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學習複習計劃

  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到來了,那麼同學們該怎樣做好語文的複習準備呢?想要提高複習效率,一定要制定學習計劃。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高三複習不論第幾輪,都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緊扣考綱、明確複習內容和重點;2、精講相關知識***或由學生自行歸納***,作為學生解題時的上位概念;3、教師作好範例講解,教給學生具體的複習方法***或解題方法***;4、組織學生訓練,採用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充分互動,使複習獲得大面積效率;5、採用學生講題的表達形式,使知識內化為語文學習的能力,提高尖子生的認知水平。

  由於講座時間短,我依據上述1—3點僅就詩歌鑑賞、文言翻譯、現代散文閱讀、作文教學四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具體意見***這都是我在複習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方法***。

  一、古詩鑑賞的複習

  1、明確考點:①鑑賞詩歌作品中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②評價古詩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2、明確題型:簡答題、填空題、客觀題

  3、明確命題點:①就人物的生活細節挖掘內在的情感底蘊,***如20XX年全國卷一、材料為唐詩人張藉的一首《秋思》詩,問“此詩中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細節?表達了他什麼樣的情感?***②分析寫景方法***含順序******如20XX卷2:材料為宋祁詞《木蘭花》:這首詞上的上半闕是如何描寫春色的?***③作為“詩眼”***含“煉字”***的某個字詞的含義與用法。***如宋祁這首詞中的“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你認為寫的好不好,為什麼?***又如***20XX年全國卷,材料為王維詩《過積香寺》,命題為“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兩句中的“詩眼”是哪兩個字?***④意象的含義。***如20XX卷三中考查晏幾道詞《鷓鴣天》,命題為“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又如20XX廣東卷,材料為杜甫詩《江漢》,命題為:詩中二、三聯用了“片雲”、“秋風”幾個意象,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⑤分析主旨句蘊含的感情***如上首詞中主旨句為“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不可期”,命題為“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⑥寫作技巧的作用***如20XX天津卷中材料為李白的《聽蜀僧彈琴》,命題為:”“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的理解。”不單考查對此聯內容的理解,還考查此聯的表達作用——側面描寫***⑦詩歌風格***如20XX遼寧卷,材料為蘇軾詞《蝶戀花》,命題為“有人對此詞整體評價為

  “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為曠達語”,你同意他的看法嗎?***⑧對詩歌型別的認識***如20XX江蘇卷,材料為柳中庸詩《徵人怨》,命題為“為什麼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⑨對意境的理解***如20XX年福建卷,材料為朱淑真詩《秋夜》,命題為:“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⑩對用典表達作用的分析***尚沒有出現***⑾、抒情方式***如20XX年上海卷,材料為蔣捷詩《聽雨》,命題為“對悲歡離合總是情”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⑿、詩歌體裁***如2003年全國春季卷,材料為韋應物詩《聞雁》,趙瑕詩《寒塘》,命題為“這兩首詩從體裁上看都是屬於——。”⒀、修辭,20XX年全國卷,材料是李華詩《春行即興》,命題為“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具體說明“。另外還有一些省的考題考查了對比、擬人、誇張、襯托、比喻、對偶、頂針等修辭格。

  ⒁、評價。如20XX年重慶卷材料是梅堯臣詩《本溪》命題為:“有人認為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怒憤之情,你同意那種看法: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

  4、師生共同整理詩歌鑑賞常用術語,並理解這些術語的意思。這麼做是為了在理論上武裝學生頭腦,建構他們的認知圖式,作為鑑賞活動時的上位概念。

  5、教師在範例教學時,教給學生完成不同命題的解題方法與思路。並且自命模擬試題,以期達到舉一反。

  二,鞏固提高之功效。

  第一步、分析高考試題,教師引路。

  如20XX年全卷三《鷓鴣天》***作者晏幾道***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問題***在這首詩中,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

  解析:①先明確全詩主旨。尋找主旨句***“天涯”、“爭奈”兩句***,由分析可知其主題為遊子思鄉。②再由“杜鵑”這一意象知識可知。***也可從詩中“聲聲只道不如歸”,聯絡“行人”一詞可知***:它的叫聲像“不如歸去”,以杜鵑的啼叫引發“行人”的“驚夢覺”,再聯絡最後兩句,可知:“行人”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這樣寫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歸納:解讀這類詩時的思路應是:先整體感悟詩的主旨,聯絡意象的特定含義,再聯絡關鍵詞的意思,即可寫出答案。

  第二步:教師擬出模擬試題,讓學生運用相同的思路與解法解答此模擬題,目的是鞏固這一解題方法。

  如:應物詩《聞雁》、趙瑕詩《寒瑭》:

  ①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

  ②曉髮梳臨水,寒塘坐見秋。

  鄉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

  ***問題***這兩首詩為什麼都寫到雁?

  師生共同解析:①感悟兩詩的主題,***借“雁”抒發鄉愁***,主旨句:“歸思方悠哉”,“鄉心正無限”。②明確“雁”這一意象的含義: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南飛,常牽動遊子的思鄉之情,以物喻人,寄託思鄉之情。

  第三步,組織學生作幾道意象詩,達到遷移形成能力。

  每個命題點都以上述方法訓練,效果應是理想的。

  三、文言翻譯訓練的方法。

  複習策略:①讓學生積累與記憶文言實詞與虛詞等古漢語知識。

  具體方法:在第一輪複習時,教師教給學生歸納實詞虛詞等知識的方法,尤其應教給他們運用語法結構分析法來判斷詞類活用、句式的變化情況。然後組織學生自行歸納。

  ②讓學生學會在具體語境中認讀實詞,利用語法結構法判斷虛詞的用法與含義。

  具體方法:找一些典型文言段落,教師作示範教學。

  ③教給學生翻譯的一般方法:對***譯***、增***詞***、刪***字***、補***成分***、調***語序***。

  例舉:20XX年全國卷A中要求翻譯下面這句話:

  夫陛下以一人之譽而召臣,一人之毀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識聞之有以窺陛下也。

  [解析]閱卷時的關鍵詞是“以”、“毀”、“去”。“以”為虛詞,介詞,這裡表原因,,“毀”根據語境:“復有言其勇,使酒難近。”季布認為這是有人在詆譭***或毀謗***他,所以,這裡就譯為“毀謗”。“去”這裡是使動詞,是“使***之***去”之意,即是“趕走”的意思。但學生翻譯時難點還有“召臣”、“有識”、“窺陛下也”三處。“召臣”,很容易譯為“召見我”,但從全文看,尤其是此句前有“孝文召,欲以為御史大夫”句,可見,“召”是“召用”的意思。“有識”不能譯為“有見識”,用語法分析可以確定為“有識之土”;“天下有識聞之有以窺陛下”這個主謂短語是“恐”的賓語。其中“有識”應為短語中的主語。所以“有識”不能譯為“有見識”,而應譯為“有見識的人”也可譯為“有識之士”。同理,“窺陛下”如譯為“窺測皇帝您”時與全文的意思不符合,可見“陛下”不是“窺”的賓語。只是賓語的定語,賓語應是“深淺”***即“城腑的深淺”***。

  由此可見,複習時,應讓學生歸納實詞義項、虛詞的用法、句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等古漢語知識,使之網路化、秩序化、這樣才便於進入學生們的認識結構,以便成為其認知策略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