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學課程的結課論文範文

  財政學是研究國家經濟狀況的一門學科,是屬於經濟學範疇的一個學科。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財政學的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財政學的論文篇1

  《淺談財政資金精細化管理的流程與制度設計》

  一、精細化管理與財政資金管理的區別

  精細化管理是企業管理中的一種模式,它建立在常規基礎以及管理之上,既是一種管理技術也是一種管理理念,精細化管理的精髓在於人或崗位、管理制度、資金流程等的有機結合,旨在加強控制,減少風險,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財政資金管理是一個國家社會資金的主導,它對社會資金的運作有著巨大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它是以國家財政為中心,同時也包括了與國家相關的企、事業及行政單位的貨幣收支。但我國現行的財政體制中存在著很多的弊端,比如說:受到舊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導致了經營體制不靈活,管理體制落後,因為它的束縛,使得我國的企業對財政的貢獻也就大打折扣,僅僅靠市場機制的調控作用只是治標不治本,不能真正在財政根源上起到作用。所以要在財政資金管理中引入精細化管理,也為了能使財政資金得到最大效益的利用。

  二、財政資金實現精細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完整的管理體系,這就要依據資金運動過程,對財政資金進行科學引用,而財政管理所包括的決策管理、戰略管理、計劃管理、成本管理等等部分,這些都難以在財政管理現狀中體現出來。

  2.管理制度框架化,這些框架對於政府職能單位部門來說只是外部制度,存在著很大的弊端。

  3.財政管理手段單一,我國現行的財政管理只注重預算管理,而強化預算管理就會弱化其他管理手段。

  所有這些問題都在制約著財政資金精細化管理的發展,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有一套強有力的制度去克服它。

  三、財政資金的精細化管理制度設計

  要實現精細化管理,首先需要制定一個精細化的流程,因為只有一個標準的、通用的、能有效執行的精細化管理流程才能真正的使制度落地。

  1.改變傳統管理理念,實現精細化管理

  在我國傳統的管理理念中,忽視了人員的管理,忽視了人員的價值,缺少了人文性的思想以及管理上的專業性,因而讓財政資金管理前行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礙,舉步維艱。所以,新的管理制度一定要要融合精細化管理,建立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從最初的資金籌集、分配、使用及使用效果,到舉債、稅收、其他收入、預算編制、業務開展、預算決算或績效報告的相互配合等等一系列的流程,都要達到社會經濟效益與國家巨集觀調控的有利配合,還要保證做到透明、負責、靈活、前瞻性強等,保證能讓這精細化管理合理地對國家資源有效使用,最大限度的發揮市場調控的作用。但這種革新任重而道遠,不能急於求成,不會一蹴而就,需要建立出適合財政資金管理的理論基礎,並且還必須要對相關制度進行完善,改變在人們心中已經根深蒂固的傳統管理理念,才能實現財政資金精細化管理的最終目標。

  2.要建設政府財務精細化管理制度

  財政資金精細化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而建立一個可以全面反映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會計資訊制度體系也是財政資金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因為政府資金具有開放性、不確定性,它的各個環節也比較多,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所以它的管理不同於公司、企業,並且政府部門的資金運作的目的也與一般企業不同,它不具有盈利性,不追求利益,不考慮收益,只是為了完成政府目標。所以,控制政府資金運動的管理不能簡單的照搬企業的財政資金精細化管理模式,要了解政府部門的管理目標和財務受託責任,瞭解它的層次性,瞭解政府理財活動的目標指向,明確政府資金的運動過程及運作程式,這樣才能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制定一套屬於政府的精細化管理制度。

  另外,在實現財政資金的精細化管理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忽略政府及各部門的財務管理的許可權,要將它們的許可權合理的配置,建立、完善各層、各級、各部門的財務績效制度,並且各部門之間的許可權也要理清,避免過多的爭議而引起地方政府債務膨脹,並且難以掌握,必要的時候可以建立約束機制,也就是說,只有明確許可權和責任才能合理的評價績效,才能為實現財政資金的精細化管理做好鋪墊。

  四、結語

  總之,深化財政資金管理就是要求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而財政資金的精細化管理的目的就是把財政資金用好、用活、用到刀刃上,也就是要加強預算,提高效率。客觀地說,我國的財政資金精細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一直都在推行中,每一項改革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就一定能讓財政資金精細化管理更加完善,就一定能為國家減少不必要的因財政管理疏漏而造成的資金流失,使國家、政府的各項財政資金擁有最大的使用價值!

