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小學調查報告範文

  關於農村小學現狀調查問題應該說是一個老話題,多年來,許多來自一線的教師以及教育管理人員、教育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鋇榷莢?痛俗齬?簧儻惱攏?晌絞僑收嘸?手欽嘸?恰M?保??質且桓魴祿疤猓?蛭?孀漚逃?問頻姆⒄貢浠?⒐?壹暗胤焦賾誚逃?木霾吆拖喙?a href='//' target='_blank'>法律法規的調整,農村教育隨之會呈現出新的特徵,並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和解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一、基本情況

  我鎮地處建湖縣西北部,與阜寧縣毗鄰,面積50.78平方千米,轄12個村居,人口29820人,為鹽城市最薄弱鄉鎮之一。全鎮現有中心小學1所,定點村小2所。

  1、辦學條件

  多年來,由於受到全鎮經濟薄弱、交通閉塞、教育投入相對較少等因素的影響,學校辦學條件極其簡陋。

  1校舍。中心小學現有校舍2184平米,其中教學樓1020平米,為b級用房,其餘平房校舍均為c級用房。目前現有校舍中,教室、辦公室及生活用房嚴重不足,各功能室配套用房無一間達標。兩所村小校舍總面積為1590平米,除增壽小學630平米簡易教學樓為b級用房外,其餘平房校舍均為c級用房.。經有關部門建築安全性及抗震鑑定,全鎮小學所有校舍均在“建議拆除”之列。

  寶塔鎮小學校舍基本情況統計表學校簡易教學樓平房校舍面積平米建築時間安全級別面積平米建築時間安全級別寶塔小學10201997b116480年代c增壽小學6301992b19490年代c朦朧小學077680年代c注:校舍安全及抗震鑑定建議均為:建議拆除。

  2辦學設施。辦公設施:辦公桌椅基本達到教職工每人一套,但絕大部分為80年代所添置,陳舊、破損嚴重;目前因辦公用房緊張,仍有部分教師在教室裡辦公。電教設施:全校現僅有多媒體教學設施4套,電視機、dvd等配套教學設施5套;電腦95臺,45臺為今年新配“龍芯”電腦機房,另50臺方正電腦已屆淘汰年限,大都不可使用;村小為中心校淘汰電腦,各15臺,均已報廢;教師用機目前才配至部門、科室,無教師辦公用機。錄音機、語音教學系統:無語音室及可用錄音機。圖書資料:中心校生均6冊,村小生均20冊。

  寶塔鎮小學辦學條件統計表學校辦公設施電教設施辦公桌椅教師用機學生電腦檯多媒體臺電視、dvd寶塔小學36套90年以後3套部門科室有95其中45臺已屆淘汰年限45增壽小學13套無90年後新置無15已報廢01朦朧小學13套無90年後新置無15已報廢01電教設施教學儀器圖書資料生均語音室可用錄音機可用投影儀冊數無無無僅省“四配套”b類器材6無無無僅省“四配套”c類器材20無無無僅省“四配套”c類器材203公用經費。就目前公用經費的安排而言,我省在全國的排名約12位,小學生均370元,與江蘇教育發展狀況很不一致。同時農村小學由於生數相對較少,享受到的公用經費總額少,往往難以滿足學校功用經費使用需求。

  寶塔鎮小學公用經費收支情況統計表學校公用經費總額元公用經費支出需求元生數標準總額代扣網路費徵訂電教等水電費電話費等維修費差旅費辦公費寶塔小學560370元/人207201380050003000025000XX030000增壽小學65370元/人24050XX5000300030005000朦朧小學73370元/人27010XX5000300030005000學校公用經費支出需求元環衛費培訓費徵訂報刊等參加縣級比賽等特色發展費用招待費臨工工資寶塔小學3500XX0XX050005000600003000增壽小學500XX4000100030003000朦朧小學500XX40001000300030002、學生狀況

  我鎮原上報人口數29820人,剔除虛報和已外流人員,目前全鎮小學施教區總人口約24000人,其中小學適齡兒童為1148人,在本鎮就讀671人,在縣城、周邊鄉鎮以及隨父母、親屬外出讀書567人。目前,全鎮小學在校生698人,生源嚴重不足。3、師資隊伍

