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合光腳走石子路健身的三類人
有哪些人不適合光腳走石子路健身?今天小編整理了,一起了解吧。
不適合走石子路的人:足癬患者
足癬患者,平時就容易引起足部的破潰,走石子路時,容易加重病情,或者導致新長出的嬌嫩面板受損,容易出現外傷,不利於足癬的恢復。
不適合走石子路的人: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一種波及大小微血管、神經、肌腱等部位的病變。有糖尿病足的人,對於冷、熱、壓力的感覺都不明顯,當走石子路時,腳若被硌傷會造成面板破損,但患者常常沒有任何疼痛的感覺,往往很輕微的外傷,因為沒有及時發現,導致病足的感染、壞死,甚至出現截肢的悲劇。
不適合走石子路的人:扁平足
正常人的足底有一個拱面,像弓一樣,醫生把它叫做足弓。走路時,足弓起到緩衝震盪,保護足底重要神經、血管、肌腱組織的作用,而扁平足患者的足弓很低甚至沒有,這就使得足底的彈性變差,失去對足底重要組織的保護,如果再在石子路上走來踩去,很容易造成足部組織損傷,反而會加重病情。
走石子路,其實就是變相做足底按摩。
雙足支撐著全身重量,一個體重68公斤的人,每走一步,腳部承受的壓力是260公斤,正常情況下,我們平均每天雙腳要承受260萬公斤的壓力,相當於4萬人在腳上踩一下所產生的力量。腳在人體中距心臟最遠,加之地球引力,腳部末梢迴圈易出現障礙,有害物質就很容易在足部沉積,造成區域性面板組織變異,如面板變色,皮下有顆粒、條索、硬結狀物,進而導致血液迴圈不暢,影響相關臟腑、器官的正常功能。
時間長了,人們逐漸發現足部某一部位和人體的某一器官的病症有著內在聯絡。當人體患病時,在這些部位可能出現壓痛、痠痛、腫脹、硬結等異常現象,對這些部位進行按壓,則能夠起到預防、減輕病痛、恢復健康的作用。我國最長壽的皇帝乾隆活了89歲,他就很注重足底保健,每天“晨起三百步,晚間一盆湯”。
人的腳部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淋巴網和末梢神經網,當按摩腳底時,可使毛細血管網、淋巴管擴張,神經末梢產生興奮,從而改善微迴圈,加速機體新陳代謝,將沉積物清除。沉積物最終通過腎臟等排洩器官排出體外,以維持迴圈管道的暢通,改善和恢復相應組織器官的功能,促使機體健康、正常地運轉。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天天去足浴店按摩腳不現實,在小區的石子路上走一走,照樣能起到按摩腳的效果,既方便,又不花錢。更重要的是,去足浴店是被動運動,只能運動腳,而走石子路是主動鍛鍊,既按摩了腳,全身也得到了放鬆。如果在走石子路時,再配合誇張的甩臂等運動,更能起到鍛鍊全身的目的。
走石子路的時間先短後長堅持才有效果
走石子路,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剛開始走時,腳底很不舒服,甚至疼得受不了,此時可穿底子比較薄的軟底鞋,或者穿一雙類似賓館裡的一次性棉拖,等慢慢適應了,可改為光著腳走石子路,也可穿一雙較厚的棉襪。
王華蘭教授說,走石子路就像按摩一樣,應長期堅持,才能起到作用。一般一天走兩次,早上一次,晚上一次。因為早上多是空腹走路,所以走路時間不能太長,以15分鐘為宜,否則會出現不適現象。晚上多是飯後走,可以適當延長走的時間,時間以30分鐘為宜。
剛開始走時,時間不要太長,可先從一次5分鐘、10分鐘走起,逐漸拉長走的時間。走路前,最好喝杯白開水,也可邊走邊喝,可促進毛細血管的血液迴圈,有利於腳底毒素的排出。
走石子路時,不要走太快,以慢走最為合適。走路期間,可停下來把腳放到臺階上,用雙手拍打腳脖到大腿的內外兩側,也可單手拍打另一隻胳膊的內外兩側,一次拍打3~5分鐘,以促進四肢的血液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