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畢業論文成本會計參考
成本會計的變化主要表現為成本會計技術手段與方法不斷更新和成本會計的應用範圍不斷拓展,這種變化源於企業製造環境的變化以及管理理論與方法的創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完善經濟環境成本會計論文
1.低碳經濟與企業環境成本會計概述
1.1低碳經濟概述
隨著2003年“低碳經濟”一詞的提出,現在已成為一種新興的經濟理論被相關學者研究,它作為一種在後工業化時代出現的經濟形態,既能夠滿足能源、環境的挑戰,又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比如:當前企業普遍採用的一種低碳經濟理念就是“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低汙染”,以技術創新、發展創新為核心,旨在降低資源的消耗、環境的汙染,以能源效率、創新清潔能源為目標,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首要選擇。
1.2企業環境成本
環境成本是企業本著對環境負責的原則,通過經營管理者的行為對環境的影響所產生的一系列成本費用,也就是說企業的環境成本就是對環境的恢復、預防、補償過程中所產生的企業資產的流出以及價值的消耗,其形式不僅表現為企業會計賬面上的現金的流入、流出,還包含一系列非現金的支出。環境成本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是當前企業應該普遍重視的問題。
1.3企業環境成本控制
環境成本控制主要是指通過運用一系列的先進方法和手段,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的一系列對環境有影響的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目的是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尤其是在低碳經濟條件下,對企業環境成本的控制是基於一種低碳經濟的理念,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基礎,將環境成本的控制貫穿於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以保證將環境成本降到最低限度的一種管理活動。
2.低碳經濟下企業環境成本的確認與計量
2.1企業環境成本的確認
環境成本的確認主要指的是通過結合企業自身的成本發展目標,從低碳經濟的理念出發,對企業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對環境有影響的支出進行確認,並根據實際情況分為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兩項,在考慮企業自身損失的前提下,第一,資本性支出主要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會計年度中的各項支出,應該由各個期間收益的營業收入分擔,如果企業的環境指出符合資本化的標準,就將部分支出轉化為企業的環境資產,並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分期攤銷;第二,收益性支出是將涉及一個會計年度的支出與當期收入項配比,並計入當期成本費用的營業支出形式,比如:企業的環境綠化支出、環保人員的工資支出等就是收益性支出的範圍。對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進行確認要認準一定的條件,本著對環境負責的原則,發展低碳經濟的理念。
2.2企業環境成本的計量
企業的環境成本計量主要可以分為內部和外部兩部分,第一,內部環境成本計量是在完全目的成本、非完全目的成本的基礎上,選取不同的計量方式,在一定時期內針對某一環境而做出的資金投入,主要有差額計量與完全計量兩種,不管哪種計量方式都應該以保護環境為主要的投資原則;第二,外部環境成本計量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並沒有實際支付對環境造成破壞的成本費用,它不同於內部環境成本計量以消耗資源為代價,而是取決於對溫室中氣體排放量的估算,通過從量定價方法對有害氣體的排放進行計量,在觀測實際資料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測算公式推衍而來,是對資源消耗量的一種計量。
3低碳經濟下改進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建議
3.1完善環境會計計量法規
完善環境會計計量規範是低碳經濟條件下控制環境成本的前提和基礎,實際來說,應該在拓寬環境會計法規覆蓋面的前提下,明確保護環境、控制會計成本的要求,將環境保護為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標準,確定環境成本在企業總成本中的地位,以此來知道環境成本控制的實踐活動,實現企業利益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3.2提升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觀念
低碳經濟下,企業不能再按照傳統的環境成本計量形式發展,應該從一個新的角度去分析企業的環境成本與經濟效益,來保證正確的經營決策,站在低碳發展的角度,充分認識到環境成本的應用價值,對關係到環境保護的一系列經營活動進行全程的控制,以一種主動性的環境成本控制為手段,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來實現企業更高的經濟利益。
3.3制定適合環境成本控制的準則
