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文獻出版社甲骨文

  所謂的質量比較好,其他的答案主要從書的內容來展開回答,這基本上屬於書的軟體;其實書的質量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印刷和裝幀。在我看來,好的書必須是兩者兼顧的。不幸的是,大陸的出版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只把精力***至少是把大多數精力***放在軟體上,直到最近幾年才重視書的硬體。這大概是由於出版社的人跟印刷廠的人之間缺少一個協調的環節。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瞭解一下。

  社會文獻出版---甲骨文

  好在最近幾年這方面明顯注意了,比如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國畫顏色的研究》。這本書本身屬於公版書,兩百頁左右的篇幅,卻定價 198 元,但仍然是物有所值。而有的書在我看來就是對硬體注意得過頭了——明明內容很一般的書,卻印得太花工本,導致定價上升。本來從內容上屬於可買可不買的,但是印得漂亮,定價過高,我反而不會買了。總之這軟體和硬體是一個平衡,必須是內容和裝幀相匹配才好。

  現在的小精裝書越來越多了,但魚龍混雜,有的甚至拿硬殼來騙人。這種書要是內容不佳,我撇撇嘴就過去了;如果是內容好,往往會讓我糾結一陣子。比如上海書店出版社的那套小精裝,名字大概叫做逗海上文叢地,是一套收錄名家小短文的集子,封面設計素雅,內容妙趣橫生。錢文忠傅月庵林文止黃裳陸灝嚴鋒等很多大家的作品都有收錄。這套小精裝在我的記憶裡也是發此濫觴的先驅。十年前在我眼界未開的時候真是視若珍品。現在看起來紙張未免太差,不光粗糙,而且比較薄,顏色灰暗。陸灝同樣的作品在香港花千樹出版就好很多,《東寫西讀》和《看圖識字》這兩本姐妹篇,雖然香港出版的沒有精裝,但紙張裝幀反而比上海書店的好。這套書一般在書店都只有幾本,雖然紙張稍差,不過我仍然是見到一本就買一本,生怕過期不候。再比如廣西師大的《文學回憶錄》,這類純筆記整理的書,可讀性稍差,但是價值還是很高,是次的上下兩冊,也算是精裝,但仍然是拿殼子唬人。最搞笑的,樑文道的序言所用的紙張跟後面正文的紙張就不一樣,後面明顯在偷工減料。這套書本來我看好了臺灣的四冊版本,可是禁不住好多人推薦,還是買了廣西師大的版本。為了支援實體書店,還是多花了三十幾塊買了原價/讀了二十頁我就大呼上當,陳丹青在序中明確說了這是刪節本。刪節本的話題所涉頗多,在此不贅述了,免得又被刪除答案。

  下面我也學劉先生列個一二三四加以說明吧。

  1.臺版書。

  因為渠道的緣故,能看到的臺版書大多是經過好幾手挑選的,所以大都是精品,有些雖然不是我興趣所在,但不得不承認其內容質量之上乘。我一時間能想到的就是印刻 ink、聯經和臺灣商務。前者出文學書居多,我攢了不少它家的張大春作品;聯經出普及性社科很多,章怡和的書我攢的它家的;商務印書館出很多學術書。印象裡手頭還有幾本遠流和遠景,都是出流行作品的***不只是流行文學***。老牌的遠東和世界書局以翻譯的文學作品居多;外文翻譯過來的科普書,城邦旗下有一套貓頭鷹譯叢,非常棒。順便,城邦旗下的出版社還有很多,前面提到的印刻 ink 也屬於這個集團。

  2.港版書。

  大學的出版社主要有兩家,香港大學出版社以出版英文學術書籍為主,中文大出版社在大陸愛書人圈子裡名氣更大。前者的專題研究很多非常棒,加上路子也是走西方那一套,所以定價很高***西方的學術書比流行作品在同樣篇幅下要貴一半,大陸剛好相反,可能是很多學術書有出版資助吧***。後者的專題書那就太多好書了,大致包括三類:其一是大陸學者的作品,因為涉禁,不能在大陸出版,或者只能出刪節版;其二是國外漢學家和中國問題的研究者的作品,這部分譯作水平都很高;其三是香港本地學者的作品。這部分內容不能詳細說,以前寫過的答案都被刪除了。

