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的故事有哪些

  齊桓公一生經歷的事情很多,而很多他親身經歷的事情都成為了典故被後人傳唱讚頌,並從他的故事中吸取經驗。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齊桓公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齊桓公的故事

  齊桓公見臣子稷,一天去了三次也不得見,他的隨從就對他說:“一國之君見一介布衣之士,一天三次都見不到,也可以不用再去見他了。”齊桓公卻說:“不是這樣的,那些不在乎功名爵祿的士人自然也不在乎什麼國君了,而不在乎霸業的君王也不會在意那些有才的士人,就算士人不在乎功名爵祿,那我這個國君也不能不在乎天下霸業吧?”於是第五次前往終於得見小臣稷。天下人聽說了這個故事,都說:“齊桓公對待平明百姓都能如此謙虛退讓,何況是一國之君呢?”所以後來有才之士皆相繼前來朝見齊桓公。齊桓公之所以能九次召集諸侯會盟,匡扶正義,全都是因為他能如此謙虛的對待士人。

  齊桓公求賢若渴是眾人皆知,不僅僅是小臣子,就連曾經有仇的管仲他都能摒棄前嫌,謙虛的說服管仲來為自己效力,可見齊桓公對於人才的重視和珍惜程度。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賢明之君善於用人,懂得珍惜人才。

  齊桓公好服紫的故事

  齊桓公喜歡穿紫色的衣服,後來百姓們都爭相模仿,結果大街小巷很多人都穿紫色衣服。故事的詳細內容是說齊桓公以紫色為貴,所以很喜歡穿紫色的衣服,然而百姓見到國君經常穿紫色衣服,所以都加以效仿,結果不久全城上下,乃至整個齊國的人都喜歡穿紫色衣服了。

  紫色衣服很流行,所以百姓都想要,結果導致紫色布料變得很貴,幾匹其他顏色的布都換不了一匹紫色的布,所以齊桓公為此很憂慮,擔心民間經濟因此而面臨困難。於是齊桓公找來管仲,並對他說了這個問題,管仲對齊桓公說:“如果您想制止這種行為,那麼何不嘗試穿其他顏色的衣服呢,然後對外說您討厭紫色衣服的氣味。”

  剛好這個時候有個大臣來覲見,齊桓公就說你站遠點,我討厭紫色衣服的氣味,從這之後朝廷中的大臣就沒有人再穿紫色衣服了,漸漸的整個都城都沒有人穿紫色衣服了,之後整個齊國都沒有人穿紫衣了。

  這個故事其實不僅僅是說齊桓公的故事,而是藉著這個故事告訴後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作為一個之君的齊桓公因為深得民心而受到百姓尊崇,他喜歡穿紫衣,所以百姓就紛紛效仿,後來他不穿紫衣,則全國上下都拒絕紫衣。這就是領導人的感染和影響力。

  同時故事也告誡身在高位的領導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否則自己的言行要是被下面的人效仿則可能引起很多問題。若是好的言行也還好,若是不好的,那麼造成的影響肯定不小。

  發生在齊桓公身上的故事還是蠻多的,齊桓公伐楚、齊桓公登門訪士,齊桓公好服紫等等都是被後人記錄下來的經典故事,並且通過齊桓公的這些故事來告誡後人,讓後人向齊桓公學習。

  齊桓公吃人的故事

  齊桓公作為春秋五霸之首,一直位高權重,可以說當時能夠有的奇珍美味他都吃過,有一次他開玩笑地對自己的廚師易牙說:“寡人這一輩子什麼都吃過了,就是沒有吃過人肉啊。”本來只是一句玩笑話,齊桓公也只是說說而已,但是易牙是一個小人,對於權勢的追求,讓他把這句話當真了,回家之後殺了自己3歲的小兒子,蒸成肉餅給齊桓公吃。“虎毒尚且還不食子”而易牙竟然下得了手直接殺了自己的兒子,還親手做成了肉餅給人吃,簡直就是***。

  那麼齊桓公既然吃了人肉,他又是什麼感覺呢?其實當時齊桓公知道自己吃的是人肉的時候,心裡也是非常不舒服的,畢竟身為一種高智慧的文明物種,人類對於吃同類這種事情相當排斥,但是得知這是易牙殺了自己的兒子,親手做給自己吃,希望能夠保佑齊桓公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他就被感動了,覺得易牙愛自己勝過了愛他的兒子,所以齊桓公對於易牙更加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