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唐僧因何事被貶下界
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師父唐僧因何事被貶下界?金蟬子這到底犯的是什麼事?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
如來謀思著進行版圖擴張運動,那麼,在人族的相關“品牌”宣傳裡,一定要有一個可靠的執行者。候選人是誰?悟空嗎?肯定不是,他只是一顆棋子。且看原著:當年猴王被壓在五行山下,如來落下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待他災愆滿日,自有人救他”。不用說,此人正是悟空的掛牌師父唐僧,或者說,金蟬子!如來內定的取經人!可是,如何讓金蟬子名正言順而又心甘情願地擔當起這份苦差事呢?如來煞費心思!
為何說苦差事?因在人間傳法,周遭常有諸多不確定因素,甚至飛來橫禍,受皮肉之苦***人類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嘛。真可謂,苦海無涯佛做渡,人間處處是飛刀。***。即便大牌如文殊者,在原著三十九回就有提及:“文殊變做一種凡僧,渡烏雞國王向佛,無奈國王不識好人,一條繩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佈道者,多有磨難,故也有苦行僧的說法!而佛派的中高層呢?常年生活在靈山勝地***當然,有些也有自己的屬地,比如觀音,辦公地點在南海珞珈山***,“常見玄猿獻果,麋鹿銜花;日日花開,時時果熟。煙霞縹緲,寒暑無侵”。瞧這個辦公環境,相當贊!按現在說法即是,夏天冷氣開著,冬天暖氣供著,還有綠色有機特供食品吃著,也沒有業績壓力,每天聽聽講座寫寫讀書筆記,工作之餘,賞賞花散散步,空氣質量也好,沒有PM2.5。待遇好,誰願意下基層?這是其一。
其二,佛派中高層人員一向多傲嬌。原著一百回有這樣一個描述,很有意思:佛派工作人員諸金剛陪同取經四人組回大唐訴職,金剛停在空中叫道:“聖僧,此間乃長安城了。我們不好下去,這裡人伶俐,恐洩漏吾像”。看得出來,佛派人物都比較端,不太用意同粉絲***信徒***合影,甚至連照片也不讓拍。在他們潛意識裡面,人族還是相對比較低階的種族!對於下基層,自然有排斥!
因此,下基層這破事,沒人願意攬!沒人願意做,也得有人做!而且這個人還必須是可靠的,意志堅定的,不會被腐化的同志。於是,座下二徒弟金蟬子進入候選名單。我們且看金蟬子下基層的緣由:“怠慢了佛法”。怠慢了什麼佛法?原著八十一回有提:“***金蟬子***不曾聽佛講法,打了一個盹,往下一失,左腳下翽了一粒米,下界來”。
很明顯,金蟬子被貶,大概有兩個原因。
一、吃飯沒有吃相,不是一個合格的吃貨。
嘴巴漏米,掉了地上,不小心踩了一下。這分明是不愛惜糧食嘛,一點“光碟行動”的覺悟都沒有!僅僅因為吃相不好、對糧食來源認識不夠深刻,就被貶下基層數百年,這似乎有點小題大做!
小題大做?不!關鍵在於第二點原因。
二、“不曾聽佛講法”。
領導做報告,沒有認真聽講做筆記***如來在飯局上也要發表講話,這官癮挺大***,還打盹。說是怠慢佛法,實際是怠慢了如來。二罪並罰,金蟬子的人生哐當一下,支離破碎。如來呵呵一笑,拍拍二徒弟的肩膀,小金同志啦,煩請你到基層走一趟吧,事成之後,差旅費靈山會給報銷,放心去吧。如來笑畢,在座諸佛肅然!如來下貶金蟬子,用意絕不僅於此!
他究竟意欲何為?他又是做給誰看?
