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馬雲成功的故事精選

  馬雲是阿里巴巴創始人,被稱為“創業教父”。而馬雲能有今天的成就也少不了他自身的奮鬥,他的故事鼓舞了很多人。下面是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馬雲成功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馬雲成功的故事1:抓住有夢想的人

  不論是在創業初期的“開荒牛”,照樣今天的“空降兵”,加盟阿里巴巴完全是被瘋狂的馬雲和阿里巴巴所吸引。無論是挑戰也好,夢想也罷,人總是需要有些狂熱的東西鼓動自己,來到這裡不是因為阿里巴巴有一眼可見的前景,而是因為阿里巴巴是一個不知道未來的巨大的夢想。正因為有太多的變數,反而使馬雲和阿里巴巴討得了這幫天才的歡心。正如馬雲在接受某個媒體採訪的時刻所說:如果一個決定是100%正確的,就沒有執行的意義;如果一個決定引起極大的爭議,才值得去執行。馬雲一拍腦袋認定的事情,往往引起無數人的爭執,讓所有人覺得他是個瘋子,卻吸引了眾多的頂尖人物。

  阿里巴巴一位管理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之所以始終如此信任馬雲,是因為馬雲從來沒有讓他們失望過,他無與倫比的高瞻遠矚的眼光,已經贏得了所有員工的心。

  關於馬雲成功的故事2:屢遭挫折

  我高考考了三次,才被當時杭州最差的大學杭州師範大學錄取。在大學裡,我有幸當上了學生會主席,後來還成為杭州大學生聯合會主席。但那時,我的未來基本上被圈定在了中學英語老師。畢業時,我成為500多名畢業生中唯一一位在大學教書的教師。我的工資是每月人民幣100至120元,相當於 12至15美元。

  在5年的教書生涯中,我一直夢想著到公司工作,比如飯店或者其它什麼地方。我就是想做點兒什麼。1992年,商業環境開始改善,我應聘了許多工作,但沒有人要我。我曾經應聘過肯德基總經理祕書職位,但被拒絕了。

  接著在1995年,我作為一個貿易代表團的翻譯前往西雅圖。一個朋友在那兒首次向我展示了網際網路。我們在雅虎上搜索啤酒這個單詞,但卻沒有搜尋到任何關於中國的資料,我們決定建立一個網站,並註冊了中國黃頁這個名稱。

  我借了2000美元,建立了這個公司,當時我對個人電腦和***一竅不通,我甚至沒接觸過鍵盤。這也是我為什麼說自己是盲人騎瞎馬。我們與中國電信競爭了大約一年,中國電信的總經理表示願意出資18.5萬美元,和我們組建合資公司。我還從來沒見過那麼多錢。遺憾的是,中國電信在公司董事會中佔據了五個席位,而我的公司只有兩個席位,我們建議的每件事件他們都拒絕,這就象螞蟻和大象搏弈一樣,根本沒有任何機會。我決定辭職單幹。那時,我得到了來自北京的一個offer,負責運營一個旨在推動電子商務的。

  關於馬雲成功的故事3:活著努力遠比死後裸捐重要

  我昨天回到杭州,有一種莫名的幸福感,特別是聞到桂花香。阿里巴巴是從杭州的茶室發展出來的。美國很多的城市,像微軟等等,可能跟咖啡館有關係;廣東很多製造業,可能跟早茶有關係。

  我非常感謝我家鄉的城市,十年以內我“生”了三個“孩子”——第一個是阿里巴巴,第二個是淘寶網,第三個是支付寶。這個城市給了我們很多,我也想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在城市裡成長起來、發展起來?城市就像家一樣,你對自己的家有信心,你就會不斷地生養孩子。

  我在想,有三個原因讓我們在這個城市裡很自在地發展,第一是氛圍,第二是人才,第三是文化。浙江杭州給了我們自由自在的想法,很舒服、很自在。我進來之前是穿的西裝,但是我覺得穿了西裝我不會講話,因為這是我自己的城市,我就怎麼舒服怎麼來,我就換了這件衣服。

  這個氛圍就是這樣,從來沒有人笑話我,十年前我說我們要做最優秀的網際網路公司,我們希望贏取世界的關注,能夠幫助無數的創業者。在這裡,很舒服,很自在,就像自己家一樣,這是一種氛圍。

  第二,它是人才。十年創業我記不住杭州的哪一幢高樓給我留下了印象,我記得的是杭州老百姓給我的支援,我的同事每天的辛苦和微笑,我記得的是所有杭州老百姓對我們的支援。

  我們剛剛創業的時候,只湊了兩萬塊錢,我們沒有會議室和接待室,開會也很少。很多重要的決定是我們坐在西湖邊上的椅子上討論出的,很多創新的主意是在茶室中創造出來。有人抱怨說杭州太休閒,假如你欣賞這個文化,喜歡這個文化,並且在文化中不斷地思考,也會找到好的辦法。

  城市的競爭就像公司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很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不希望我的公司是農場,而是動物園。有各種各樣的動物相安無事和諧相處,這才是我認為和諧的動物園,公司是這樣,城市更是這樣。我去紐約、去北京,讓我感慨的不是高樓大廈,而是人!是人讓我們永遠的記住,我相信城市因人而美麗。我再度回到一座城市,絕不是因為哪棟樓,而是那邊有我的朋友,有我的合夥人,因為這些人讓我回來,城市的魅力一定因人而異。

  第三是我們的文化。我覺得房子是可以兩年建起來的,但是家需要二十年的建設,優秀的城市需要幾十年、幾百年的努力。我們剛剛去了法國巴黎,見識了巴黎的完美建設。為了不使巴黎,法國把巴黎設為不設防的城市,幾百裡之外就把城市交出去了。為了保護這個文化保護這個城市,他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文化是需要保護的,保護最好的辦法可能就是發展。所以我自己覺得,城市跟公司來說,都是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未來,城市與城市的競爭將不是高樓之間的競爭,也絕不是GDP的競爭,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關鍵是空氣的競爭、水的競爭和安全食品的競爭。

  最近大家討論最多的問題,是關於裸捐的問題,大家都想為自己的國家、為自己的社會、為自己的城市做些什麼。我讚賞裸捐的人,但是我覺得,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世界,也許每一個人只要花一點點的時間,在活著的時候,花一點點時間對你的社群、你的城市做一點點努力,遠比死後捐50%財產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