  除了大學書店,我很推崇的是牛津出版社的書。林道群先生品味很高,不管是內容還是裝幀都是上乘。董橋的文章雖然有人詬病,但是這套書的硬體真沒話說,紙張很好,又是精裝,有人說封面是董橋自己設計的,我不太確定。我每次去書展都能看到有大陸愛書人在牛津那裡收全套董橋。除了董橋,北島的全套也是牛津出版,全精裝,封面是單色,很素雅。另外其他很多香港名家作品也很好,比如陳之藩等人;也有大陸名家的作品,比如祝勇那本紅色封面《故宮的風花雪月》。除了文學書籍之外,牛津也出版社科書,比如章怡和的作品,以及兩本訪談錄,現在算是三本了,這些書大陸都有出版,但都被刪得慘不忍睹。牛津最近的一套書是銀白色封面的精裝,包括格非談《金瓶梅》的《雪銀鷺絲》,田家青談王世襄的一本***大陸有出版***,還有說樑思成的一本,這套書還在出。

  社科類的出版社,還有一個我很喜歡,是新世紀出版社。這個出版社的書,也有很多沒法談,連這個出版社的馬老闆也沒法談。順便,這個馬老闆跟劉心武還有些淵源。

  下面再說聯合書刊物流集團旗下的三巨頭:中華書局、三聯和商務印書館。這三個出版公司都有自己的門市,也是香港大書店的主力,三家的門市感覺都差不多,沒有啥門戶之間。我很喜歡逛他們書店裡的大陸出版物專櫃,我不知道他們通過什麼渠道選擇這個專櫃上的書,但是所選的書內容都非常好***裝幀肯定不如港臺版***,品味很高,我非常佩服。聯合旗下有個新軍叫做中和文化出版社,我懷疑這家有大陸背景。他們出的社科書以大陸學者的作品為主,價效比超級高。我是從高華孫科研究文集開始注意到這家出版社的。

  其他的出版社也帶有自己門市的還有天地,出的書以文學書為主,馮唐王安憶等大陸作家的書在香港也是他們家出的,天地旗下有個分號,我一時忘了名字,這家出了一些社科書,研究物件是受禁內容,我個人感覺明顯比前面提到的低一個檔次。

  前面提到的花千樹也出了很多書,除了前面提到的,馬家輝全套也是它家出版,還有定西和夾邊溝姊妹篇等。它家也出學術集,比如張五常的集子,連帶著很多華人經濟學家的文集。香港市面上主流的出版社大致就是上面提到的十家。

  當然,很多人肯定不同意我的看法,比如有人就說為什麼沒有明鏡呢看明報也沒有啊看哈耶出版社也沒提到啊看為了讓本答案免於被刪除的厄運,我會在後面的評論區說一下這三家。除了這三家,還有一些專門為出版某幾本書而成立的出版社,至於原因嘛,你懂的。

  總結來說,港臺版的書我是極力推薦的。不要覺得他們定價高,那些書真值這個價。當然了,你非要跟我說明鏡出的某些靠網路文章集合起來弄成的書,那我只能說你贏了。明鏡也有好書,並不都是拼出來的書,可惜大部分人就認得這些拼出來的書。