  全鎮小學現有在編教職工83人,借出1人,派出學習交流2人,因政策因素退二線11人,年老體弱休養未上班6人,在教育辦、成人校工作5人。全鎮小學實有一線工作人員58人。在58名學校一線工作人員中,全工、全合工7人,因接班頂替、民師轉正等因素進入教師隊伍15人,由師範院校畢業分配的36人,其中中師起點30人,無一名音樂、美術、科學等學科的專職教師。一線人數全工、全合工接班、民師轉正等師範類分配中師起點音樂等專職5871536300二、農村小學辦學的優勢與劣勢

  一農村小學的辦學優勢

  相對於駐城及縣直學校來說,一般農村小學幾乎沒有什麼辦學優勢可言。如果勉強說來,大概有兩點:

  1、班額少。中心校各班級生數一般都在40人左右,村小各年級一般都在20人以下,有的班級甚至不足10人;而駐城及縣直學校班額一般在60以上。應該說,在農村學校的教學過程中,為老師儘可能多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發現並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體驗提供了可能。

  2、教學質量的壓力小。雖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作為家長的共同心理,但總體來說,駐城及縣直學校的家長這種願望和要求顯得更為迫切和強烈,不少家庭經濟條件、社會背景等均相對較好,對子女教育培養的期望值較高。此外,一部分農村家庭,跳出“農門”心切,往往從幼兒園開始便在城裡租房或買房供孩子讀書。因此,農村學校在落實“減負”要求和貫徹“五嚴”規定方面面臨的困難要比駐城及縣直學校小得多。

  二農村小學的辦學劣勢

  相對於駐城及縣直學校而言,農村學校在辦學過程中,面臨的矛盾和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辦學條件簡陋。一是教學及配套用房不足,且安全性及抗震要求不達標。二是教學及裝置條件相對較為簡陋,難以滿足教學需求。三是學校公用經費相對不足,難以滿足學校正常發展經費使用需求。

  2、教師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一是教師人崗對應極不協調。一方面按師生比來說,在編教師總數明顯超標;另一方面從學科教學的實際需求來說,人員相對緊缺、學科不配套的問題又較為突出。二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在教師隊伍中,專業知識不強、業務能力偏低;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敬業進取精神,安於現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以及不安心從教,無病呻吟、小病大養等情況都有一定的比例存在。

  3、學校的品牌效應及綜合影響力較小。農村學校難以像縣城學校那樣對學生及家長有吸引力。在農村學校中,學生家長存在擇校的心理和願望還是較為普遍的,有相當一部分屬於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無法進城讀書的型別,一旦條件成熟,仍要想方設法進城裡學校讀書。

  4、缺乏促進教育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社群及地方政府支援和重視教育的力度不夠,學校在學生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學校組織開展的有關活動時常得不到家長足夠的理解和支援。

  三、問題成因分析

  農村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究其成因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投入不足制約著農村教育的發展。隨著“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施行以來,對促進教育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教育發展也隨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縣級財政供給與全縣教育發展的投入需求間仍有較大的差距,目前,按照省政府計劃安排,應化解的義務教育階段有關債務我縣尚未完全撥付到位;縣直較大規模的學校在建設發展過程中的債務等待政府償還,同時,作為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教育重點工程建設急需政府大量資金投入。因此,儘管全縣上下都在大談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一定程度上講,教育局、縣政府均已無力兼顧面廣量大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和發展。

  此外,隨著“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的實施,鎮級政府都迫不及待地甩開了教育這一包袱,不再承擔自身在教育發展上應肩負的責任,使得農村教育的發展更加舉步惟艱。

  2、教育經費使用與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當前,我縣學校公用經費是按生數多少為標準撥付的,即按每生每年370元的標準向學校下達公用經費總額,而學校公用經費的使用並不完全與生數成正比,就好比一個“三口之家”與一個“五口之家”的家庭開支一樣,並不是“三口之家”只用“五口之家”的五分之三就夠了。在這種經費管理模式下,對生數相對較少的農村學校而言,則必定在維修費、辦公費、教師培訓費、學校特色發展等方面的支出上大打折扣,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和制約學校的改革和發展。

