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採取了哪些措施

  明治維新是明治天皇遷都東京之後,對國內的大部分問題進行資本主義革新的手段,那麼來針對性地解決當時社會上的問題呢?下面小編為你解答。

  明治維新採取的措施

  在國家的政體方面,明治天皇決定模仿西方採用君主立憲制的政體,並且還把當時的日本領土總共分成了三府七十二縣,採用中央集權制的方式來統一權力。原先日本的階層分為“士、農、工、商”,在明治維新的時候被明治天皇改成了“皇族、華族、士族和平民”,雖然四個階層已經允許進行交往,但是四個階層之間還是存在著等級之分。之後明治天皇更是釋出了《廢刀令》和《戶籍法》,這也是武士階層開始沒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明治維新期間,日本開始用太陽曆來計日。明治天皇還引進了許多西方最為先進的近代工業技術,並且還專門設立了工部省這個部門來管理工商業,統一了貨幣,建立日本銀行,這些手段都是為了更好地促進貿易。

  在教育方面,明治天皇設立了許許多多的大學、中學、小學,確保日本的三府七十二縣所有孩童都能夠接受到教育,在教科書裡大量灌輸軍國主義思想和武士道精神,為日本的後代們灌輸忠君愛國思想,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在軍事方面和司法方面,明治天皇都模仿西方先進國家的標準進行改革。在交通上更是新建了無數新式的鐵路與公路。

  明治維新目的

  要講清楚明治維新的目的,首先要先講倒幕運動成功的意義。倒幕運動成功之後,統治日本兩百多年的幕府政府徹底淪為了歷史塵煙,這也意味著日本封建主義社會的完全落幕。那麼作為新世界首領的明治天皇,首先要做的便是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明治維新的首要改革也是對政體以及權力分佈進行了調整。當時的日本政體被明治天皇確定為君主立憲制,並且使用中央集權的方式將全國的權力中心移到自己的手中。

  之後,明治維新的主要目的便是放到了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當中。為此,明治天皇大力引進西方的工業技術,特地設立了一個叫做工部省的部門來管理工商業發展,並且還撤銷了當時工商業界的壟斷組織和行會制度,以在民間範圍內推動工商業的發展。

  在軍事方面和教育方面,日本推行軍國主義思想和武士道精神,其目的也是為了能夠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軍國主義思想的灌輸。但是總的來說,明治天皇進行所有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能夠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近代化國家,能夠在新舊交替的時代潮流中儲存日本。再加上日本是個島國,本身資源也是有限,為了今後的資源掠奪做準備,也是日本明治維新的目的之一。

  明治維新的歷史意義

  明治維新的歷史意義包括了很多方面,最主要的還是實現了新舊日本社會的更替,完成了新舊日本社會的銜接,在封建社會被推翻之後,能夠馬上用新式的先進生活補充進這個國家的體系中,將原先落後腐朽得封建主義社會過渡到了資產階級社會,並且由於明治維新,使得原先漫長的改革過程縮短到僅僅只用了將近半個世紀時間,便使日本成為了世界上赫赫有名的資本主義先進國家。

  明治維新的實施也是讓日本成為了整個亞洲範圍內唯一的資本主義國家,不僅能夠保持自己國家的民族完整性和獨立性,也使得日本成為亞洲範圍內唯一一個有實力不被其他資本主義列強侵略的國家。

  雖然明治維新帶給日本的變化還是好的方面居多,並且有力扭轉了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但是同很多事情一樣,明治維新也是一把雙刃劍。在日本國立日漸鼎盛、軍國主義日漸興起的過程中,由於本身國土資源的缺陷,使得其走上了資本主義的侵略道路,為其他國家帶去了數不勝數的痛苦與災難。

  除去侵略其他國家這一點之外,日本在經濟、政治和一些意識形態等方面已久儲存了許多封建社會的陋俗,比如天皇的中央集權制,比如地主的土地所有制等等,所以從完整意義上來說,日本仍然是個帶有封建氣息的半資本主義國家,這也使得後來的軍國主義思想會在日本人心裡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