  下面說說大陸的出版社。以下內容的框架借鑑了劉先生的答案,在此表示感謝。同時必須強調的是以下所有排名都不分先後。

  1.人民文學出版社。文學類書籍看這家的準沒錯,都是嚴肅作品。我現在淘文學書感覺真累,出版得太多了,人民文學永遠不讓我失望。他們家一套藍白封面的當代學人散文集我特別喜歡,現在還沒湊全,估計也湊不全了。文學書包括現當代作家和古典文學,目的都偏普及性。除了文學書,人民文學還出版學術書籍,我的收藏裡它家這類書比較偏詩,。比如《杜甫詩選》,《李白詩選》,納蘭的集子,李清照的集子等等。去年入手的蔣凡等人的《世說新語》,幾乎是我見到最好的簡體字版本了。在這個條目下,劉先生的答案所犯的錯誤包括但不限於:1.作家出版社現在也有,並且獨立性很強,相對來說作家主要出版文學書,而且水平比較參差,好的非常好,差的相當差,懷疑也有些人情書號弄出去;2.所謂逗註解不詳細地,並不對,可見前面舉例的書;3.《白鹿原》的初版就是人民文學出版,彼時陳忠實並不是逗取得一定成就和榮譽的作家地;4.所謂逗紙質、印刷無可挑剔地云云,基本屬於胡扯。

  2.中華書局***此處並不是上海譯文出版社,是因為劉先生的排名過於詭異,所以大有調整***。學術書籍方面,一套繁體豎排的二十四史是愛書人永遠的愛與痛。良心價格***我開始收集的時候,綠皮那套平均十塊錢一本***,高階內容,劣質紙張。好在零八零九以後,印刷有很大改觀,應該是換了印刷廠,可惜這定價也是一版高過一版。除去這套大部頭,繁體豎排的古代名家文集古代作品校箋集也有好大一套,學了商務印書館的樣子,按照顏色來加以區分,但是封面風格都很接近。除去這兩套大書,我個人還很喜歡收集中華書局出版的筆記,包括白色為主色調也用顏色加以區分的唐宋,元明,清人筆記,這都是繁體豎排的,橫排的有以藍色為主色的晚清民國筆記。這幾套書也是很難蒐羅,印數都不高,選書也很難選,因為簡介都差不多,只能翻實體書。我在書店裡只要見到喜歡的也一定買下來。除了數不盡的繁體豎排,中華書局也出版一些普及性的古典作品,比如簡體字的前四史,四大名著等等,也是弄個精裝硬殼子唬人,不過價效比還是很高的。現當代作品有馬未都於丹等人的書,印量很大,市面上很好找。

  3.商務印書館。外文翻譯的學術書籍巨頭,實際上還是延續民國的思路,藍綠橙黃四種顏色代表不同門類的專業書。封面整齊劃一,不好說好壞,個人感覺印刷比中華書局好些。可惜學術書籍的選題方面主要偏重社科人文,沒有科普作品。除了這套外文學術名著叢書之外,商務印書館也有其他的學術書籍,印數很低,能不能找到得看運氣。

  4.三聯。相比於前面三家,三聯的書印刷是最漂亮的;相比於前面三家,三聯是出科普作品最多的;相比於前面三家,三聯的定價也是最高的;相比於前面三家,三聯的社科書是最具有普及性的;相比於前面三家,三聯的書是我買得最多的。我個人非常喜歡買三聯的書,早先努力收集三聯出版的《讀書》雜誌的相關出版物,目前則著力收集的是新的逗新知文庫地***有一套老的***。這個不多說了,相信愛書人都會有共識。

  5.人民出版社。一看名字就知道他主要出版哪方面的書了。它家的《資本論》是我心中永遠的痛。主要出版譯作,外文譯漢漢譯外文都有,都是彙集了翻譯名家之後集體作業的結晶,品控相當高。不要用鄧曉芒的康德作品來反駁我,我說的是頭四十年。

  6.國際文化出版社和世界圖書出版社。看名字也知道他們幹嘛的,都是引進外文書的。除了科技圖書,也有很多教材辭典以及流行讀物,還有外文雜誌。最近的海豚出版社我非常看好,俞曉群掌舵,希望他能再創輝煌。海豚開始是把港臺名家的作品弄起來,現在也包括了大陸名家比如祝勇,也有學人的非學術文集逗海豚書館地系列,比如田餘慶的。它家版本很靈活,有小 32 開的逗海豚簡裝地,比如張大春的;也有 32 開小精裝,比如祝勇的。順便,海豚的書好,但千萬別買那套董橋。

