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報告範文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千差萬別,不同地區農村勞動力及其轉移具有自身特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為摸清XX區城鄉勞動力資源基本情況,推進統籌城鄉就業,切實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區人力社保局抽調專人於20**年12月19日至20**年1月20日開展了勞動力資源抽樣調查。

  一、調查基本情況

  ***一***調查物件、內容和方式

  調查範圍和物件:本次抽樣調查的物件包括石堰鎮麒麟村、雲集鎮青豐村、雲臺鎮青雲村、但渡鎮但渡村這四個內的農村戶籍人口;重點是在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勞動力。

  調查內容:農村住戶基本情況、農村勞動力基本情況、技能培訓狀況、轉移就業基本情況等。

  調查方式:採取抽樣調查的方式,在全區範圍內選擇4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建制村,依託各鎮、街社保所工作人員,村、社幹部進行入戶調查。

  ***二***調查總體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截止到20xx年1月20日,調查的4個建制村共計有農村家庭4596戶,14200人。

  二、勞動力狀況

  從數量上分析,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在調研區的農業人口中,農村勞動力為8741 人,佔總數的62% ,勞動力資源的開發潛力巨大。

  ***一*** 性別狀況

  在本次調研的4個建制村中,農村勞動力人口8741人中,男性為4683人,佔54%;女性為4058人,佔46%。總體而言,男性勞動力仍明顯多於女性勞動力,男女勞動力比例大致為1:1.2。

  ***二***年齡結構

  農村勞動力人口8741人中,年齡在16-30週歲的勞動力2491人,佔28%;31-45週歲的勞動力3596人,佔41%;男性46—60歲、女性46—55歲勞動力共2649人,佔31%。

  ***三***文化層次

  農村勞動力人口8741人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7557人,佔農村勞動力的86.5%;高中、中專文化程度1137人,佔農村勞動力的13%;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47人,佔農村勞動力的0.5%。資料顯示,XX區城鄉勞動力文化程度總體偏低,城鄉勞動力文化程度懸殊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勞動力仍佔很大的比重。

  ***四***培訓狀況

  調研區域中,共計有1297人接受了職業技能培訓,佔勞動力總數的比例僅佔14.8%。其中625人接受了餐飲、建築、駕駛、計算機的相關培訓,佔總人數的48%;從事家政、電工、車鉗工和其他培訓的有672人,佔52%。與20xx年相比,接受過培訓的勞動者佔勞動力資源總數的比例增加17個百分點,表明勞動力整體技能水平有較大所提高,擇業呈現多元化。

  ***五***創業情況

  在調研的4個建制村中,創業人數為106人,創業企業總收入達7951萬元,吸納勞動力共計989人;其中,規模在100萬以上的企業7家***包含規模在300萬以上的企業5家***,規模在100萬以下 10萬元以上的企業35家,另有微型企業86家。從資料分析,XX區農村勞動力創業規模仍以微型企業為主,投資規模較小但發展潛力巨大,在吸納農村勞動力方面的能力仍待繼續深化。

  ***六***轉移就業情況

  從調研的4個建制村看,目前已轉移農村勞動力人數為5994人,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57%。

  1、從轉移人員年齡看,以青壯年為主。青壯年農村勞動力身體素質好,思想進步,積極進取,更容易選擇轉移就業。30週歲以下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共有1493人,佔轉移就業總數的25%;31-45 週歲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 2724人,佔總數的45%;45週歲以上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737人,佔總數的30%。青壯年勞動力的流動,一方面補充了我國城鎮化建設的需要。但另一方面弱化了農村人口結構,農村常住人口年齡結構呈兩頭高、中間低的形狀,即少年兒童和老年人口多,青壯年少。

  2、從轉移人口文化程度看,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為主。在已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5194人,佔轉移勞動力的87%;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僅有800人,佔轉移勞動力的13%。從總體看來,XX區已轉移農村勞動力以初中為主,在人力資源市場的競爭中將處於劣勢地位,多數人只能從事髒險苦累且報酬較低的簡單性勞務,很難進入一些高層次的產業從事複雜性勞動,轉移就業的穩定性較差。

  3、從轉移就業的地域看,主要集中在區外市內。轉移勞動力中,在本區的有1296人,佔已轉移農村勞動力21.6%;區外市內的有3280人,佔54.7%;市外的有1418人,佔23.7%。

  4、從轉移就業的產業分佈看,以第二產業為主。在已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第一產業有1080人,佔佔已轉移農村勞動力18%;第二產業有3693人,佔佔已轉移農村勞動力61.6%;第三產業有1221人,佔佔已轉移農村勞動力20.4%.