企業的環境成本控制準則通常採用的方法有:歷史成本法、行業成本法、實際過程分析法,無論哪種方法都應該以控制企業環境成本為前提,參考行業環境成本。企業外部環境成本等因素,從自身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適合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成本準則,以此來達成企業的環境成本控制目標。
範文二:製造業成本會計論文
一、製造業中戰略成本會計應用的必要性
製造業指的是通過可以製造的資源,比如技術、資訊、資金、勞動力、能源以及物料,通過市場的需求,透過科學的製造方式,將可製造的能源轉變為可以供人們所應用的大型裝置、工業品以及生活用品的行業。製造業的能力是評價國家的發展能力的主要標杆,製造業能力較高的國家通常會被歸為發達國家。對於製造行業的產業升級來講,以往的成本會計具有很多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展現。
1.沒有正確的計算產品成本
製造行業要通過實現製造業資訊化的方式進行升級。製造業資訊化體現著電腦和機器裝置會在製造行業的生產系統裡取代人為活動,這樣就形成了人力勞動在製造行業中的使用率逐漸降低,這就體現了人工成本在總成本的比重裡直接降低。並且資訊化的使用還會使得其他工業費用更加多元化,對於繁瑣的工業費用只是依賴以往的人力方式會較難核算出正確的產品成本值。
2.標準成本同實際發生成本的對比系統在一個新的環境裡的反作用
在以往的成本會計裡會存在一個實際發生成本以及標準成本對比的體系,在這樣的評論體系中,製造企業為了盈利,就會在採購方面降低原材料的質量,或者在大量採購時,通過價格差進行盈利。可是這樣的方式只會令產品的質量降低,並且影響企業的信譽度。對於傳統的成本會計來講,這兩點都會嚴重危害到製造企業,而戰略成本會計則具備了符合市場以及製造企業的競爭優勢,這就形成了製造業中戰略成本會計應用的必要性。
二、戰略成本會計的應用條件
1.應用決策的基礎體現在組織結構以及管理體制的完善程度方面。進行企業戰略成本管理,就要建立相符合的組織機構以及管理體制,方可確保戰略成本會計能夠順利進行。
2.戰略成本會計通過戰略管理實踐實現了有效的應用空間。以市場作為導向,通過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在我國的企業當中不斷擴大戰略成本會計的空間。
3.戰略成本會計的實施以資訊科技來做為技術支援。戰略成本會計需要通過較特殊的資訊加工方式給予支援,先進的資訊、科學的加工方式直接影響到戰略成本會計需要的資訊質量,也決定了實際應用的寬度及深度。
三、戰略成本會計的系統設計
當前的戰略成本會計同以往的成本會計相比,更加重視收集資訊,強化了戰略成本會計設計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相互間的溝通,戰略成本會計能夠供應比傳統成本會計更為專業的資訊,真正體現出成本會計人員收集以及管理資訊的特點,戰略成本會計的資訊化管理包含了資訊的收集、資訊的輸出以及資訊的處理等方面內容。
1.收集資訊
收集資訊體現了企業的經營氛圍的轉變、經營活動方式的財務資料、非財務資料。如果將收集資訊具體化,就包含了企業開發產品的資訊、競爭方、供應商、消費者、政府機關的相關資料以及市場的供求程度等方面。對於執行市場供求資訊的收集時,要令相應的人員到市場進行實地考察,才能真正瞭解到到底是供大於求,還是求大於供。如此對於在進行產品生產的過程裡就能夠判斷產品的生產規模以及產品的成本。
2.處理資訊
不論是企業內部的資訊還是企業外部的資訊,都應當透過指標系統的處理才可以變成管理人員用來決策的依據。一個標準的戰略成本會計體系包含了戰略性指標以及診斷性指標。戰略性指標指的是可以體現企業的戰略目標,令企業可以取得戰略優勢的主要原因以及企業創造活動結合起來的指標。而診斷性指標是指可以證明企業的執行是否在掌控之中,而且可以顯示需要馬上處理的非正常事件的標準。戰略性指標令成本會計系統能夠更加完善、詳細的判斷企業的經營形式。
3.輸出資訊
戰略成本會計的輸出資訊指的是處理完成後將所有知識傳輸給管理人員,這樣才可以有利於管理人員給予正確的判斷。輸出資訊主要通過報告的分析將資訊展現給管理人員。編排分析報告,應當理清以下幾方面內容:資訊的使用人、資訊的用處、資訊的內容、資訊的收集形式、資訊的時間、資訊的空間、資訊提供給使用者的時間等。所有的戰略成本會計分析報告都要依照管理人員的需求進行制定,這樣才能夠確保資訊的相關性。
四、製造業中戰略成本會計應用的具體方法
通過製造業中的戰略成本會計應用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結合我國製造業的戰略成本會計推行的實際狀況,提出以下方法。
1.加強戰略成本會計在製造業裡應用的重要性
戰略成本會計是目前成本會計進行的一個方向,對於製造行業的管理人員來講,更應當認識到這一點,而且要對戰略成本會計在製造行業中的應用給予支援。
2.加快製造業的資訊化
戰略成本會計對於製造業的應用脫離不了資訊化,所以我國的製造業應當不斷加快資訊化的發展,不僅要建立完善的資訊化硬體,通過配備電腦、區域網來建立企業的資訊網站,對人才進行培養。還要努力尋求企業資訊化以及戰略成本會計綜合的方法。
3.建立具體的戰略成本會計管理部
建立管理部門,認清管理體系,才有利於加快戰略成本會計的進行。因此,為了在製造業實施戰略成本會計,就要在企業建立一個專門的管理部門。
4.建立符合戰略成本會計實施的組織體系
進行戰略成本會計工作要和企業內部的所有職工一同進行,脫離職工的企業戰略成本會計就不是完整的,極其容易出現各種問題。所以,為了符合戰略成本會計的要求,製造業要通過滿足戰略成本的需求來實施組織體系。
5.通過製造業管理順序建立戰略成本會計的實施體系
對企業來講,管理的順序是產品的開發、採購原材料、製造產品、銷售產品,所以,要通過戰略成本會計的理論,將戰略成本會計融匯到製造業管理的所有方面。
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