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常見的五大心理疾病

  兒童在生長髮育期,爸爸媽媽們除了要注意孩子身體的發育,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那麼大家知道兒童常見的心裡疾病有哪些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常見的兒童心理行為異常的特點吧。

  常見的兒童心理異常行為

  1.五大心智障礙

  智力發育障礙

  在發育期間兒童的智慧顯著低於同齡兒水平,同時伴有明顯的社會生活適應能力障礙,這種小孩看上去很幼稚,表情呆滯,有的孩子有很特別的面容,還可能伴有一些畸形,遇上這種情況應馬上到醫院去檢查,以儘早治療。

  學習障礙

  這種孩子智力正常,在早年可能有一些不明顯的語言和運動發育上的問題未引起重視,小孩主要表現為閱讀障礙,拼寫障礙和運 算障礙,因此學習成績差。若自己的小孩有這類問題也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以進行特殊矯治。

  缺陷多動障礙

  這類小孩智力正常,表現為不分場合的多動,但注意缺陷是實質問題,由於注意缺陷影響聽課效果,所以學習成績很差,這種情況也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和矯治。

  語言發育障礙

  小孩理解語言和說話延遲或理解和說話能力不如正常兒,智力發育在正常範圍,應儘早到醫院或專業機構進行語言訓練。

  發育協調障礙

  這種小孩自幼運動發育落後,大運動,精細運動不協調,平衡功能也很差,如容易摔跤或者拍球和書寫困難,甚至口腔、舌體等運動不協調還可導致進食、說話和閱讀困難,智力發育可在正常範圍,如發現自己的小孩有這類問題應也儘早到醫院或專業機構進行訓練。

  2.其他行為問題

  ***1***吸吮手指

  嬰兒吸吮手指是一種正常現象,以後隨年齡增加,對外界環境的興趣增加,對自身刺激的注意力減少,吸吮手指的行為會自行消退。一歲後,若小孩仍然經常吸吮手指則屬一種不良的行為表現。造成這種行為不消退的原因有:與人交往、玩耍過少,飢餓時未及時哺乳等。

  兒童心理問題的常見症狀

  多動

  兒童的心理行為可以表現在兒童的行為上,有些兒童出現“多動症”。主要表現為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學習受到嚴重影響等幾個方面。

  好動具體來說是喜歡跑動,或爬上爬下,搖椅子轉身,離位走動,叫喊或講話,引逗旁人,小動作不停,如咬鉛筆、咬指甲、咬衣角等。

  注意力不集中方面具體來說,上課時不能專心聽講,注意力渙散,易受環境干擾而分心,在課堂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凝神發呆。

  自控情緒的能力差方面具體來說,表現為幼稚任性,剋制力差,易激怒或衝動。情緒不穩,為了一些小事就喊叫或哭鬧,脾氣暴躁,常根據瞬間衝動行事,不考慮後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險舉動及破壞行為。

  焦慮

  指突如其來的沒有明顯身體原因的恐懼狀態。具體表現為缺乏自信、過於敏感、食慾低落、無端哭鬧。這類兒童陌生環境反應敏感,而擔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鬧不停,常常擔心被別人嘲笑,對尚未發生的情況,產生過分的關注,並伴有無根據的煩惱。對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顯得過分焦慮。

  攻擊

  這類孩子整日東奔西跑,經常搞惡作劇,喜歡諷刺挖苦別人。對美好的物品毫不愛惜,摔打成為癖好,表現出攻擊性。

  感到恐怖

  恐怖表現在對某些事物或情景產生懼怕和逃離的心情,如怕打雷閃電,極度緊張,抱頭亂竄。兒童對於一些沒有危險或基本沒有危險的東西也感到害怕,而且這種害怕十分突出,兒童由於恐怖而出現迴避、退縮行為。

  失眠

  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難,睡中不時驚醒、大聲哭鬧,甚至夢遊四方,但白天回憶不起來,只覺得精力不足,情緒不穩。

  兒童心理健康的特徵

  1、情緒基本上是愉快、穩定的。不經常發怒,不無故摔打玩具與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時入睡,睡眠安穩,少夢魘,無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習慣;基本上能聽從成人的合理囑咐,不過分的挑食、揀穿,不經常無理取鬧。

  2、求知慾較強,喜歡提問題並積極尋求解答;學習時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務時,注意力集中,記憶力正常;愛說話,語言表達能力同年齡相符,無口吃情況;生活中對力所能及的事,樂於自己做,不過分依賴別人的幫助,能比較認真地完成別人委託的事。

  3、能合群,愛與小同伴交往,對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為,不隨便打人罵人,不妒忌同伴;在集體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導下,願意為集體和所能及的好事。

  4、誠實而不說謊。很少說不符合現實的話;不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或損壞別要的東西;做錯事不隱瞞,肯承認錯誤。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對稱讚感到高興,對批評、指責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歡迎的事,不願做遭人責罵的事;不過分的畏難、膽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