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知識點

  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是高中化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化學知識的基礎。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基本概念

  1.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如石蠟的熔化、水的蒸發

  2.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如物質的燃燒、鋼鐵的生鏽

  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徵:生成新的物質。化學變化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不伴隨化學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密度、溶解性、揮發性、硬度、熔點、沸點、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穩定性***。如鐵易生鏽、氧氣可以支援燃燒等。

  5.純淨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6.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如空氣、蔗糖水等***裡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來的性質***

  7.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如:N2、O2、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潔物。如:CO2、KClO3、SO2等。

  9.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中,其中一種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SO2等。

  10.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A+B=AB***

  11.分解反應:由一中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AB=A+B***

  12.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的反應。***緩慢氧化也是氧化反應***

  13.催化劑:在化學反應裡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又叫觸媒***[應講某種物質是某個反應的催化劑,如不能講二氧化錳是催化劑,而應講二氧化錳是氯酸鉀分解反應的催化劑]

  14.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反應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氣的成分

  1.空氣含氧量的測定——過量紅磷的燃燒實驗題:***1***為什麼紅磷必須過量?***耗盡氧氣******2***能否用硫、木炭、鐵絲等物質代替紅磷?***不能,產生新物質***

  2.空氣的成分:N2:78%;O2:21%;稀有氣體:0.94%;CO2: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3.氧氣的用途:供給呼吸和支援燃燒

  4.氮氣的用途

  5.稀有氣體的性質和用途

  6.空氣的汙染:***空氣質量日報、預報******1***汙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汽車排放的尾氣等。***2***汙染物:主要是粉塵和氣體。如:SO2、CO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氣的性質

  1.氧氣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密度略大,不易溶於水。在一定的條件下可液化成淡藍色液體或固化成淡藍色固體。

  2.氧氣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氧化性,是常見的氧化劑。

  ***1***能支援燃燒: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復燃。

  ***2***氧氣與一些物質的反應:硫S+O2=SO2***空氣中—淡藍色火焰;氧氣中—紫藍色火焰***鋁箔4Al+3O2=2Al2O3碳C+O2=CO2鐵3Fe+2O2=Fe3O4***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磷4P+5O2=2P2O5***產生白煙,生成白色固體P2O5***

  四、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1.藥品: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或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

  2.反應的原理:***1***過氧化氫水+氧氣***2***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導管口要塞一團棉花******3***氯酸鉀氯化鉀+氧氣

  3.實驗裝置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氣大——向上排空氣法***導管口要伸到集氣瓶底處,便於將集氣瓶內的空氣趕盡***難溶於水或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發生反應——排水法***剛開始有氣泡時,因容器內或導管內還有空氣不能馬上收集,當氣泡連續、均勻逸出時才開始收集;當氣泡從集氣瓶口邊緣冒出時,表明氣體已收集滿***。本方法收集的氣體較純淨。

  5.操作步驟: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將藥品裝入試管,用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塞緊試管。

  定: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

  點:點燃酒精燈,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後對準試管中藥品部位加熱。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離:收集完畢後,先將導管撤離水槽。

  熄:熄滅酒精燈。

  6.檢驗方法: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如果木條復燃,說明該瓶內的氣體是氧氣。

  7.驗滿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如果木條復燃,說明該瓶內的氧氣已滿。

  ***2***用排水法收集時:當氣泡從集氣瓶口邊緣冒出時,說明該瓶內的氧氣已滿。

  8.注意事項:

  ***1***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固體藥品加熱時***,防止藥品中的水分受熱後變成水蒸氣,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試管底部,而使試管破裂。

  ***2***導管不能伸入試管太長,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於排出氣體。

  ***3***試管內的藥品要平鋪試管底部,均勻受熱。

  ***4***鐵夾要夾在試管的中上部***離試管口約1/3處***。

  ***5***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對準藥品的部位加熱;加熱時先將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讓試管均勻受熱,然後對準藥品部位加熱。

  ***6***用排水法集氣時,集氣瓶充滿水後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導管伸到瓶口處即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集氣瓶正放,導管口要接近集氣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氣時,應注意當氣泡從導管口連續、均勻地放出時再收集,否則收集的氣體中混有空氣。當集氣瓶口有氣泡冒出時,證明已滿。

  ***8***停止反應時,應先把撤導管,後移酒精燈***防止水槽裡的水倒流入試管,導致使館破裂***

  ***9***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要正放,瓶口處要蓋上玻璃片

  ***10***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時,試管口要塞一小團棉花。

  五、氧氣的工業製法——分離液態空氣法

  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空氣,然後蒸發。由於液態氮的沸點比液態氧的沸點低,因此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蒸發出來,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態氮。

  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習題

  1.按體積計算 ,在空氣的組成中,體積含量為21%的氣體是*** ***

  A.氧氣 B.稀有氣體 C.氮氣 D.二氧化碳

  2.下列關於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有黑色固體生成 B.白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

  C.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淡藍紫色火焰 D.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火焰

  3.在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和用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中都有二氧化錳,它們充當的角色分別是*** ***

  A.都是催化劑 B.前者是催化劑 ,後者是反應物

  C.都是生成物 .D.前者是生成 物,後者是催化劑

  4.下列物質屬於純淨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茅臺酒

  C.高錳酸鉀加熱製氧氣後的剩餘物 D.紅牛飲料

  5.霧霾天氣一度籠罩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多地PM2.5指數直逼最大值,下列行為不利於霧霾天氣治理的是*** ***

  A.以步代車 B.風力發電 C .焚燒垃圾 D.植樹造林

  6.下列反應既屬於化合反應,又屬於氧化反應是*** ***

  A.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B.碳酸鈣→氧化鈣+二氧化碳

  C.乙醇+氧氣→水+二氧化碳 D.蠟燭+氧氣→二氧化碳+水

  7.某容器中有M、N、X三種 物質,它們在一定條件下發生下列反應:M+X=G+Q, G+Q=N+X,其中可能屬於該反應催化劑的物質是*** ***

  A.X B.M C.N D.Q

  8.下列關 於氧氣性質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液態氧是一種淡藍色液體 B.氧氣難溶於水

  C.氧氣性質活潑,能燃燒 D.氧氣的密度略大於 空氣

  9.某密閉容器內盛有氧氣和氮氣的混合氣體,採用燃燒法除去其中的氧氣,且不能混入新的氣體,最好採用的可燃物是*** ***

  A.硫磺 B.紅磷 C.鐵 絲 D.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