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優質課教案及反思
《馬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原為韓愈所作《雜說》的第四篇,"馬說"這個標題,是後人加的。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馬說》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馬說》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2.理解伯樂與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體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
3.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所抒發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2.理解伯樂與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體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
***二***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知識積累
1.匯入:
***螢幕顯示《伯樂識馬》的故事幻燈片***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面板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瞭解並且體貼它啊。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馬因遇到伯樂而煥發了青春。現在,我們一塊兒來學習韓愈的《馬說》,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於千里馬是多麼的重要! ***教師板書課題***
2.作者及文體簡介:***螢幕顯示***。
3.檢查預習,下列字詞語會注音?
祗*** *** 駢*** *** 一石*** *** 食馬者*** *** 邪*** ***
***二***誦讀感知
1.聽讀——朗讀,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採用多種形式反覆朗讀,最好能集體朗讀,讓更多的同學得到訓練。要指導學生注意節奏和重音,讀得要響亮、流暢、沉穩。
[正音正字]
祇***zhǐ*** 駢***pián*** 盡粟一石***dàn*** 食***sì***馬者 其真無馬邪***yé***
[朗讀提示:讀準節奏]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2.點撥疑難,積累字詞。
***1***用現代漢語解釋重點文言詞語。
[一詞多義]
雖
故雖有名馬*** ***
雖有千里之能*** ***
食
一食*** ***
食馬者*** ***
食不飽*** ***
策
策之不以其道*** ***
執策而臨之*** ***
其
其真無馬邪*** ***
其真不知馬*** ***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 ***
[通假字]
食馬者:食——
才美不外見:見——
食之不能盡其材:材——
其真無馬邪:邪——
***2 ***翻譯課文
***結合註釋疏通文義,獨自無法理解的標劃出來,最後進行課堂交流***
3.自讀課文,結合課文意思,感知以下問題。***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1***千里馬的處境是怎樣的?
***2***千里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3***食馬者的愚蠢無知都表現在哪些方面?
***4***文中哪句點明瞭全文的主旨?
***三***研讀賞析
***把握課文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寫法。學生閱讀、思考、探究下列問題***
1.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難道只是說“馬”嗎?那麼“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分別比喻什麼?
2.從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看出其二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3.文章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4.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四***感受評價
***學了這篇課文,有什麼認識?看看課後練習第三***
當今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這些話題是常談常新的,請你聯絡現實談談自己的看法。
***五***作業佈置:
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揭露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愚妄淺薄。
抒發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伯樂 不常有 善於識別人才的人
馬
說
千里馬 常有 人才
食馬者 不知馬 愚妄淺薄的統治者
***寫法:託物寓意***
《馬說》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時候,要讓學生“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通過《馬說》一文的教學,結合平時文言文教學中的一些具體做法,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古詩詞感悟:
一、 在誦讀中感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 ,體現了誦讀的重要性。尤其是對古詩詞教學,必須首先讓學生在學生初步理解字意的基礎上,把握了作品的情感基調,反覆地朗讀,再理解,再朗讀,在這個過程中充分調動自己的內心情感去體味作者與作品,最終實現對作品深刻的感悟。
二、補充背景材料進行感悟
《馬說》一文是作者韓愈借千里馬被埋沒、被摧殘的不幸遭遇,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之情。因此有關於文章及作者的寫作背景尤為重要:《馬說》大約寫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鑑於此在學生自主學習環節中,我佈置了一項內容:結合歷史知識,藉助手中的資料,蒐集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的感知文章內容。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各小組自定討論的題目,比如有的小組就圍繞“誰來為千里馬的不幸遭遇負責”展開探究, 這樣學生就會以小組為單位蒐集資料更深入的理解文字,為了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相互爭論、探究,直到將人物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才罷休,這也正達到了學生深層次感悟詩歌思想的目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建立一個濃濃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融入情境之中,教學也就不是難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