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下大學生創業

  創業勵志照亮人生,大學生創業改變命運!為此由小編為大家分享,歡迎參閱。

  “網際網路+”時代下大學生創業現狀

  1、創業活動愈趨頻繁

  由於“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創業門檻不斷降低,大學生可以憑藉網際網路金融實現快速創業,例如進駐淘寶進行網上開店,或者通過APP端、微信公眾號進行產品銷售,或者親自設計公司網站進行產品營銷等,越來越多大學生當上了老闆,開啟了創業夢。加上自主創業中的佼佼者,如馬雲、陳歐、丁磊、雷軍等,成為大學生受歡迎的創業偶像,為當今大學生樹立了榜樣。在這樣背景下,大學生創業願望異常強烈,創業活動日益頻繁,且創業模式豐富多樣。

  2、創業空間愈趨深化

  大學生創業潛力大,前景廣,加上經濟發展、政策刺激,為大學生創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環境,同時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不斷推進,進一步提高了大學生的創業素質與創業能力。“網際網路+”不是單純顛覆傳統行業,而是思考跨界與融合,網際網路與網際網路產業的融合,進而創造出新的商業價值。因此伴隨網際網路技術而來的思維模式、生產、消費的變革,正不斷擴充套件大學生的創業空間。

  3、創業盈利參差不齊

  大學生利用網路創業,由於對市場瞭解的程度不同,產品定位不同,導致大學生的創業收入差別很大。在大學生網路創業中比較有名的“兼職哥”王銳旭,“有米哥”陳弟等,這些都是比較成功的大學生創業者。而大部分大學生創業者都是收入平平或者略有盈利,有的甚至虧損連連,退出了網路創業。

  4、創業意識膚淺激進

  大學生由於商業經驗不足,市場觀念淡薄,對創業的理解更多還停留在概念或想法上,盲目從眾、急於求成是大學生創業存在的通病。他們更多的是談論技術的獨特與先進,往往忽略了技術或產品的市場空間與利潤空間。

  “網際網路+”時代下大學生創業難點

  在“網際網路+”時代,催生了大量的創新創業機會,加上當前就業難的社會環境,許多大學生意識到網際網路的優勢,紛紛投身到自主創業的熱潮中,雖然“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創業門檻相對降低,也有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網際網路+”的出現,是對過去成熟的管理模式、運營模式、成功模式的不斷顛覆,對於新興的網際網路行業,大學生創業也面臨一些難點,具體表現如下:

  1、自身創業能力不足

  就當前而言,絕大多數大學生選擇的“網際網路+”創業都是網路創業,然而,滿懷**與夢想投入的大學生,往往無法有效掌握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缺乏理性的分析,直接影響他們的投資決策。雖說大學生較其他人而言,所具備的技術以及知識相對較高,但是由於他們有的還是在校生,有的則剛剛走出校園步入社會,人脈關係不寬廣,在核心競爭力、決策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商業能力、風險能力、激勵能力、人事運用等方面的鍛鍊還不充分,導致他們經受不了創業經濟的應對衝擊。

  2、創業啟動資金不足

  大學生創業資金基本上都是以自籌為主,他們缺乏獲取啟動資金的機會與平臺,因此得到社會創業資本的支援微乎其微。當前,大學生獲取創業資金的主要渠道有:小額貸款、天使投資、風險投資以及政府和學校設立的創業基金等。總體而言,這些啟動資金不多,門檻也高,貸款金額少,辦理手續複雜,因此大學生很難獲得。[1]

  3、自主創業環境較差

  近幾年,政府陸續出臺了一些利好的自主創業政策,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有利的外部環境,但是,由於政策實施的時間不長,金融支援、智慧財產權保護、優惠政策、企業審批等對大學生創業仍沒有明顯的特殊照顧,同時還缺乏一整套完整的支援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和法規。此外,我國網際網路發展時間較短,網路管理不規範,到處充斥著欺騙、暴力、**等諸多負面資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學生開展創業就必須具備甄別資訊和抵禦誘惑的能力,才可避免被不良資訊引導而誤入歧途。

  4、成熟經驗難借鑑

  創新作為“網際網路+”的根本,其宗旨就是為使用者提供新體驗、新服務。在這樣的新業態下,因為沒有足夠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鑑,也沒用現成的運營管理模式可以學**,大學生在進行創業就存在一定的難度。[2]所以,對於大學生而言,在“網際網路+”時代下創業,就必須適合保持與時俱進的狀態,不斷學**,勇於創新,敢於創新,積極去探索新領域、新知識,以適應社會發展的新需要。

  突破“網際網路+”時代下大學生創業難點的措施

  由於大學生在“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創業環境複雜,難度不小,這**影響了大學生創業的熱情與投入,甚至喪失他們創業的積極性,要突破“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大學生創業難點,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突破:

  1、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培訓

  首先,高校應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大學生人才培養方案,注重培養大學生網際網路思維,即能運用網際網路、物聯網、大資料、雲端計算、社會計算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對市場、使用者、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3]以便更好地體現資源整合、顛覆創新、風險控制、使用者體驗等方面。構建出“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即“理論基礎+模擬實踐+經驗實戰”,以理論課程、通識教育為基礎,通過模擬實踐和經驗實戰的手段和方法,讓學生嘗試創辦企業。其次,高校應積極開展創客教育,把創客精神和教育相結合,為有想法的大學生提供優質的創客空間以及專門的創客課程,大學生可以在創客空間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大學生迴歸到最自然的學**狀態中,培養創造力和新技能。

  2、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一方面,政府部門在引領“網際網路+”創新創業中發揮帶頭作用,首先完善“網際網路+”創新創業法律制度,通過法律法規的約束與保障,使企業、創客、服務部門、管理機構的一切活動在公平、公正、健康的軌道上有序開展,進而降低創新創業的風險以及減少投機行為。同時,政府部門還需要研究並適應“網際網路+”時代下大學生的創業需求、創業形式的新特點、新變化,及時調整和修正不合時宜的政策與措施,提高為大學生創業扶持的實效性。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應簡化大學生創業的審批程式,開闢大學生創業便捷通道,放寬大學生創業註冊資金和場所的限制,減免創業行政收費,真正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同時,政府部門在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給予大學生創業專案最大的扶持,以及為大學生提供個性化扶持,提高大學生首次創業的成功率。

  3、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扶持力度

  要想進一步落實大學生創新創業扶持力度,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就必須構建完善的資金支援體系和創業服務體系。首先,政府部門針對大學生創業資金難的問題,可以頒佈出臺相關的貸款政策以及適當調整大學生創業貸款的範圍,使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儘快地得到創業資金,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四、結語

  在當今“網際網路+”時代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網際網路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大學生創業不再是一件難事,但是隨之而來的難題不少,而且複雜。因此,對於年輕的大學生來說,“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創業,意味著去創新,意味著去嘗試,積極探索商業渠道,積極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對於高校來說,應該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中,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精神,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技術支援、知識支援;就政府來說,在加大對大學生創業扶持力度的同時,應建立起健康良好的創業環境,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