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琴的基本介紹

  秦琴,漢族彈絃樂器,由古時的“弦鞀”發展而來,結構和阮相似。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秦琴定弦音域

  秦琴以五度音程定弦,音域g~e3,是結合高、低音樂器的中音樂器。

  秦琴有兩弦、三絃或四弦的幾種,不論兩弦或三絃的,都以五度音程定弦,四弦的是每兩根定為同度音。現在樂隊中使用的多為三絃秦琴,音高定為***g、d1、a1***,共有19個音品,按十二平均律排列,音域從***g~e3***。

  秦琴的音色明亮、柔和,與別的樂器合奏,音響協調,是結合高、低音樂器的中音樂器。現多用於廣東音樂、潮州大鑼鼓和民族樂隊,也作為各地方劇種的伴奏樂器。

  在廣東音樂中,秦琴是配合高胡或揚琴必不可少的伴奏樂器。尤其是表現輕柔、優美的旋律時,有著較好的效果。

  在民族樂隊中,秦琴常為苗子、二胡等旋律樂器配奏,擔任伴奏部分的節奏與和聲部分的聲部,或附會其他樂器演奏部分曲調,但很少使用高音。

  秦琴組成

  秦琴包括琴身、琴桿、琴頭、絃軸和琴絃等部分。

  琴身即共鳴箱,由6 塊或8 塊硬質的弧形木板膠接成琴框,上下開有插琴桿的洞眼,琴框兩面蒙以桐木薄板而成共鳴箱。琴箱呈梅花形、圓形、六角形或八角形。

  琴桿窄而長,一般多用色木等硬雜木製作,上面嵌有音品。

  琴頭刻成梅花、如意、編幅、鏟頭形,上面有的還嵌以骨花。

  絃軸使用琴桿木料或齒輪銅軸。

  秦琴演奏

  琴絃有兩弦、三絃或四弦的幾種,現多使用三絃秦琴,用絲絃或鋼絲絃,演奏時,左手持琴,右手用撥子彈奏。

  在廣東,還有根據秦琴並結合西洋樂器班卓改革而成的皮鼓琴。它是在琴身面板的中央蒙蟒皮或牛、羊皮,皮面上用琴馬架弦,使用鋼絲絃。皮鼓琴因面板上有皮膜和使用鋼絲絃,所以發音響亮,餘音較長,很有特色。

  秦琴是音色明亮柔和的中音樂器。原只用於演奏廣東音樂,現已廣泛用於地方戲劇伴奏、民族樂隊。

  秦琴音色

  明亮、柔和,與別的樂器合奏,音響協調,是結合高、低音樂器的中音樂器。現多用於廣東音樂、潮州大鑼鼓和民族樂隊,也作為各地方劇種的伴奏樂器。

  在廣東音樂中,秦琴是配合高胡或揚琴必不可少的伴奏樂器。尤其是表現輕柔、優美的旋律時,有著較好的效果。

  在民族樂隊中,秦琴常為笛子、二胡等旋律樂器配奏,擔任伴奏部分的節奏與和聲部分的聲部,或附會其他樂器演奏部分曲調,但很少使用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