  7.遼寧教育出版社。我最早收集古代冷門作品就是從它家那一套小 32 開本的小冊子開始的。俞曉群之前效力此處。劉先生關於此出版社的論述我是完全同意的。必須要說的,新《永珍》雜誌就是俞曉群在遼寧教育搞的,端的是好。

  8.外研社。也是做教育出版,公版的外文書出版很積極,也編纂有自己的辭典,當然最著名的還是他們引進的逗書蟲地系列。這套書,我身邊買的多,真讀的少。

  9.上海譯文出版社和譯林出版社。主要都是出版國外小說的,我對這方面涉獵很少,所以並不是太有發言權。但以我個人讀過的幾本來看,翻譯水平很參差。上譯的書我最近讀過粉紅色的《太陽照常升起》,譯者我就不說了,反正我讀到一半就去看英文原版了。譯林的書我感覺《麥田裡的守望者》翻譯得不好,身邊的人讀了都說不好。還是那句話,這部分書我讀得少,姑妄言之,希望能拋磚引玉。

  10.春風文藝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和浙江文藝出版社。都是出版本土文學書為主,捎帶有國外大熱的小說,比如盜版的《百年孤獨》等。相對前述出文學書的出版社而言,這四家出版的書更文藝***也就是說嚴肅作品比較少***。春風文藝的逗布老虎地系列做了很久了,很多當代名家的作品都有收錄。早年百花文藝有一套白色封面的名家散文集,很好,定價較高***以公版書而言較高***,懷疑是供給圖書館的,我前後收了二十本的樣子。浙江文藝的那套名家散文集價效比就高多了,所選名家也更廣,從樑遇春到餘秋雨。

  11.東方出版社。我一直覺得這是逼格很高的出版社。餘秋雨《山居筆記》曾收錄於此出版社一套精裝的歷史文化散文叢書裡面,同在叢書裡的其他幾人作品也很不錯,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沒有火。有些所謂內部資料也是東方出的,比如 XX 自述,XX 日記什麼的,紫紅色封面的一套。除了這些之外,其他的社科書籍,東方出的也都很好。

  12.山東畫報出版社。也是讓我又愛又恨的一家出版社。圖文兼收的國外普及性非文學作品,這家出得最好。印刷相當漂亮,應該是有這方面出版的底子。一大套劍橋 XX 史,本本都值得收藏。繡像版的四大名著和其他《詩經》等古典經典,因為是簡體字版,加上還有圖畫,真是再好不過的普及讀物了。讓我恨的:一是,沒有很好的譯註;二是它家封面總不愛壓膜,非常容易髒,儲存起來很嬌氣。

  13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科學出版社。大致上分別是以文理兩方面學術作品出版為主,有本土學人的研究成果也有外文譯作。科學出版社的《甲骨文字研究》是我心頭另一痛。在最近十幾年出版業興盛的形勢下,兩社也有兼顧出版些普及讀物,但都不是主流。科學出版社搞了一套國外教材影印版,印刷太爛了,不過內容太好了,價格太便宜了***跟國外原版教材相比***——又是艱難的選擇啊。科學出版社的部分科普書也很好。

  14.新星出版社。我個人很喜歡的一個小社,感覺它家出書喜歡走偏門。翻譯的國外作品不管是文學書還是社科書,都多少有點偏門的意思,選題都很酷。我買到它家出版的費正清中心五十週年的紀念出版物的時候,真是驚訝壞了。有段時間它家的書在各大電商網站上給的折扣非常高,書價很划算,我收了幾本,讀完似乎覺得翻譯水平有限。相比較外文翻譯書,我更喜歡新星出的本土學人作家的書,它家也有一套散文集,32 開小精裝,選題也很好,都不是特別有名的大家,但是水平都不錯。必須要說的是,《讀庫》現在是新星出版的。新星的書印得都很漂亮,封面設計很好,紙張也不錯,加上給高折扣,總體來說還是價效比很高的。

