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熙鳳的話語藝術看禮貌原則的運用

  下面是關於藝術理論的一些論文範文,不知道怎麼下手的朋友們可以看看哦。歡迎閱讀借鑑,希望你喜歡。

  

  一、引言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頂峰之作,這不僅因為該作品所體現的深刻的社會現實性和時代進步性,也在於其卓越的語言藝術。對此,早有古今文學評論作出了高度評價。清代鄒?|在他的《三借廬筆談》裡說:“《石頭記》筆墨深微,初讀忽之,而多讀一回,便多一種情趣。”《紅樓夢》語言藝術的表現手法最突出特點之一是大量採用人物對話。通過人物對話,作品既可以直接表現人物性格,又可以敘述故事,描寫環境,還可以刻畫其他人物,展開矛盾衝突,推動情節發展。

  王熙鳳是《紅樓夢》中刻畫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她雖沒什麼文化,但伶牙俐齒,能說會道,聰明能幹,精悍潑辣,尤其能迎合上層人物賈母的心意辦事,是賈府中公認最得力的掌門人與實權派人物。小說中這樣一個栩栩如生的重量級人物的描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她所說話語體現的。本文將以語用學的重要理論―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為理論基礎,對該人物與小說中其他人物的對話進行分析,討論話語是怎樣直接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即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性格化”現象。

  二、禮貌原則―合作原則的補充與發展

  美國語言哲學家格賴斯***H.P.Grice***於1967年在哈佛大學演講時概述了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他在《邏輯與會話》***Logic and Conversation******1975***中把談話雙方應遵循的規則稱為合作原則。合作原則又進一步劃分出四項準則:***1***數量準則***2***質量準則***3***關聯準則***4***方式準則。但是格賴斯提出的會話合作原則只解釋了話語的字面意義和實際意義之間的關係,解釋了人們的會話含義是怎樣產生和如何理解的,卻沒能解釋為什麼人們往往會故意違反合作原則的某些準則,不忠實或不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意圖,而要“拐彎抹角”地表達之。後來,布朗,列文森,立奇等學者從修辭學、語體學的角度提出了與格萊斯合作原則相補益的禮貌原則。他們認為,人們在交際中不僅遵守合作原則,同時也在遵守禮貌原則,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交際效果。其中,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利奇***Leech,1983***效仿格萊斯對語言交際中的合作原則的劃分,提出了禮貌原則的六項準則:***1***得體準則:儘量少讓別人吃虧;儘量多使別人得益。***2***慷慨準則:儘量少使自己得益;儘量多讓自己吃虧。***3***讚譽準則:儘量少貶低別人;儘量多讚譽別人。***4***謙遜準則:儘量少讚譽自己;儘量多貶低自己。***5***一致準則:儘量減少雙方的分歧;儘量增加雙方的一致。***6***同情準則:儘量減少雙方的反感;儘量增加雙方的同情。劉潤清***1987***認為,雖然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之間存在一種進退相讓的關係,然而禮貌原則對人們的交際行為更具解釋力,因為該原則是合作原則的補充與發展。

  三、王熙鳳話語的禮貌原則分析

  王熙鳳是《紅樓夢》眾多人物中十分出彩的一位。她八面玲瓏,精明能幹,而且能言善辯,善於揣摩受話人心理,深諳說話技巧,因而甚得賈府最高統治者賈母的歡心。下面我們擬從禮貌原則視角探討該人物在不同交際場合所說話語的技巧。

  ***一***話語中禮貌原則的遵守

  禮貌是生活中的潤滑劑,為了在社會交往中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或是實現自己特定的意圖,人們會特意注意遵守禮貌原則。在第三回王熙鳳初見林黛玉時,她說:

  “天下真有這樣標緻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嫡親的孫女兒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裡心裡放不下。”***3:41***

  王熙鳳這麼簡單單單的兩句話,可謂產生了極大的語用效應―既是對林黛玉的讚美也是對賈母和賈母的三位親孫女的讚美。“天下真有這樣標緻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這句誇張話語明顯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質的準則,卻符合禮貌原則中的讚揚準則和謙虛準則。它一方面讚美了黛玉的美貌,另一方面則謙虛說自己的見識少。再看 “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嫡親的孫女兒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裡心裡放不下。” 王熙鳳在這裡聲東擊西地讚美了賈母和在場的迎春、探春、惜春。黛玉無依無靠,剛剛投奔來的,對賈府中眾人的穿著用度心中驚歎不已,因而處處小心,唯恐被人恥笑了去。而黛玉初到,王熙鳳也不可能知道黛玉內心的錦繡,所以說這句同樣違反了質量準則――不要說自己認為是不真實的話,不要說自己認為缺乏證據的話。但這句話同樣是為了準從讚美準則。從整體來說,王熙鳳違反質量準則以遵守禮貌原則,表達了自己的謙虛和對黛玉、賈母、和迎、探、惜的讚美,其語言形象地表現出她八面玲瓏的性格特徵。