  財政學的論文篇2

  《城鄉義務教育財政均衡效果與政策選擇》

  城鄉義務教育財政均衡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教育的公平性,教育作為立國之本,無論城鎮還是農村的學齡兒童都應平等的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尤其是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做好教育從某些層面上來看,已成為改變農村貧困面貌,讓農村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的唯一出路,本文將針對我國當前城鄉義務教育財政均衡效果與政策選擇的問題展開探討。

  一、城鄉義務教育財政均衡的現狀

  從當前我國城鄉義務教育的開展現狀來看,國家在農村義務教育上的財政與政策傾斜力度不斷加大,但城鄉差距依然存在。農村經濟發展與公共保障設施與城市存在著差距,我國目前仍有大量的農村地區正處於貧困線以下,地方政府在財政資金方面始終面臨著赤字,能夠用於農村義務教育基礎設施及公共保障設施建設的資金存在很大缺口,同時還要兼顧農業生產與發展的需要,以及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所帶來的壓力,這些都導致農村義務教育的硬體基礎十分薄弱。儘管國家相應出臺了一系列的農村義務教育扶助政策,如“兩免一補”、 “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等,但由於所涉及農村地區數量多、範圍廣、任務重、情況複雜,且資金缺口巨大,導致在短時間內,依然無法實現城鄉義務教育財政的有效均衡。

  二、城鄉義務教育財政均衡政策的選擇策略

  1.堅持財政均衡先行的政策理念

  財政支援是義務教育實施的基礎保障,同時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的實現也要建立在財政均衡的先行條件下,因此,地方政府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要將財政均衡先行作為政策選擇的基本理念,著力縮小城鄉間義務教育財政支出的差距,並根據地方實際在保證公平的基礎上,適當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嚴把預算編制、執行、績效評估等關口,全面提高城鄉義務教育財政均衡的效果。

  2.充分發揮財政監測指標的作用

  城鄉義務教育財政均衡的實施不應是盲目的,還需要有明確的基準作為財政均衡效果評價的依據。如不考慮實際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將滿足學校提供同質教育的生均經費需求作為基準,但由於地區發展實際的差異,這一目標無法在短期內得到實現,因此,還需要結合實際,重新定位其評價的基準線,較為可行的是以處於全國生均經費中位水平的省的相關標準為基準,這就需要對全國各級區域生均經費水平的資料及資訊進行統計與整理,為了確保基準設定的合理性,通常會選取最近兩年連續處於中位水平的地區作為參考和選擇的依據。為保證城鄉義務教育財政投入的相對均衡性,建立相關的監測指標,通過對各區域城鄉義務教育財政均衡狀況的有效監測,隨時調整相應的均衡政策,以保證城鄉義務教育發展的公平性。

  3.注重義務教育財政增量與存量的均衡調整

  義務教育財政存量通常指的是生均固定資產總值、專用裝置值等,而義務教育財政增量主要指的是年度生均教育經費及公用經費,城鄉義務教育財政不均衡性主要體現在存量的方面,因此,地方政府在加大增量均衡性投入與保障力度的同時還應注意做好存量均衡的調整。在財政存量的均衡調整方面,首先應根據對地區發展實際,合理計算教育財政存量水平的相應值,並以此為依據制定相關存量標準,針對未達到標準的學校給與適當的財政投入,通過調整來保證存量的均衡性。其次,要縮小城鄉間義務教育財政差距,還可通過選取城鄉目標學校,通過互相間財政存量水平對比,有重點的進行的財政資金投入的增加,使財政存量調整策略更具科學性。

  4.加強教育預算機制的完善

  教育預算機制的合理性與預算水平都將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育財政資金投入後的利用效率,這也是城鄉義務教育財政均衡性的重要影響因素。現階段我國在教育預算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要確保財政均衡政策選擇的合理性,就必須要把握當前義務教育發展形勢的實際需要,全面加強教育預算,實行全口徑的教育預算機制,避免教育財政資金投入的盲目性,全面規範教育財政資金的投入、規劃與使用,防止預算外資金的出現以及其對於教育財政均衡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學校作為義務教育的終端,也應該成為教育預算的重要參與者,應當通過學校預算的強化,以及在全面預算中的參與,保證教育預算的精細化與可靠性。此外,為確保預算的科學性與合法性,應加強對教育預算的全面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增強教育財政的透明度,發揮政府預算的積極意義,並推動城鄉義務教育財政均衡的實現。