  同時,目前學校經費支出採用國庫集中支付、大宗物品由政府採購的模式,對於規範學校財務管理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稽核支付手續煩、規矩多,集中採購耗時長、效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經費使用的效益。比如,不少鄉鎮校在規定的報帳日報帳,往往一天時間無法完成,結果還要住到旅店等第二天再去繼續排隊。再如,我鎮在4月份就上報計劃,打算購買一臺草坪機,但至9月低尚未落實到位,結果在8月底校園環境整理中,僅清除草坪雜草就花去3000元左右。

  3、在農村未能真正形成“教育優先發展”的良好氛圍。一是“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施行後,學校與社群、村居以及鎮級政府的聯絡沒有原來那樣密切,鎮級政府的教育責任相對減少,社群及地方政府對教育工作的關心重視顯得相對不夠。二是學校工作得不到家長足夠的理解和支援。由於受到學生家長觀念、文化素養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家長支援和理解教育的程度遠不及城裡家長。做同樣一件工作,比如學生報刊雜誌的徵訂、家校通平臺的建設等,城裡家長十分熱心;而在農村,儘管這些做法對學生及家長來說是有益的,可真心支持者寥寥無幾。再如,學校在學生到校時間管理、學生路隊管理、家長接送學生管理等制度的實施方面,不少家長以自我為中心,不予理解和配合,不服從學校管理,我行我素,動輒因某一小事不如意,漫罵甚至揚言毆打老師。

  4、在教師的使用與管理上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一是教師流動不合理。歷年來教師“農進城”選調物件均為農村優秀教師,優秀師範類新生分配基本是駐城及縣直學校優先,優秀教師外流,又得不到新教師補充,使得城鄉教師隊伍素質的差距逐步拉大。目前,我鎮小學一線教學人員中,由師範院校畢業參加工作的僅36人,能勝任某一學科教學的不足45人。全鎮小學無一名科學帶頭人或教學能手,無一名音樂、美術、科學專職教師。二是農村教師結構老化。我鎮小學在編教師83人,其中年齡在55週歲以上達20人,因政策因素退二線或年老體弱生病休養的達17人,堅守教學一線的人員僅58人。三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偏低。①不少教師由於長期在農村工作,這裡管理相對落後,工作、生活條件艱苦,社會、家長對教育的關注度低,甚至有的同志在某一學校一干就是10年、20年以上,導致部分教師不思進取,工作缺乏激情,養成鬆散習慣,難以專心教學。②對於一些中老年教師而言,因資訊閉塞,學習、見識的機會少;加之思想封閉保守、教學水平與業務能力欠缺,儘管課堂教學、課程改革風起雲湧,但他們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等方面依舊“風雨不動安如山”。對於青年教師而言,置身於鎮校範圍內,因教師整體素質和教研水平不高,幾乎沒有什麼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師間的傳幫帶流於形式,效果差,在專業成長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引領。③由於現行管理體制因素和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很難貫徹落實有效的激勵機制,幹好幹壞一個樣,教師缺乏競爭意識,沒有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當前,儘管已實行了教師績效工資制度,但上上下下始終堅持“穩定壓倒一切”,怕引發矛盾和問題,在績效工資分配上無法拉開較大的差距。從而安於現狀,不注重學習,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水平者有之;擺老資格,以功臣自居,未到退休年齡不肯上班者有之;無病呻吟,小病大養,不安心工作者有之。上述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農村教師隊伍的戰鬥力大打折扣。

  四、加快農村教育發展的對策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以及國家、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的相繼召開,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均衡教育的呼聲逾加強烈,加快農村教育的發展成了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切實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

  眾所周知,當前農村學校與縣城學校在學校硬體條件上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這也正是農村家庭擇校縣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促進教育公平與均衡,在學校辦學條件上的公平與均衡理應成為首當其衝的重要任務。

  1、加快實施農村學校校舍改造工程。進一步加大農村學校佈局調整的力度,按照原則上每鎮舉辦一所小學的佈局要求,對現有學校校舍情況作調研分析,立足學校實際,按照教學及配套用房基本滿足教學需求的要求,對農村學校校舍進行全面改造,使農村學校在校舍條件上既滿足需求,又達到整齊劃一的程度。

