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的影響有哪些

  明治維新是一次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盤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那麼你瞭解明治維新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明治維新的影響,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明治維新的影響

  明治維新的影響有什麼?明治維新是發生在日本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中末期的一場社會變革運動,明治維新推翻了統治日本兩百多年的幕府統治,建立了一個新的中央集權的國度,並且在整個日本上進行了一場模仿西方發達國家的去舊革新運動,頒佈了許多政策與規定,硬生生用半個世紀的時間將日本從一個諸藩國林立的毫無凝聚力的國家轉變成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工業強國。

  明治維新的影響很廣泛,首先便是使得日本用極短的時間脫亞入歐,成為能夠和西歐眾國並肩而立的強國,並且憑藉自己的實力逐步廢除了在封建時期曾經和強國們簽訂的喪權辱國條約。在1895年以及1904年,日本憑藉著強盛的國力,先後擊敗了大清帝國和沙皇俄國,成為大國之一。

  但是由於日本改革的不徹底,在其國內仍然有著許多封建社會參與存在,有著難以磨合的社會矛盾,這也是日後日本對其他國家進行侵略擴張的原因之一。《廢刀令》的頒佈也是使得日本的武士文化逐步沒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文化教育方面,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向其他先進國家派出了許多留學生,待這些留學生回國後,用最先進的語言談論最先進的事物,這也是日本“文明開化”之風盛行的原因,對原本日本當地的保守思想產生了重大沖擊。

  但是日本為了加強皇權而使用中央集權制,也使得天皇權力過大,原先藩國的大名仍然在自己的領地中掌有大權,土地兼併以及貿易壟斷仍然嚴重,這也是日本侵略其他國家的原因。

  辛亥革命和明治維新的關係

  辛亥革命與明治維新都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因為分別是中國和日本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爆發的深刻影響中國和日本歷史的大變革,因此很多人將兩者相互比較,當然辛亥革命與明治維新的性質都是資產階級革命,但是兩者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

  辛亥革命是一場由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一場和平的但是徹底的革命,因為它推翻了在中國維持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從此中國沒有了皇帝、封建官僚,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民心,雖然辛亥革命只是在少數大城市市民中間產生影響,只在社會上層實行過,但是畢竟是一場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革。

  但是明治維新卻是明治天皇領導的一場被動的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而且還發生過倒藩運動,這場革命的初衷是因為將軍架空天皇,天皇在一群保皇黨的擁戴下展開的保皇運動,而且當時日本也是在美國的壓力下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在內憂外患下明治維新的一系列脫亞入歐的舉措,派出大量考察團學習西方先進技術,這是辛亥革命所不具備的。

  辛亥革命和明治維新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首先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社會的性質,人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生活,而明治維新本來就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改良運動,首先天皇制度沒有廢除,因此無可避免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並且一直持續今天,尤其是軍國主義,成為日本社會的封建毒瘤。

  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的比較

  在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的比較中,還是有著許多異同存在的。通過進行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的比較,我們會發現,中日兩個國家在從封建社會轉向資本主義的過程中,有著很大的差別,首先是兩國的改革背景便是完全不同。

  中國進行洋務運動的背景是為了打敗當時興起的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政府派人前往歐洲先進國家進行的工業學習,總的目的還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而日本明治維新的目的則是為了推翻腐朽落後的幕府統治,並且在推翻之後用全新的西化來武裝自己的國家,日本在明治維新的初期便已經是資本主義國家,而中國的洋務運動之後卻是更為穩固的封建社會。

  其次便是兩個國家進行維新的領導力量的不同。日本的明治維新,其總的領導便是明治天皇,是當時在日本最有權勢的人,因此他的革新十分順利,沒有人敢反抗他。但是反觀中國,中國的洋務派卻主要是清朝朝廷內的一些大臣,他們有著革新國家的願望,但是又不敢反抗慈禧太后的統治,再加上慈禧對洋務派表面上是支援態度,這些大臣們哪裡還有怨言?然而誰都知道,慈禧雖然曾經支援過洋務派,但事實上她一直是個保守的頑固派,這也是洋務運動最終會以失敗告終的原因。

  在變革方面,儘管中國似乎也有很多方面進行了改變,但是最基本的國家性質仍然存在,當時的中國一直都是封建社會,但是日本首先便是把國家的政體給改變了,模仿英國使用君主立憲制的政體,這也是日本明治維新最為重要的一步,卻是當時的中國永遠跨不出去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