  5.強化對義務教育財政支出優先性的鑑別

  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特點,許多地區政府財政能力相對有限,對於義務教育的財政投入雖然已經過政策的較大傾斜,並且投入量也在逐年增加,但依然難以補足其財政缺口,如何安排資金才能夠讓有限的資金充分發揮最大價值,這就要依靠對義務教育財政支出專案優先性的準確鑑別來予以實現。優先性鑑別的制度與方法的確定必須要建立在對地方義務教育實際需求的全面、充分調查基礎上,根據各相關專案在實際的需求強度、對於義務教育的價值性、實施的緊迫性等因素,對實際的財政支出專案進行優先性的排序,重點著眼於城鄉義務教育中的薄弱環節,特別是農村及偏遠地區的學校,保證教育財政的“好鋼”充分運用到“刀刃”上,實現義務教育財政均衡的目標。

  財政學的論文篇3

  《試談財政對房價影響》

  隨著中國經濟的日漸茁壯,政府各種經濟改革的推陳出新,同時伴隨著嚴厲的金融管制,使得民眾及外資可以投資的渠道相對受限,開始轉往尚在萌芽的房地產市場,便是看中它未來成長的潛力及商機。中國的房屋市場從 2003 年起房價逐漸成上升趨勢,並隨著時間快速的攀升而背離應有的市場價值,造成市場上的投機行為盛行及基本房屋需求無法保障,影響了房屋市場及經濟的穩定。於是,中國政府在 2005 年 5 月開起打房政策的開端,爾後又實施一連串房屋調控政策,針對住房、土地及金融制度上作改革,期許能有效控制居高不下的房價,結果仍舊無法有效抑制節節上升的房價水平,於是在 2013 年又推出了“新國五條”等打房措施,但目前看來其抑制房價的效果似乎有限,房價水平仍處在高檔階段。[1]

  針對中國房屋市場想要觀察的重點,同樣的實證結果是否能在中國房市得到應證。此外,因為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迅速,考慮外資進入投資以及特有的影子銀行文化存在,本研究將以外人投資作為資本賬來討論,另外,額外加入國內生產毛額、金融賬、財政赤字及打房政策,探討以上因素與房價的變動是否有關聯,為本文的主要動機。

  一、 總體經濟面影響因素

  在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風暴開始在國際間逐漸發酵傳遞,從股市崩盤、經濟衰退一步步蔓延至房地產市場,形成房市泡沫。因此,許多國內外文獻針對房屋市場與總體經濟情形做了研究,發現存在兩者間的密切關聯性。因此,希望通過研究以金融賬、財政赤字、貨幣政策及景氣迴圈等總體經濟因素,探討其與房屋市場的關係。

  ***一*** 財政赤字

  政府的財政赤字,通常是在每一財政年度初期所編列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若實際執行的結果為支出大於收入,則稱作財政赤字的經濟現象。而政府出現財政赤字的情形,原因一般發生在政府為刺激經濟發展而採取寬鬆政策或是擴大政府支出。中國地方上特有的影子銀行崛起,再討論中國的房屋市場。在大陸長期的結構性問題下,使得銀行資金緊張,房地產開發商、民營企業和地方政府在籌集不到資金的情況下,只好向影子銀行籌資,助長了影子銀行盛行,而其中絕大部份資金轉向投機,甚至是房市投資套利,也因影子銀行提供便利的資金管道,所以其在地方政府及房地產開發商之間的資金融措,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二***貨幣政策

