶座、4D影院、辦公區、閱覽區等部分,是一座集中反映煙臺人文歷史和文化藝術的綜合性現代化博物館。

  二、歷史沿革

  1958年6月18日,煙臺市人民委員會文化科下發檔案,設立。

  1962年12月,原煙臺專區博物館建立,館址坐落於煙臺市北大街72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永昶號綢緞莊***。

  1964年,郭沫若親筆題寫額匾""六個大字。

  1978年,原與煙臺市展覽館合併。

  1983年,原煙臺地區改為煙臺市,次年元月地、市兩館合併,為市屬地方歷史博物館,與煙臺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為一個機構兩個牌子,為科級事業單位,館址主要在福建會館及其西院新庫房辦公樓,菜市街9號有590平方米的考古標本室,另在南大街61號有2000平方米的展覽中心和辦公區域。

  1984年6月,地改市後將原與煙臺地區博物館合併,成立現在的。

  1999年6月,煙臺市展覽館撤銷,原展覽館18名人員調入。10月16日,人員編制調整為50名,新增編制用於安排原市展覽館的幹部職工。

  2002年7月4日,機構規格由科級調整為副處級。

  2006年11月30日,煙臺市文物店15人調入。

  2007年9月13日,新館開工建設。

  2008年12月25日,機構規格由副處級調整為正處級。

  三、館藏文物

  通過體制改革、文物徵集、考古發掘、社會捐贈等方式,文物藏品類別不斷增多,數量不斷增加,截止2014年5月館藏文物已達到5萬餘件。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6000餘件,一級文物62件,是該省博物館中館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這些館藏文物既有傳世的藝術珍品,又有考古發掘出土的歷史重器,包括陶瓷器、玉石器、青銅器、鐵器、書畫、絲織品和雜項等十幾個品類,是反映煙臺歷史發展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保護利用價值。

  四、機構設定

  辦公室:負責黨務、人事、工青婦、計劃生育及離退休事務的日常管理等。

  展陳部:負責全年展覽計劃制定並做好推出或引進展覽的統籌策劃、可行性分析、專家論證、洽談、落實;負責陳列展覽的內容和形式設計以及其他方面的形象設計等。

  宣教服務部:負責觀眾接待、導覽與講解;利用新聞媒介和網路開展形式多樣的對外宣傳;負責網站的改版、內容稽核管理等。

  藏品管理部***掛文物科技保護中心牌子***:負責庫房藏品管理,履行藏品的接收、登賬、編目、建檔、出入庫職責;每天對庫房及展廳文物的儲存環境進行檢查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等。

  安保部:負責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項消防及安全保衛制度並予以落實;負責保安隊伍的管理,做好文物庫房、展廳、開放區域、辦公區域以及建築等的安全保衛和防火工作;負責觀眾的公共安全等。

  考古部:負責全市博物館、文物管理所業務指導;協助文物局指導、監督全市文物保護、管理工作,依法對全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日常保護與管理進行指導督查;負責全市基本建設工程的文物搶救和保護等。

  技術物業部:負責通訊網路、計算機、內部區域網的管理與維護;負責本館虛擬場景的製作、釋出等。

  福建會館管理部***掛煙臺民俗博物館牌子***:負責會館的安全、消防;負責對內對外展覽、觀眾接待、導覽講解、物業管理;負責民俗博物館的開放和管理等。

  

看了的人還看了:

1.煙臺旅遊攻略

2.煙臺市蓬萊閣旅遊攻略

3.山東蓬萊概況導遊詞

4.劉公島導遊詞3篇

5.山東威海劉公島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