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馬雲成功的故事

  馬雲是阿里巴巴創始人,被稱為“創業教父”。而馬雲能有今天的成就也少不了他自身的奮鬥。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馬雲成功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馬雲成功的故事篇1:屢遭挫折

  我高考考了三次,才被當時杭州最差的大學杭州師範大學錄取。在大學裡,我有幸當上了學生會主席,後來還成為杭州大學生聯合會主席。但那時,我的未來基本上被圈定在了中學英語老師。畢業時,我成為500多名畢業生中唯一一位在大學教書的教師。我的工資是每月人民幣100至120元,相當於 12至15美元。

  在5年的教書生涯中,我一直夢想著到公司工作,比如飯店或者其它什麼地方。我就是想做點兒什麼。1992年,商業環境開始改善,我應聘了許多工作,但沒有人要我。我曾經應聘過肯德基總經理祕書職位,但被拒絕了。

  接著在1995年,我作為一個貿易代表團的翻譯前往西雅圖。一個朋友在那兒首次向我展示了網際網路。我們在雅虎上搜索啤酒這個單詞,但卻沒有搜尋到任何關於中國的資料,我們決定建立一個網站,並註冊了中國黃頁這個名稱。

  我借了2000美元,建立了這個公司,當時我對個人電腦和***一竅不通,我甚至沒接觸過鍵盤。這也是我為什麼說自己是盲人騎瞎馬。我們與中國電信競爭了大約一年,中國電信的總經理表示願意出資18.5萬美元,和我們組建合資公司。我還從來沒見過那麼多錢。遺憾的是,中國電信在公司董事會中佔據了五個席位,而我的公司只有兩個席位,我們建議的每件事件他們都拒絕,這就象螞蟻和大象搏弈一樣,根本沒有任何機會。我決定辭職單幹。那時,我得到了來自北京的一個offer,負責運營一個旨在推動電子商務的。

  馬雲成功的故事篇2:為了生活去奮鬥

  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複雜,人們就應該坦然地去面對。

  馬雲,一張稜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臉龐,一派狂放不羈、特立獨行的做事風格,一副兩肋插刀、不計回報的古道熱腸;以“光明頂”命名公司會議室,與金庸密切交往,聚集網際網路英雄人物“西湖論劍”。馬雲的種種言行,頗似一位縱橫商海江湖的大俠。

  馬雲之所以讓當今的無數草根創業者崇拜,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馬雲也曾跟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試想,如果馬雲在第二次高考失敗後,聽從了父母的勸告,去學習一門手藝,安安穩穩過他當臨時工的生活,那麼,還會有今天的馬雲,還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嗎?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鐵盧。儘管馬雲的英語在同齡人中顯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數學卻實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敗北。這之後他當過祕書、搬運工,後來踩著三輪車幫人家送書。有一次,他給一家文化單位送書時,撿到一本名為《人生》的小說。那是著名作家路遙的代表作。小說的主人公,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給馬雲帶來了許多感悟。高加林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他對理想有著執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會有一種阻力橫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華的機會,甚至又不得不面對重新跌落到原點的局面。

  從故事中,馬雲深刻領悟到人生的道路雖然很漫長,但關鍵處往往只有幾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一個人的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這正印證了一句話:“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複雜,人們就應該坦然地去面對。於是,馬雲下定決心,要參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馬雲報了高考復讀班,天天騎著自行車,兩點一線,在家裡和補習班間遊走。

  沒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這一次,馬雲的數學考了19分,總分離錄取線差140分,而且這一次的成績使得原本對馬雲上大學還抱有一絲希望的父母都覺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時候,電視劇《排球女將》風靡全國,可謂家喻戶曉。在那青澀但純潔的時代,小鹿純子的笑容激勵了整整一代人,當然也包括當時的馬雲。不僅僅是因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敗的精神。這種精神對馬雲日後的影響十分深遠,“永不放棄”也成了馬雲的一種精神象徵,影響了每一個阿里人。小鹿純子的拼搏精神給了馬雲巨大的激勵,他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毅然開始了第三次高考的複習準備。由於無法說服家人,馬雲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週日,為了激勵自己好好學習,特地早起趕一個小時的路到浙江大學圖書館讀書。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對馬雲的數學成績失望的餘老師對馬雲說了一句話:“馬雲,你的數學一塌糊塗,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餘’字倒著寫。”

  考數學的那天早上,馬雲一直在背10個基本的數學公式。考試時,馬雲就用這10個公式一個一個套。從考場出來,和同學對完答案,馬雲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結果,那次數學考試,馬雲考了79分。歷經千辛萬苦,馬雲終於考上了大學。對馬雲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為他生命旅程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天,電視上播出一個紀實節目。螢幕上放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在挨家挨戶地推銷網站。這個小夥子臉上呈現出很激進的表情,嘴裡喋喋不休,身上穿著很廉價的襯衫,理著很土氣的頭髮。因為長相怪異,乍一看,我很不屑,以為是一個騙子,就是那種極沒素質的死纏爛打的推銷員。

  接下來,讓我大吃一驚。

  鏡頭回放,原來這是一部講述阿里巴巴網站CEO馬雲的紀實採訪。剛才播出的影像是他從前做網站推銷時的情景。

  片子後來介紹了馬雲與他的團隊。他們曾經合作過無數個專案,經歷了無數的失敗,每一次都是掏光了身上的最後一分錢,甚至是把自己所有的、可以借到的都來拿創業,結果是每一次都要失敗,每一次都不得不散夥。等到有下一個專案的時候,他們又聚在一起,一次又一次,不知道有多少次。

  看到後來,我簡直認為馬雲就是天底下最倒黴的倒黴蛋。

  2005年度經濟人物評選,主持人曾問馬雲:“阿里巴巴網站成功,是否因為軟銀2000萬美金的注入,你是否一直就想從事IT業?”