  談到貨幣的主要功能即是作為交易的媒介,同時貨幣又可作為計價單位,使財貨與勞務能有一致的衡量標準,此外,亦具備價值儲藏功能,有助於資本累積。現今社會上,當市場出現恐慌或崩盤時,貨幣政策的操作往往是央行刺激經濟的有利手段之一,但一旦貨幣供給過度氾濫,人們不願手中持有的貨幣貶值,而選擇轉往投資股市匯市或是房屋市場,容易造成資產價格的飆升,而引發經濟上的通膨壓力。貨幣增長率提高,將導致通膨避險資產價格的變動產生過度調整的現象。而且以熱錢代表的貨幣供給在一定程度導致了房地產價格上漲和股市的波動。此外,貨幣跟房價存在雙向的因果關係,貨幣會造成未來房價的變動,而房價的趨勢又將受到貨幣的影響。[2]

  ***三***景氣迴圈

  亦稱為經濟迴圈,指國民所得沿著長期成長趨勢線,出現一種由衰退、蕭條、復甦與繁榮等期間的周而復始迴圈的情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於住宅需求及質量也逐漸提高,是大家可以理解的,而且生活水平的上升也使自身的償債能力提高,也增加購屋計劃實現的可能性。實證發現各省市地區居民收入、固定資產投資指數及外資投資金額等變數會與房地產價格指數呈現正相關。同時,中國房市迴圈和經濟變數之間的關係,以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城市的總經變數為樣本,包含國內生產總額、收入、投資等變數探討與房價之間的關係,實證發現經濟變數和房價存在長期的均衡關係,且國內生產總額的經濟變動視為影響房價的因素。[2]因此,本文研究以人均所得水平作為變數之一,探討其是否為影響房價的因素。

  ***四***金融賬

  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餘額是由金融賬及金融資本賬所組成,而金融賬常是國際收支的主幹部分,包含本國與外國因為商品、勞務、進出口、投資所得、其他商品以及片面轉移等因素而產生的資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形。因為國際間貿易自由化及金融開放,使得各國貿易頻繁,資金流動的便利讓國內外投資者可以鎖定的投資標的也增加,從股市匯市、債市及房地產市場投資套利等。其中,針對金融賬和房地產市場的相互關係,實證發現當金融賬赤字的落後項增加一個標準偏差時,會使得不動產價格上升百分之十。[3]

  二、政府打房政策

  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起飛,不可再生的資源也變得逐漸珍貴,土地價格的攀升,使房地產開發商短時間致富,一般大眾才開始有了觀念上的改變,從接受政府的單位分房到節省開支努力賺錢只為爭取一個舒適寬敞的居住空間。儘管如此,薪水增加的幅度總是趕不上房價飆漲的速度,加上開發的面積越來越大,對於那些努力賺錢為了湊足頭期款的一般薪資家庭,壓力與日劇增,對房地產開發商及政府的抱怨聲浪同樣在社會中發酵。因此,政府為了抑止居高不下的房價,以及安撫社會大眾的聲浪,於 2005 年開啟了打房政策的開端,由“國八條”的一系列條款,希望可以達到緩解高房價的情形。[4]

  三、 研究方法

  通過對追蹤資料研究,若以一般傳統型態來分析追蹤資料,如:隨機效果模型或固定效果模型,認為殘差項與個別效果之間會因高度相關而有偏誤發生。因此,本文采用一般動差法來分析追蹤資料。首先,本文研究先假設一期自我回歸方程式:

  四、研究結果分析

  本研究在變數之間建立誤差修正模型,進而探討變數間的因果關係。但是,因為誤差修正模型並未考慮各城市房價間可能有個別差異的固定效果,因此,本研究進而以動態追蹤模型,探討在個別差異的固定效果下,各變數是否會影響房價。

  ***一***模型A

  得到D1及D3可能同時影響房價,所以在動態追蹤模型下,僅針對D1及D3同時放入模型作探討。結果發現財政赤字及貨幣供給額M2在動態追蹤模型下,得到影響房價的結論。

  ***二***模型B

  得到 D3 可能影響房價,所以在動態追蹤模型下,亦僅針對 D3 放入模型作探討。結果發現僅金融賬對房價有影響。探討打房政策的效果部分,仍無法抑制高房價。

  五、結論

  第一,財政赤字為房價的前因,表示當期房價會受到它們的前期影響;此外金融賬和房價存在回饋關係,表示兩者互為因果。

  第二,發現財政赤字在動態追蹤模型下,得到會影響房價的結論。此外,得到貨幣供給額M2及金融賬亦對房價有影響。

  第三,打房政策的實施非但無法降房價,反而使房價越打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