  作為大管家,王熙鳳處於賈府權利的中心位置,遇到人際衝突的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在第七十四回,老太太的丫頭在大觀園拾得一個春意香袋,王夫人見到這一“淫物”,第一懷疑物件便是鳳姐,便徑直來她房中質問。這時盛怒之下王夫人對她不由分說的指責是不可避免的了。而王熙鳳的反駁卻顯的頗有技巧。

  ***王熙鳳***含淚訴道:“太太說的固然有道理,我也不敢辯我並無這樣的東西。但其中還要求太太細詳其理……。”***74:1023***

  王熙鳳要替自己辯解,但沒有一開始就直白地為自己推卸一切,否認對方話語,而是首先肯定“太太說的有道理”,以取得王夫人的同情,這樣就遵守了一致準則和同情準則。事實上,她為了遵守禮貌原則的同時是違背質量準則的,因為,她違心地承認王夫人的正確性,然後再提請求:“求太太細詳其理”。這樣不僅在表面上縮小了和王夫人的意見衝突,而且實際上也達到了自己的交際目的。

  ***二***話語中禮貌原則的違背

  儘管禮貌是生活的潤滑劑,但是當人們為了維護或是爭取自身利益時往往不得不違反禮貌原則。王熙鳳十分貪財,利用自己在賈府的地位和職務聚斂了大量的財富。在第十五回中,王熙鳳濫用職權,私下收取賄賂。我們來看她和老尼之間的這段對話:

  鳳姐聽了這話,便發了興頭,說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從來不信什麼是陰司地獄報應的,憑是什麼事,我說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銀子來,我就替他出這口氣。”老尼聽說,喜不自禁,忙說:“有,有! 這個不難。”鳳姐又道:“我比不得他們扯蓬拉牽的圖銀子。這三千銀子,不過是給打發說去的小廝做盤纏,使他賺幾個辛苦錢,我一個錢也不要的……”***15:199***

  王熙鳳是不可能把銀子打發給小廝做盤纏的,她只是明顯的撒了個謊。撒謊是違背質量準則的典型例子。而王熙鳳違背該準則的目的卻是為了補救她違反的另兩條準則,即得體準則和慷慨準則。她張口要錢“讓別人吃虧”“使自己得益”,為了彌補由此帶來的交際風險,她只好用明顯違背質量準則的方法去補救。

  對禮貌原則的違背並不僅僅是為爭取利益而不得不為之的行為。對王熙鳳而言,有意識的違背禮貌原則甚至可以成為她的交際策略,從而在語用效果上達到更大的成功。第四十六回中,邢夫人要討鴛鴦,賈母非常生氣,並遷怒於在場的眾人。冷靜下來後覺得有點過分,便笑著埋怨王熙鳳:“鳳姐兒也不提醒我”。這時,王熙鳳笑道: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老太太到派上我了?***46:625***

  一向迎合賈母的王熙鳳這次居然故意頂撞老太太了,這會使人大為驚訝的。其實,這正是她的語言藝術之所在。這裡,說話人故意違反一致準則,是為了引起眾人對她下面話語的注意,也為賈母尋求與眾人和解的語境中起到了活躍氣氛的作用。因而,賈母就向眾人笑道:“這到奇了!倒要聽聽這不是。”賈母的這一反應正是王熙鳳違背一致準則所期望產生的作用。接著,王熙鳳順勢說了一段對賈母的讚美之詞,一下子就完全化解了當時的尷尬場面。

  鳳姐兒道:“誰教老太太會調理人,調理的水蔥似的,怎麼怨得人要?我幸虧是孫子媳婦,若是孫子,我早要了,還等這會子呢。”***46:625***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王熙鳳首先對一致準則的違背實際上是為對讚美準則的遵守做鋪墊,先抑後揚,一貶一褒,強化了讚美的效果。這充分體現出王熙鳳對交際環境的高度駕馭能力,對受話人心理的準確判斷力及高超的語言表達才能。

  結束語:本文通過對王熙鳳具體話語的分析,嘗試將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應用到文學作品中人物話語的分析中去,以求更加深刻地剖析人物的性格,加深我們對王熙鳳這一文學形象的理解。同時我們也發現,在成功的交際中禮貌原則在某種程度上是優先於合作原則的,人們往往會為了遵守禮貌原則而違背合作原則。對禮貌原則的違背則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原則性的,如基於對利益的追求;一種是策略性的,即為了加強話語的語用交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