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康德的美學思想是什麼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學家,古典哲學的開創者,是唯心主義與康德主義的開啟者,那你知道康德的美學思想嗎?他的著作又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康德的美學思想主要表現在三個領域,一是在對美的分析方面,二是在對崇高的解析方面,三是在對藝術美的討論上。

  在對美的分析上,康德認為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徵。萬物都有其美的地方,而人的美在於心靈。美是人心的影射,而道德是人生存的工具。美是藝術瑰寶,能讓人擁有細緻入微的性格,越是細緻,他的世界觀就越開闊,對世界的貢獻越大。美本身沒有魔力,美的創造來自其內心高尚的道德動機,而這種動機被人道主義化了。這種人道主義化了的高尚的道德動機充滿了對人個體的尊重,所以美才能夠體現道德的純潔和人道主義的精神。

  在對崇高的解析上,康德認為崇高是美的一種表現。崇高是主體與客體出現相互衝擊力的一種形態,譬如雷鳴閃電,波濤洶湧。在人的面前,這些東西很強大,但是人在這些東西面前沒有退縮,這就出現了崇高的感覺。這種感覺夾雜著恐懼與害怕,但也充滿了勝利的愉悅感。康德認為,這就是崇高。

  在對藝術美的討論上,康德認為,藝術依附於美,依賴於道德。藝術的在於它的獨特性,因此藝術無法傳授,即藝術具有不可複製性。自古以來,藝術的表現只能來自於天才,這種天才不會遵循特定的法規,而是去破壞所謂的規則。這種環境創造的才是獨特的藝術品。康德認為,科學需要勤奮,而藝術需要的是天才,靈感是無法模仿的。

  哲學家康德著作

  康德著作主要分為9卷,不同時期內容各不相同。第一卷康德寫於1747-1956年間,這一時期的著作主要的方向表現在自然科學方面,其中涉及了“活力測定”、“地球的自轉”、“地震”、“火”等內容。第二卷主要是康德1957-1977年間的著作,這個時期的著作屬於前批判時期,研究的方向比較雜,其中共收錄了康德的17篇著作。第三卷名為《純粹理性批判》,在其剛出版時,康德因其內容而被人們誤解,稱他的思想為“貝克萊主義”,使得他非常煩惱。6年後,康德進行了修改,補增了對唯心論的偏斥,減縮了再生想象力的派生作用的章節。第四卷主要內容來自於第三卷第一版和其他的一些著作,主要包含了4篇著作。第五卷主要囊括了1788年發表的《實踐理性批判》和1790年發表《判斷力批判》,後者的發表,代表著康德“批判哲學”思想體系的形成。第六卷主要包含《純天然理性界限內的宗教》和《道德形而上學》兩部分,前者的出版頗為曲折,曾受到普魯士政權與宗教政權的反對。第七捲包括了《學科之爭》、《實用人類學》,通俗易懂,主要表達了康德對人生的思考。第八卷主要由部分論文和部分著作組成。第九卷主要囊括了《邏輯學》、《自然地理學》及《教育學》,而這一卷的這三部分內容主要是由兩位學者依據康德發表的論文編輯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