  15.同心出版社。《讀庫》最早是同心出版的。我最早買它家的書除了《讀庫》之外是譚伯牛的《戰天京》,都很好。現在同心出書挺雜,感覺是啥來錢弄啥。這種冷門書不多了。好吧,嚴格說來《讀庫》算雜誌看

  16.南海出版社和海南出版社。這兩個確實比較容易混,怎麼區分呢看南海的書印刷得比海南的書漂亮得多。海南出版社啥都弄,路子跟新星差不多,不過好東西少了點,但確實有好東西,比如《100 名人排行榜》什麼的。我最早的一版法布林也是它家的,牛皮紙不壓膜封面,倒是挺素雅。南海出版社的書雖然漂亮,但給我印象一直不好,都是江本勝給鬧的,最近他們出版了全套的馬爾克斯,也是出版界一大盛世——簡體中文終於有正版的馬爾克斯了。

  17.高等教育出版社。出教材的,老版本的教材質量高,新教材質量很參差,甚至有很多公式連續出錯的。其餘沒什麼好多說的。

  18.中信出版社。書印得沒話說,偏好精裝。我個人更喜歡早些時候孫老闆掌舵的中信,吳清源的《中的精神》,翻譯作品《鑽石的歷史》,都是很好的社科類科普類作品。現在也有很好的社科科普類作品出版,比如道金斯那《自私的基因》一系列。但總體上感覺中信現在以經管類勵志類為主了,我個人不太喜歡了,感覺擠走孫老闆以後,格調有點下降。

  19.機械工業出版社。因為孫老闆的緣故,所以提一下這個出版社。孫老闆從中信走人之後,到了這裡,所以我們能看到樑小民先生翻譯的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當然,這本書國外版本更新之後,現在雖然還是樑先生翻譯的,但已經交給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別問我孫老闆是誰,能說我早就說了,這個老闆跟新世紀的馬老闆一樣本人的生平就更傳奇。不對,應該說孫老闆的生平更傳奇些。

  20.各大學出版社。不知道為何劉先生不喜歡北大出版社,我個人倒是很喜歡。北大出版社有一套國外科學界經典作品的譯叢,紫紅色封面,中間開窗弄上外國科學家的頭像,內容和印刷都很好。北大自己學人的那套學術書也很好,都做成了精裝。其他大學也都有好書出版,我最近注意到浙大出版社一套逗六合叢書地,篇幅都不大,但定價頗高,好在都很有分量,很不錯,也算物有所值。各大學出版社主流的出版思路都很類似,出出自己老師的教材啊或者文集啊,多少還都有些好東西。人大那套白色封面紅色字的逗國學基礎地,選題很好,就是排版和印刷太差了,隨便讀讀還可以。復旦大學因為出了套南懷瑾火了,呵呵。

  21.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和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單獨拿出這兩個大學的出版社來,是因為相對影響比較大。這裡的相對是說學校的綜合實力跟出版實力不相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早年有一套黑色封面的專門翻譯國外比較新的學術作品的叢書,不知道現在是不是在堅持搞。感覺這個出版社在繁榮的出版市場下迷失了,啥來錢弄啥。教輔書,公版書,國外流行小說,全都來。廣西師大相對好一點,至少在社科這塊慢慢打出名頭來。我以前不太喜歡這個出版社的翻譯作品,感覺有點粗糙,現在注意力放在國內的社科領域,出書的選題好多了。印刷裝幀挺一般,不過好在書價公道,打折也多,價效比還是很高。不知道是現在出版口普遍放寬監管了,還是廣西師大的路子野,在辛亥哈佛百年論壇的出版物《不確定的遺產》中,那個尺度是相當大啊。有其他答案提到逗理想國地系列,很好。需要補充的是,逗理想國地論壇也很好,不知道為何好幾年不搞了。

  22.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湖南科技得科普書出得最好,逗第一推動地真是太好了!早先的印刷非常糟爛,非常非常糟爛,現在好多了,至少是優秀水平的印刷。選題非常好,定價合理,是我很喜歡的出版社。