  2、加快推進農村學校辦學裝置條件達標工程。由於受到經費使用的限制,農村學校在辦學過程中自行添置裝置、設施相對較少,“等、靠、要”傾向較為明顯。目前,各校教學器材等主要是省“四配套”添置的,與教育現代化要求仍有教大距離。要組織對全縣各學校辦學設施裝置條件的普查,立足縣域實際,制訂區域推進教育現代化標準,督導和幫助學校開展達標建立活動。

  3、加大對農村學校的經費投入。教育主管部門要聯合財政部門要深入學校作好調研分析,科學合理地安排學校公用經費,要保證學校經費總額能基本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求。

  二進一步調優資源配置,努力促進全縣教育均衡發展

  加快農村學校發展步伐,是實現公平教育、均衡教育的緊迫任務。在這一過程中,除了加緊實施校舍改造工程和辦學裝置條件達標工程外,對全縣教育資源進行重新“洗牌”,使得各學校在教育思想理念、師資配備、教學設施裝置條件等諸多方面逐步趨於均衡,是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

  1、逐步建立起教師合理流動機制。目前,縣城學校是全縣優質師資最密集區,縣城學校在師資配備上高出農村學校一個較大的層次;農村學校師資配備校際間又有較大的不平衡性。為促進師資合理流動,宜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實行全縣教師統一調配製度。由教育局相關部門根據各學校規模統籌安排教師。二是實行教師輪崗制度。學校領導與教師在同一學校連續工作不得超過六年。三是選派縣城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制度。在縣城學校選派一定量的教師支援農村學校,做到縣城學校教師原則上有不少於三年的農村學校任教經歷。

  2、建立起縣城與農村學校對口支援制度。根據縣城學校規模及辦學實力等因素,確定其對口支援農村學校的數量,各援助學校要在辦學思想、教學理念上對受援學校產生實在的影響,要在人員及裝置上提供強有力的支援,以促進農村學校的加快發展。

  3、組建縣域教育聯合體。以縣內知名校、龍頭校引領,組建多個教育聯合體,實行人才、資源共享與互動,組織開展幫扶與促進活動,實現教育思想、教學理念、辦學質量、師資配備、辦學裝置條件等方面高位均衡,促進區域教育的均衡與繁榮。

  三進一步改革教育人事制度,不斷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當前,教育改革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突出表現在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果,產生了積極的效應和影響。但多年以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直波瀾不驚,教師崗位“鐵飯碗”的傾向表現得依然較為明顯,特別在農村學校,“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問題較為嚴重。

  1、切實開展動真碰硬的師德教育活動。毋庸諱言,目前來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提法,我們作為教師本身已覺得不再是那麼底氣十足,以教謀私、有償家教等諸多行為的存在使教師這一職業的崇高形象大打折扣。迫切需要展開一場至上而下的“整風運動”,通過展開深入有效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排查在思想上、行動上與《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上的存在問題及差距,並制訂出臺具體而明確的制度與規範,對新發生的違規行為作何處罰,進一步規範與約束教師的從教行為。

  2、有效推進教師全員聘任制改革。制訂與出臺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實施方案,由縣教育主管部門根據按需設崗的要求,對各學校核編定崗,由學校組織實施民主公開、公平公正的全員聘任制改革,使能夠勝任教學一線工作並享有較高的群眾信任度的教師優先聘任到教學一線工作,享有高於教輔、後勤等崗位的待遇和報酬。促使不能勝任一線工作、不安心從教、以功臣自居不肯上班、小病大養不願上班等各種型別的人員轉崗或待崗。在實施全員聘任制的過程中,可允許農村學校依據工作實際需要,招聘一定比例的擁有教師資格的社會從業人員,方可保證農村學校全員聘任制改革不會因教學崗位人員不足而流於形式。

  3、全面實行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當前,教育行業中義務教育階段已經實施了績效工資制度,但在目前的農村小學由於思想觀念的束縛,他們所理解的績效工資就是“漲工資”,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不少學校依然是“打和牌”,不能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得經濟槓桿未能在調節與規範教師工作行為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要通過教育行政部門的調控,一是要保證績效工資考核發放的民主性、真實性,二是要合理拉開工資差距,真正做到依據德、能、勤、績等綜合因素考核發放。做到有為才有位、績酬掛鉤、優績優酬。從而形成勤於學習、樂於鑽研、敬業愛生、廉潔從教的良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