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見的心理危機

  一個健康的心理對於任何人來說都十分重要,那有哪些,老年朋友如何才能保證心理健康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1、老人有憂鬱心態。

  老年人離退休後,社會地位和社會交往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此時感到的反差更大,常常會睹物思舊,留戀過去,回顧當年,多愁善感。致老年人憂鬱心態的產生和發展。

  2、老人有急躁心態。

  老年人由於自身社會角色的改變,孤獨感、自卑感增長。遇事急躁,易動肝火,將會嚴重損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3、老人有多疑心態。

  這種心態大多產生在一些長期與他人缺乏溝通和來往的老人身上,他們對別人的關懷和幫助,常常會懷疑其是對自己不懷好意的疑病心理。

  4、老人有懼死心理。

  這類老人懼怕談論死亡,不敢探視病人,怕經過墓地和聽到哀樂,甚至看到一隻死亡的動物也備受刺激,不敢正視。

  5、老人有愛幻想心理。

  受身體逐漸衰老的影響,有些老年人盼望長壽的願望會越發強烈。於是,他們會常常用幻想來欺騙自己,以獲得一時的心理寬慰,如愛聽他人關於自己健康的恭維話等。

  6、老人有害怕孤單心理。

  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異常,這類老人既希望別人關心照顧,又害怕由於過分期望而出現過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於是常常拒絕與他人交往,因而會變得行為孤獨、性情孤僻,與周圍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7、老人有黃昏心理。

  因喪偶、子女離家工作或自身疾病等,老年人心理會感覺生活失去意義,對未來喪失信心,對任何人或事都有一種消極,否定的灰色心理。

  8、老人有自卑心理。

  由於退休後經濟收入減少,社會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視,而產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現為發牢騷、埋怨,指責子女或過去的同事和下屬,或是自暴自棄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

  9、老人有無價值的感覺。

  對退休後的無所事事不能適應,認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會的累贅,失去存在的價值,對自己評價過低。

  老人最擔心的問題

  1、退休造成心理落差。

  退休造成心理落差,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的老人認為經濟收入減少,不再像工作時那麼受人尊敬和重視;有的老人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會的累贅,自我評價過低;有的則表現為發牢騷、埋怨,對什麼事情都看不慣,甚至脾氣突然變得暴躁,經常和子女吵架或指責過去的同事、下屬。

  2、疾病纏身壓力大。

  老年人都希望長壽,但這種美好願望與實際生活中的意外打擊、重大刺激、易患各類疾病往往形成強烈的對比和深刻的矛盾。很多老人關注健康、注意保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老人過分關注養生保健節目並對號入座,對保健儀器、營養品幾乎沒有抵抗力,有的反覆到醫院進行檢查化驗結果卻正常,甚至出現疑病症現象等。

  老年人治療疾病同時,要接納自身存在的疾病,抱著與疾病一同生活的心態。對老年人自訴病症,家人要理解,不要表現出不耐煩。否則,會給老人增添新的心理負擔。沉重的心理負擔,反而不利於身心健康。

  3、抑鬱情緒難以擺脫。

  喪偶是生活中最嚴重、影響最大的生活事件,尤其對老年人來說是最沉重的打擊。資料表明,老人喪偶導致心理失衡而死亡的人數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的7倍。如何關懷這些老人,是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無法避免也不容迴避的問題。

  老年抑鬱症患者的主要表現為:反應遲鈍、記憶力衰退,坐立不安,不想與人交談,悲觀想法強烈,有內疚、負罪感,覺得所作所為對不起孩子,食慾不振,頭痛,易疲勞,睡不著,口渴等。

  老人應該如何保證心理健康

  1、心理準備,分散注意。

  在退休前做好心理準備,讓心理與行為提前到位,就會更容易接受社會角色的變化,避免反常行為發生。如多和老同學、老鄰居走動走動,充分發揮自己的垂釣、種花、養鳥等愛好,家人也可多陪老人旅遊,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2、定期體檢,直視死亡。

  要定期體檢,發現疾病及早治療,不要抱僥倖心理,麻痺大意,欺人自欺,延誤治療;也不要被疾病嚇倒,要坦然面對死亡,認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要認真地過好每一天。

  3、進行運動,延緩記憶。

  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體質狀況有選擇性、有規律地進行運動。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極拳等體力運動,下棋、打牌等腦力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延緩大腦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緩記憶力。

  4、勤於學習,科學用腦。

  樹老怕空,人老怕鬆。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準備就是重新學習,豐富精神生活,延緩大腦衰老,要“活到老,學到老”。老年人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心理學、家政學等。同時還要了解國內外大事,瞭解社會變更,學習新知識,更新觀念,緊跟時代的步伐。另外,還應該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學兩手具有新時代特徵的技術,如打電腦、上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