  23.重慶出版社。它家選題一直不錯,印得也還不錯,跟山畫類似,愛出圖文並茂的書。我特別不爽的是它家書定價總是太高。

  24.各古籍出版社。嶽麓書社中州古籍齊魯書社巴蜀書社上海古籍等等這些出版社做得好的都是翻印古書,當然現在也出版當代學人的研究著作,再就是出一些古代經典的公版書。整體來說火的書不多,但無論內容還是印刷,質量總是有保證。這一組出版社裡,以前最喜歡嶽麓的書,現在最喜歡上海古籍的,感覺路子跟中華書局有點像。

  25.海南美術攝影出版社。鳥山明作品,車田正美作品的引進者,當時應該賺翻了。

  26.中國書店和故宮出版社。懂的人都不用多介紹,不懂的人說多了也沒用。

  27.北京燕山出版社。他們作為廉價普及讀物的那套名著系列,還是很有積極意義的。最近幾年除了套國內名家的選集,也是小精裝,碎花封面,設計有點抄襲譯林的一套國外作家譯叢,好在印刷還過得去,至少比前面那一套好多了。

  28.北京出版社。《大家小書》系列,也是見一本買一本的好書,新版本比以前裝幀好多了。賈平凹《廢都》的初版就是它家。

  29.上海各出版社。上海人民上海人民美術上海科技教育上海科學技術等等,貌似都是世紀初版集團旗下,沒有一家差的,各有特色,普遍內容好印刷好。上海人民的逗世紀文庫地,保羅甚廣,古今中西社科人文天文地理均有涉獵,又是一套見一本買一本的好叢書。上海人民美術做連環畫很好,有各大名著的連環畫,實在是值得收藏。上海科技教育的科普書做得也不錯,逗科學咖啡館地系列我也有意收集。

  30.法律出版社。很多法學專業書,但有些普法的書做得也不錯,適合一般人閱讀。選題好,印刷精良。

  31.化學工業出版社。我專業裡面最重要的出版社,定價頗高,但值。

  32.光明日報出版社。十幾年前買過它家關於熊貓的兩本書,在當時看來裝幀算很不錯的。後來關注它家逗六角叢書地,幾乎是大型公版書出版中價效比最高的。一般我需要評點的時候,就從這套書中選目標書,因為寫畫之後不怎麼心疼。

  33.長江文藝出版社。我基本上很少讀這個出版社的書,感覺普遍太文青了。要麼就是《狼圖騰》這種,我也不喜歡。不過他們家有套暗紅色封面精裝的逗世界文學名著地叢書,還不錯。

  暫時列到這裡,回頭想到了重要的再補充。

  總起來談一下自己選書的一些心得:

  1.外文書翻譯的作品,學術書和文學書最看翻譯功底,經管勵志流行普及讀物比較容易翻譯。非文學類大部頭著作得靠團隊合作,文學書最好一個人從頭翻譯到尾。

  2.普及性的古典作品,主要以小說為主的所謂名著,還是人民文學的本子比較好。其他帶有研究性質的則首推中華書局。

  3.當代散文比較好選,翻開書讀兩篇看看是否合口味。當代小說比較難選,出版得實在太多了。很多大社也無法保證其質量。我在這方面的竅門是看文學雜誌,《收穫》《十月》《人民文學》《北京文學》都是很好的文學雜誌,從其中可以發現很多好作家。我最早知道麥家就是從上述雜誌裡面讀到他的諜戰小說***那時候我就跟師兄討論,說適合拍成影視作品***。

  4.選書找線索。按照作家來找,或者按照出版社的叢書來找,這算是選書的經線和緯線。

  5.以前我收集文學雜誌,後來發現大陸的作家,特別是純文學方面的作家***相對於那些學人作家而言***,非常喜歡出文集,基本上有點文字就集結起來出版了,所以收集雜誌就沒有必要了。不過文學雜誌也是很好的選書途徑,特別是新晉作家,都有編輯提前把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