  馬雲:“當時從學校辭職時,我就想拿出10年的時間來做一件事。不管是做什麼,當時沒有想是網站或是其他什麼,哪怕是開一個餐館,我也會立即就去。”

  馬雲就是這樣一個,經歷了無數的失意與失敗,甚至要去開餐館、永不言棄的這樣一個人。

  說到IT精英,我們不難想到與他同時代:百度的CEO李彥巨集。《時尚先生》是這樣評價李彥巨集的:“好男人不一定有錢;有錢的男人不一定長得帥;又有錢又長得帥的男人不一定顧家;而有錢長得帥又顧家是斷臂山;有錢長得帥又顧家不是斷臂山的就是李彥巨集。

  另外一個是盛大網路的陳天橋。有經濟學家稱陳天橋為機會主義的企業家。因為他的創富成功是因為代理了韓國的遊戲“傳奇”,一個機遇成就了他的成功傳奇。

  馬雲真的沒有那麼好的運氣,長得不帥,甚至是難看。又沒有背景與一次成功的機遇。

  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可謂來之不易,可能花費了別人幾倍的心血。

  在被評為2005年度經濟人物,主持人同時對三位企業家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你們的公司怎樣才能吸引我到你們的公司去工作?”

  有一個人說:“憑我男人的魅力。”

  馬雲說:“你如果來到阿里巴巴網站。第一年,你會感受到很多的委曲、打擊、甚至是不公平;第二年,你就能接受與適應;直到第五年,你從阿里巴巴出去,你不會懼怕任何挑戰。”

  當時說完,只聽見場內觀眾的鼓掌聲,我十分激動。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只要有一點光亮都會感到溫暖。只要有一線希望,都永不言棄。

  馬雲成功的故事篇3:馬雲的三次創業

  馬雲有過三次創業經歷,創業開始都沒什麼錢。

  第一次:創辦海博翻譯社

  馬雲之所以要辦翻譯社,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1、當時杭州很多的外貿公司,需要大量專職或兼職的外語翻譯人才;2、他自己這方面的訂單太多,實在忙不過來;3、當時杭州還沒有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

  很多人光有想法,從來都不會有行動。但是馬雲一有想法,卻是馬上行動。當時是1992年,馬雲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青年教師,28歲,工作4年,每個月的工資還不到100元。但沒錢,不是問題,他找了幾個合作伙伴一起創業,風風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成立起來了。創業開始,也是舉步維艱,第一個月,翻譯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當時每個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於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勸馬雲別瞎折騰了,就連幾個合作伙伴的信心都發生了動搖。但是馬雲沒有想過放棄。

  為了維持翻譯社的生存,馬雲開始販賣內衣、禮品、醫藥等等小商品,跟許許多多的業務員一樣四處推銷,受盡了屈辱,受盡了白眼。整整三年,翻譯社就靠著馬雲推銷這些雜貨來維持生存。1995年,翻譯社開始實現贏利。

  現在,海博翻譯社已經成為杭州最大的專業翻譯機構。雖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18.740.32%]相提並論,但是海博翻譯社在馬雲的創業經歷中也劃下了重重的一筆。海博翻譯社給馬雲最大的啟示就是:永不放棄。沒有錢,只要你永不放棄,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第二次:創辦中國黃頁

  中國黃頁是中國第一家網站,雖然是極其粗糙的一個網站。

  網站的建立緣於馬雲到美國的一次經歷。1995年初,馬雲參觀了西雅圖一個朋友的網路公司,親眼見識了網際網路的神奇,他馬上意識到網際網路在未來的巨大發展前景,馬上決定回國做網際網路。創業開始,馬雲仍然沒有什麼錢,所有的家當也只有6000元。於是又變賣了海博翻譯社的辦公傢俱,跟親戚朋友四處借錢,這才湊夠了80000元。再加上兩個朋友的投資,一共才10萬元。對於一家網路公司來說,區區10萬元,實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說,做網路公司,沒個幾百萬上千萬是玩不轉的。又有人說,如今的環境跟馬雲創辦中國黃頁的時候截然不同了,那時10萬可以,現在肯定不行。我說,這全都是藉口。說這樣的話的人,這輩子也不可能有什麼大的成就,因為他們眼裡看到的都是困難。對於中國黃頁來說,創辦初期,資金也的確是最大的問題。由於開支大,業務又少,最悽慘的時候,公司銀行帳戶上只有200元現金。但是馬雲以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把營業額從0做到了幾百萬。

  當然,後來中國黃頁被杭州電信收購了。但是我以為,中國黃頁在馬雲手裡,依然是成功的。

  第三次:創辦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網際網路史上的一次奇蹟,這次奇蹟是由馬雲和他的團隊創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創業開始,錢也不多,50萬,是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 50萬,是他們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這50萬,馬雲卻喊出了這樣的宣言: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

  那是1999年。1999年,中國的網際網路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國外風險投資商瘋狂給中國網路公司投錢,網路公司也是瘋狂地燒錢。50萬,只不過是像新浪、搜狐、網易這樣大型的入口網站一筆小小的廣告費而已。阿里巴巴創業開始是相當艱難,每個人工資只有500元,公司的開支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外出辦事,發揚“出門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車。據說有一次,大夥出去買東西,東西很多,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馬路上向的士招手,來了一輛桑塔納,他們就擺手不坐,一直等到來了一輛夏利,他們才坐上去,因為夏利每公里的費用比桑塔納便宜2元錢。阿里巴巴曾經因為資金的問題,到了幾乎維持不下去的地步。

  8年過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200億美金,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馬雲和他的創業團隊,由此締造了中國網際網路史上最大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