唐玄奘的歷史簡介:
玄奘,唐代高僧,洛州緱氏縣***河南偃師***人,俗姓陳,名褘,乳名江流,法名 玄奘,唐朝第一高僧。世稱唐三藏,意謂其精於經、律、論三藏,熟知所有佛教聖典。
為我國傑出之譯經家,法相宗之創始人。[2]師之生年,一說為隋代開皇二十年***600***。
其兄先出家於洛陽淨土寺,法號長捷。師自幼從兄誦習經典,亦嫻儒道百家典籍。大業八年***612***,洛陽度僧時,理鄭善果,見師年紀雖小,然對答出眾,賢其器宇,破格以沙彌身分錄入僧籍。師乃與兄共居淨土寺,就慧景聽涅盤經,從嚴法師受大乘論。至隋唐之際,天下大亂,師偕兄遍歷隴、蜀、荊、趙諸地,參謁宿老,足跡及於半個中國。嘗就道基、寶遷二師學攝論、毗曇,從震法師聽發智論。於唐武德五年***622***受具足戒,又學律部。後復從道深受成實論,就道嶽學俱舍論,聽法常、僧辯講攝大乘論。因慨嘆眾師所論不一,驗之聖典亦隱顯有異,莫可適從,乃誓遊天竺,以問惑辨疑。於貞觀三年***629,一作貞觀元年***西行,孤身涉險,歷盡艱難,經秦涼高昌等地,抵天竺北境,即越過今之新疆省北路,經中亞地區、阿富汗而進入印度境內,沿途瞻禮聖蹟,迤邐南行,至摩揭陀國。時為貞觀五年,師三十歲,遂留學那爛陀寺,入戒賢論師門下,習瑜伽師地論等,又學顯揚、婆沙、俱舍、順正理、對法、因明、宣告、集量、中、百等論,鑽研諸部,凡經五年。其後,遍遊五天竺,歷謁名賢,叩詢請益,尋求梵本。遊學十二年,還那爛陀寺,依戒賢之命講‘攝大乘論’、‘唯識抉擇論’。時有師子光講中、百二論,駁師之說,師乃會和中觀、瑜伽二宗作‘會宗論’三千頌破斥之;後又制‘破惡見論’一千六百頌破斥烏荼國小乘論師之‘破大乘論’,因而名震五天竺。戒日王等聞名,競相禮謁。時,師四十一歲,意欲東返。戒日王於曲女城為師作大法會,五印度十八國王均列席,大小乘僧及婆羅門等七千餘人亦到,此即佛教史上著名之曲女城辯論大會。師受請為論主,稱揚大乘,提出論文‘真唯識量’頌,懸之於會場門外,經十八日,竟無人發論難之。戒日王益增崇重,十八國王並於會後歸依為弟子。會畢,師決意辭歸,戒日王堅留不成,遂再邀集十八國王於首都缽羅那迦城,開七十五日之無遮***佈施***大會,為師隆重餞行。貞觀十七年,師正式辭王東歸。經由今之新疆省南路、于闐、樓蘭而回國,往返共歷十七年,行程五萬裡。於貞觀十九年正月還抵長安,帝敕命樑國公房玄齡等文武百官盛大歡迎。
師所齎經像舍利等,凡數百件,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150粒之外,共請回佛經梵文原典520夾657部。
師歸後,為太宗、高宗所欽重,供養於大內,賜號‘三藏法師’。太宗且曾兩度勸其棄道輔政,師均以‘願守戒緇門,闡揚遺法’而固辭之。帝唯從其志,助其譯經工作,建長安譯經院,詔譯新經。
師先後於弘福寺、大慈恩寺、玉華宮譯經,凡十九年,共出經論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譯出之主要經典有:大般若經六百卷、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大毗婆沙論二百卷、俱舍論、成唯識論、攝大乘論等。師於印度所學遂盡傳至中國。師嘗斥責鳩摩羅什等古代譯經家以‘達意’為原則而信筆直譯之翻譯法,遂提倡忠於原典、逐字翻譯之譯經新規則。後代譯經家每以玄奘所立之定則為法式,而稱玄奘以前所譯之經為舊譯,稱玄奘以後所譯之經為新譯。師著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內載西域、印度、錫蘭等138國之歷史、地理、宗教、神話傳說、風土人情等,親踐者110國,傳聞者28國。該書在佛教史學及古代西域、印度、中亞、南亞之史地、文化上,乃至於中西交通史料上,均富有極高之價值,至堪珍視,故亦甚為歐美日本學者重視。麟德元年***664***二月五日示寂,世壽六十三***一作六十五、六十九***。師示寂後,高宗哀慟逾恆,為之罷朝三日。追諡‘大遍覺’之號。敕建塔於樊川北原。
其後,黃巢亂起,或奉其靈骨至南京立塔。太平天國時,塔圮;迨至亂平,堙沒無人能識。
近30多年來玄奘大師真身頂骨***一部分***一直珍藏於南京靈谷寺。南京靈谷寺的淨然法師說從保護文物的角度出發,真正的玄奘法師頂骨是不能輕易示人的,一般祕藏於密室裡,除非有重大佛教活動和重要佛教友人來訪,才會請出真正的玄奘法師頂骨,而一直在寺裡的玄奘法師紀念堂展出的乃是等同於真頂骨的影骨。
另外對日抗戰***1937~1945***時,日本人入南京,修路掘地得到大師部分頂骨,移奉日本。後一部分頂骨歸還臺灣,現奉安於臺灣省南投縣日月潭玄奘寺。〔參考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慧立***、大唐三藏聖教序、大唐西域記序、玄奘三藏師資傳叢書、大唐內典錄卷五、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續高僧傳卷四、佛祖統紀卷三十九、開元釋教錄卷八、法苑珠林卷二十九、古今譯經圖紀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