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網路時代下大學生道德社會化

  道德社會化,指在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影響下,個體將特定社會所肯定的道德規範和道德準則加以內化為個人道德品質,形成合乎社會要求的道德行為的過程。道德社會化對大學生的成長和今後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生道德社會化的水平和程度決定他們今後的人生軌跡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同時,大學生道德社會化的程度關係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道德水準。因此大學生道德社會化的培養和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網路越來越廣泛、越來與普遍地走進人們的生活,也走進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有效利用網路資源,可以方便我們的生活、開闊我們的視野,等等。在大學生道德社會化方面,網路也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因素。如何利用網路資源促進大學生的發展,同時抑制網路所帶來的消極的影響因素值得教育工作者的不斷研究和思考。

  一、網路對大學生道德社會化的積極作用

  1.構建新型德育平臺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下的理論課程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主,課程內容比較枯燥,且大多數學生以考試通過為目標,並沒有真正理解,流於形式,鮮有對其思想進行政治教育的作用影響。

  網路無疑能夠為大學生德育課程構建新型教育平臺,使學生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自主、深入學習。同時能夠通過網路展開同學間的討論與交流,實現每時每刻接受德育的教育目標。

  2.德育內容豐富

  通過網路,教師可以擴充豐富的教學內容,運用多種教學工具進行生動的教學過程。同時,利用網路空間儲備,可以儘可能多得將一些案例和資源通過網路實現學生間的資源共享,以便他們討論、交流,能夠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糾正錯誤觀點,引導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從而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

  網路增強了大學生探索道德問題的主動性和興趣。他們可以從網路上獲取很多有關道德的話題進行思考和討論,從而促進其對道德標準的探索和思考,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

  二、網路對大學生道德和社會化的消極作用

  1.多元文化和觀念的聚合,影響正確道德觀的形成過程

  隨著世界文化的逐漸滲透,以及西方國家價值觀的植入,在網路上,文化自由的蔓延,形成多種價值取向論。對於大學生來說,堅持理性閱讀網路上的各方觀點是首要任務。因為一旦感情用事,極易對自身價值觀的形成造成負面影響作用,使得世俗化和功利化的觀念得以滋長。

  2.網路中角色混亂,影響大學生現實生活中的角色定位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而“本我”代表著人類最原始的慾望,比如一些在現實生活中不被允許或不符合現實生活中社會道德規範的行為、言語等,容易通過網路的途徑,通過網路中虛擬的身份去扮演、去實踐。這樣很容易使大學生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迷失自己,在釋放自己內心被道德壓抑的慾望同時,影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準確定位和迴歸,從而造成負面的消極作用,比如逃避現實,迷戀網路等。

  3.網路中的言論自由易造成大學生道德意志薄弱

  網路中的言論自由既有它特有的優勢,同時也因過於自由而產生負面影響。比如,在虛擬的網路世界,因為彼此不熟悉,有些人會心懷鬼胎地製造一些反動言論而逃避責任,加之我國對網路平臺的管理尚不完善,很容易對大學生的道德觀的形成造成阻礙影響,進而影響他們的道德社會化的形成。

  三、網路時代下大學生道德社會化的建議

  網路在對大學生道德社會化形成過程中起著“雙刃劍”的影響作用,我們應該給予高度的關注,趨利避害,正確利用網路獨有的功能,使其為大學生道德社會化的形成實現促進作用。

  對於如何在網路時代下促進大學生道德社會化,提出建議如下:

  1.建立完善的德育體系,引導學生健康使用網路

  大學生道德社會化的水平和程度決定他們今後的人生軌跡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同時,大學生道德社會化的程度關係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道德水準,因此德育教育應該受到高效的高度關注和重視。

  德育教育不是幾門理論課程就能實現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教育體系,將德育與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有效聯絡在一起,才能真正將德育意識傳給每一位學生,真正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意識水平。

  2.大學生自身加強、提高辨識能力和自律意識,合理使用網路

  面對“豐富多彩”的網路世界,大學生應從自身出發,加強自律意識,提高善惡好壞的辨識能力,有效、合力利用網路資源,堅守正確的道德底線。

  3.加強網路監管力度,淨化網路環境,營造良好的網路德育陣地

  相關部門應及時加大網路監管力度,將不良言行的危害降到最小,保留網路積極的方面,為德育教育營造良好的網路環境,從而對大學生道德社會化起促進作用。

  網路是一個廣闊的平臺,我們應正確加以利用,使德育教育在網路平臺上真正生根發芽,成為大學生德育社會化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