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見的矛盾心理表現

  老人的心理世界與我們年輕人有很多不同,因為退休的原因,加上子女因為工作也不能經常陪伴在他們身邊,導致了老人心裡會有一些矛盾存在,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1、角色轉變與社會適應性的矛盾。退休後的中老年人這一心理矛盾會比較明顯。退休後,從事體力工作的中老年人會好一些,他們可以更輕鬆的適應角色的轉變。但對退休之前有較高社會地位和廣泛社會聯絡的中老年人而言,離退休後他們的生活重心由機關和事業轉變成了家庭瑣事,廣泛的社會聯絡驟然減少使他們感到不習慣也很不適應。

  2、老有所為與身心衰老的矛盾。有些老人在離開工作崗位後,依然保持著較高的價值觀和理想追求,他們渴望在有生之年發揮自己的餘熱。但由於受到身體的限制,感覺到力不從心,尤其是體弱多病的中老年人,感知、記憶、思維等心理能力都有了非常明顯的衰退。這就形成了志向與衰老之間的矛盾,給中老年人帶來了很多苦惱。

  3、安度晚年與意外刺激的矛盾。每個中老年人都渴望可以安度晚年,但現實卻常常會出人意料,突然而來的打擊或刺激都會使中老年人的心理變得低落,願望和現實間的強烈對比以及深刻矛盾足夠擊垮一箇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會導致死亡。統計表明,喪偶老年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夫妻爭吵、親友亡故、婆媳不和、突患重病等意外刺激,也會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4種情緒困擾老年人

  退休後,老人容易出現4種不良情緒。心理上首先會出現較重的失落感,從而干擾情緒,影響心理平衡。有的人總認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單位和家庭不再需要自己了,心中更容易感到失落,沉默寡言,足不出戶。

  其次是孤獨感。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以後,隨著社交活動和人際交往的減少,容易產生孤獨、壓抑的心理,若子女遠走高飛或另立門戶,老年人獨居“空巢”,極易產生孤獨、被遺棄的心理。有些老人即使與子女生活在一起,若子女不孝順,不關心,不注重與老人交往,也會使老人感到孤獨。此外,若老伴病逝,時間一長則容易產生“與世隔絕”、“孤立無援”的心境,會出現悲觀失望,甚至產生抑鬱、絕望的情緒。

  第三,有些老人還會出現“懷舊心理”,喜歡留戀過去。他們往往沉湎於對往事的回憶,常常追憶過去美好的時光,繼而產生“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嘆,日久便容易產生抑鬱情緒。

  最後,老年人還容易產生衰老感。一方面來自身體狀態的變化,主要是生理機能的衰退,另一方面來自思維能力和智力的變化,還有社會環境的變化,如退休、與子女分居等。但有些老年人主觀上不接受“自己已成為老人了”的心理狀態,也不願周圍的人處處將自己奉為老人。

  老年人常見的不良情緒

  1、抑鬱感

  以上失落、孤獨、自卑、疑慮的情緒情感對於老年人的心理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而且老年人在現實生活中容易遭受挫折,不順心、不如意之事時有發生,例如,遇到家庭內部出現矛盾和糾紛,子女在升學、就業、婚姻等方面有困難,自己的身體又日趨衰落,疾病纏身,許多老人就會變得長吁短嘆、煩躁不妥、情緒低落或者鬱鬱寡歡。這些都是抑鬱的表現。

  國外一項研究發現,老年期抑鬱症的患病率為8.1%~25%,有抑鬱情緒但達不到抑鬱症診斷標準的比例更高,伴有軀體疾病的老人中5000以上有抑鬱心境的存在。

  2、恐懼感

  隨著身體的老化,老年人變得越發害怕生病。一方面是擔心生病後自己生活難以自理,給家人和晚輩帶來麻煩,變成家庭的累贅;另一方面,老年人一旦生病,特別是重病,似乎就感覺離死神不遠了。因此,老年人對疾病和死亡通常會產生恐懼感。

  3、孤獨感

  孤獨感是指個體由於社會交往需求未得到滿足而產生的種內心體驗。它往往給人帶來寂寞、冷落甚至被遺棄的體驗。孤獨感是老年期較常見的種消極情緒,嚴重的孤獨感易導致老年人人格變態,有礙健康,甚至影響壽命。

  從客觀上講,由於遠離社會生活,自己體力漸衰,行動不便,與親朋好友的來往頻率下降,資訊交流不暢,因此容易產生孤獨感。在主觀方面,老年人具有自己既定的人際交往模式,不易結交新朋友,人際關係範圍逐漸縮小,從而引發封閉性的心理狀態。如果不幸喪偶,則更感到寂寞甚至孤單。 位喪偶的老人曾經這樣描述自己的生活狀態:“整天沒個說話人,像個不會說話的啞巴,每天寂靜得連根針掉下來都聽得著。”這種人際交往的改變,是老年人孤獨感產生的主要原因。

  我們要多陪陪父母,如果和父母在一個城市,可以每週看望一次,或帶父母出去玩;如果分隔兩地,最好每週主動打一兩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