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知識點複習
文言文閱讀是中考語文中的一個考試難點,想要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就要加強文言文知識點的記憶理解。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中考語文,希望對大家的中考語文備考有所幫助!
:
一、文學常識
1. 節選自《宋學士文集》。宋濂,明代散文家。字景濂,浦江人。
2. 序:贈序,一種文體,與“序言”有別。
二、理解性默寫
1. 說明“援疑質理”的求教之艱難,表現出作者求知的渴望與誠心的句子: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2. 寫出從師求教道路之辛苦的句子: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3. 太學生優越的學習條件: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
4. 寫出太學生讀書環境之優越的句子: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與作者“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學相對比***
5. 寫出太學生教學條件之優越的句子:未有問而不告。
***與“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對比***
6. 寫出太學生讀書條件之優越的句子: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
***與作者“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對比***
7. 本文揭示了怎樣的道理: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8. 為什麼作者在眾多富有的同學中能“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9. 表明第2段觀點的句子是: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10. 最能體現作者求學之“勤”的句子: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11. 最能體現作者求學之“艱”的句子: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12. 讚揚馬君則善學的句子:流輩甚稱其賢。
13. 表明馬君則是專心致志而且學有所成的,也是“善學”的結果的句子: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
14. 進一步勉勵馬君則更加刻苦向學的句子: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三、簡答題
1. 概括各段段意:
① 講述作者年少時求學之艱難和用心之誠懇專一;
② 敘說當今太學生學習條件之優越。
③ 點明這篇贈序的寫作背景和意圖。
2. 本文中心:作者以自己年輕時的艱辛來告誡年輕人要認真刻苦學習。
3. 宋濂成功的原因:刻苦好學、博覽群書、虛心求教、不怕艱苦。
4. 將第一段分層,並概括每層的內容:
① 餘幼時即嗜學……餘因得遍觀群書:幼時求學情形。
② 既加冠……卒獲有所聞:成年後求師情形。
③ 當餘之從師也……久而乃和:從師求教的道路異常艱苦。
④ 寓逆旅主人……蓋餘之勤且艱若此:求學時衣食粗劣不堪,生活儉樸。
5. 本文寫了作者在幼年求學時所受到的哪些苦難?
總共有三苦。一是“無書之苦”,二是“無師之苦”,三為“生活之苦”。
6. “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這句話有何表達效果?
用反襯的手法,寫老師的嚴厲是為了突出作者求師的誠懇,生動地表現了他的虔誠和恭敬的態度。突出了他求師的艱難。
7. 從幾方面概括作者求學時的客觀條件?路途:遙遠艱難。衣著:破舊不能禦寒。飲食:每日兩頓,毫無滋味。
8. 太學生的優越條件,表現在那些方面?有書可讀,有師可問,無奔走之勞,無凍餒之患。
9. 第一、二段文字採用的主要寫作手法是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對比,增強說服力,突出中心。
10. 本文是寫給馬生的,為什麼用大量的文字寫自己求學的事?
作者現身說法***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馬生勤奮學習***,增強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11. 宋濂無書讀,天寒抄錄;求師難,恭敬詢問;生活苦,以學為樂。這種求學精神對你有什麼啟示?
雖然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優越,遠遠超過了宋濂,但刻苦學習的精神卻比不上他。因此,應該向他學習,不在生活上攀比,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
12. 應怎樣看待學習條件與學習好壞之間的關係?
學習條件好壞對學習能夠有所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學習成功關鍵是長期堅持“勤且堅”專心致志,這是宋濂起身體會,也是古今學有所成的人的共同體會。
13. 說說你所知道的古人刻苦求學的事蹟。
東周時代,蘇秦讀書欲睡錐刺骨。 西漢,孫敬晝夜苦讀,以繩系頭懸屋樑。
西漢,匡衡勤學無燭鑿壁偷光讀書。 晉朝,車胤***yìn***囊螢讀書。
晉,孫康家貧,映雪讀書。
***古人苦學的做法不必要後人效仿,但他們刻苦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要從他們的事蹟中獲取勤奮學習,立志上進的動力。***
14. 你從作者的讀書經歷中悟出了哪些學習祕訣:學習要勤奮,求師應誠心,求學須不斷克服並戰勝困難。
15. 你覺得“先達”對弟子“未嘗稍降辭色”的態度可取嗎?為什麼?
可取:師生關係應該是民主平等關係,老師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長。這樣才能有利於我們的學習和成長。
不可取:我認為“先達”的“未嘗稍降辭色”並非不尊重學生,而是一種更負責的尊重。因為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質的學子。同時,尊重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中考語文,供大家參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