  三、勞動力就業特點分析

  ***一***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就業結構趨於優化

  由於XX區經濟社會飛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大幅增長。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程序的加快,在城鎮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逐步得到解決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就業,農業富餘勞動力基本實現應轉盡轉。

  ***二***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總體偏低,就業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

  隨著當前在本區就業機會大量增加的同時,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素質特別是專業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企業需要更多的中、高階技能人才,卻無法從本地勞動力中得到滿足;另一方面,部分勞動者由於對就業的期望值過高,選擇崗位“高不成低不就”,由此造成了有崗無人幹、有人無活幹的局面,也反映出一些企業的薪酬待遇、勞動環境、用工方式與勞動者的就業願望、收入預期和職業發展預期不相適應。今後,這種結構性矛盾還會持續並可能變得更加尖銳。

  ***三***困難人群就業難度進一步增加,穩定就業壓力大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緩慢回落與物價較快上漲交織在一起,巨集觀調控的難度加大,一些中小企業受多重因素影響經營困難。國內外經濟大環境的複雜性、多變性,將可能對XX區的就業形勢帶來負面影響。而隨著園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房地產政策調控力度進一步加大,靈活就業的機會將可能逐漸減少,失業人員特別是徵地農轉非人員、“4050”人員、低保戶家庭失業人員以及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就業的難度將進一步增大。

  四、對策建議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經濟的最終目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穩定和擴大就業是頭等大事,只有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就業問題,才能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從根本上縮小貧富、城鄉、區域差距。

  在“十二五”期間,要繼續堅持就業優先的方針,通過大力實施“統籌城鄉就業保障工程”,實現就業結構向勞動力優化配置轉變、就業重點向擴大就業規模和提高就業質量並重轉變。力爭到20xx年,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城鄉協調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充分就業基本實現,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以內。到2020年,建成完善統一、競爭有序、城鄉一體、功能完備的人力資源市場,覆蓋城鄉居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全面建成,勞動者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全市甚至全國一流的統籌城鄉就業示範區。

  ***一***堅持發展經濟與擴大就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經濟拉動就業的作用

  在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努力保持第一產業的基礎地位,鞏固第二產業的支柱地位,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實現就業結構的優化,最終實現經濟與就業的同步增長。一要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勞動力就近就業。二要抓住大工業發展、大專案實施的機遇,注意發揮規模經濟效益,以大帶小,帶動全區第二產業的發展,並積極鼓勵發展中小微型工業企業,挖掘第二產業吸納勞動力的潛力。三要積極發展商貿流通、家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充分發揮第三產業在促進就業方面的獨特優勢,使其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渠道。

  ***二***堅持強化創業扶持與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緊密結合,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結合創業型城市的建立,大力扶持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要在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援方面提供服務。充分發揮小額擔保貸款在促進就業創業中的作用,重點是落實扶持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採取資本金補助、稅收返還、融資擔保、規費減免等措施,鼓勵和引導大中專畢業生、返鄉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文化創意人員、資訊科技人員等自主創業。

  ***三***堅持就業服務與服務平臺建設緊密結合,推進城鄉統籌就業

  統籌城鄉就業的基本目標是促進城鄉人力資源市場一體化和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序和穩定轉移,不斷理順和優化城鄉就業關係,努力擴大城鄉就業,提高城鄉就業管理服務的現代化水平。通過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健全區、街鎮、社群***村***三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依託就業服務平臺,全面完善勞動力供求資訊臺帳,對失業人員的失業時間、失業原因、家庭狀況、就業願望、培訓要求、技能水平、就業去向、享受政策、社會保險關係基本情況和企業用工需求情況做到“十清”。著力抓好西永資訊產業園、長壽經開區、街鎮工業走廊和“農業三園”的用工需求調查、統計和預測工作,掌握中長期用工需求,及時釋出就業資訊、培訓資訊,引導勞動力資源合理流動。

  ***四***堅持市場調節與政府幫扶緊密結合,強化對困難人員的就業幫扶

  要充分認識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將解決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擺在重要位置,堅持以人為本定政策,帶著感情做工作,逐步形成“對準人頭、跟蹤服務、盯人幫扶、託底安置”的長效機制。

  一是開展市場就業觀念的宣傳教育。針對 “4050”人員、徵地農轉非人員、刑釋解教人員等普遍存在的等待、依賴和觀望等消極觀念,加強引導和宣傳,使他們對國家的就業方針和就業形勢、勞動者應具備的職業素質、求職技巧等有一定了解,幫助他們認清就業形勢,更新就業觀念,樹立市場就業意識。

  二要針對就業困難群體普遍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缺乏技能、體弱多病的情況,通過專門推薦、專場招聘和專款幫扶等辦法,提供個性化就業服務。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開展“一對一”就業指導,幫助他們就業創業。

  ***五***堅持擴大就業與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緊密結合,促進穩定就業

  一要抓好社會保險擴面工作。積極推動農民工、非公經濟組織就業人員、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二要嚴格執行勞動合同制度。進一步宣傳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著力提高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的勞動合同簽訂率,全面實施最低工資制度,逐步提高工資水平,增強勞動者就業穩定性。三要加大勞動保障執法監察力度。突出維護農民工權益,全面推進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網路化”建設,逐步實現機構標準化、執法規範化、人員專業化。

  ***六***堅持就業創業工作與業績考核體系緊密結合,推動就業創業取得實效

  要加強部門之間的配合,為推進全民就業創業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區發改、人力社保、工商、財政、人行、國稅、地稅等部門要制定支援推動就業創業的配套政策和具體措施。對已出臺的各項就業創業政策的落實情況、政策效果開展專項督查,確保政策執行不出偏差、不打折扣、落實到位,努力在全區營造各級黨委政府關心創業就業、社會各界支援創業就業、廣大群眾積極投身創業就業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