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學反思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是一篇充滿了昂揚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氣概的文章。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結構比較清晰。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了課文的主要問題,從大家的發言中,能感受出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比較到位。通過引導,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那些建設者身上所具有的頑強、樂觀的精神。

  在教學時,我首先出示句子“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然後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小組討論從課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不容易。學生在默讀課文的過程中找到了阻礙築路大軍前進的困難所在,並紛紛聯絡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

  “那麼,這些困難,我們的建設者們又是怎樣克服的呢?請從文中找出答案,並談談你的體會。”這個問題較好回答,學生能輕鬆得從第6、9自然段中獲取答案,並且抓住文中關鍵的詞語,如“晝夜、反覆、徹夜通明、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等,感受建設者充滿智慧,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這堂課快結束時,我還補充了《生命禁區的早晨》這篇課外讀物,在聽到“科技人員為了測量的準備性,早早起床去唐古拉山腹,而到中午才吃“早飯”,在山中,張嘴吃到的是沙土,眼睛只能睜開一條線”時,他們不由得面容沉重起來,於是讓他們帶著這樣的心情去朗讀全文,自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從整體上看這節課,較好成教學任務。但有一些環節還很粗糙,比如教師的評價語、本課小練筆的安排、閱讀材料的出示等,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注意這些問題並及時、較好地解決。

  篇2

  教學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弄清建設者們是如何克服困難的,並從中受到感染。課前佈置的查詢資料任務完成得較好,學生們很積極地蒐集了有關青藏鐵路的資料,彙報交流的時候也興致勃勃,講起來滔滔不絕,由於時間關係,課上交流不是很多,只能讓他們課後再互相傳閱資料,增長見識。從他們彙報情況可以知道,學生選取有用資訊的能力還是有待加強。一節課下來,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三個:課文的主要內容;修鐵路遇到的困難;鐵路的重要意義。在教學時,我主要是這麼做的:

  一、以韓紅的《天路》匯入,激發興趣

  二、抓住行文線索,體會人物精神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句話是課文的題目,又在文中反覆出現,是作者行文的線索。在教學時,先找出文中介紹“青藏鐵路”的句子,然後引出我外國人的評價和句子“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然後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說說從課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不簡單,不容易。學生在默讀課文的過程中找到了阻礙築路大軍前進的困難所在,並紛紛聯絡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

  “那麼,這些困難,我們的建設者們又是怎樣克服的呢?請從文中找出答案,並談談你的體會。”這個問題較好回答,學生能輕鬆得從第6、9自然段中獲取答案,並且抓住文中關鍵的詞語,如“晝夜、反覆、徹夜通明、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等,感受建設者充滿智慧,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篇3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是一篇略讀課文,但篇幅較長,語句難懂。另外,文中出現的一些專業術語學生很難理解。初讀課文,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令我頗感意外。學生讀完課文後,我就簡單的解決一下生字詞,便急功近利地要學生認識到開鑿風火山隧道遇到困難有三點:一是凍土層;二是惡劣天氣;三是極度缺氧。並且讓學生理解在克服這些困難的過程中,建設者身上有一種頑強的精神。這麼看來,我這節語文課上了地理課,上了品德課,卻偏偏沒有上出語文課,給學生讀書的時間太少,文章中突出表現人物品質及困難程度的相關語句,因為我對學生引導的不夠,所以學生理解不細緻。再加上重點字詞的講解也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基礎的內容反而學的不紮實。我想這也是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上提高不大的原因之一。上完這節課,我總的感覺是除了框架,卻沒有上出語文的血肉。

  從學生這方面來看,對於農村孩子,知識面和視野較窄,他們對西部開發和西藏的情況可以說是不瞭解,文字中呈現的嚴峻現實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甚遠,而且這節課的中心問題也沒有預設好,這節課並不是僅僅要學生明白修青藏鐵路的艱苦,更要從中看出修這個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的高貴品質,但是沒有對青藏鐵路基本的瞭解,沒有入情入境的讀書,怎麼能體會到?

  如果我再上這節課,課前可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認識到青藏鐵路是祖國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對加快青藏兩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族團結,造福各族人名民,具有重要意義。還可以在地圖上找一找全長1142千米青藏鐵路的線路:從柴達木盆地深處的工業新城格爾木起步,越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達雪域聖城──拉薩。瞭解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複雜的地形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