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語言課後練習題及答案
今天小編將與大家分享的是《談語言》文章相關課後練習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談語言》課後練習題一
1.給下列詞語中的加點字注音。
***1***斟酌*** *** ***2***以訛傳訛*** *** ***3***圩堤*** ***
***4***勉強*** *** ***5***時髦*** *** ***6***弄巧成拙*** ***
解析:此題考查易讀錯的字。
答案:***1***zhēn zhuó ***2***é ***3***wéi ***4***qiǎng***5***máo ***6***zhuó
2.在下列句中的橫線處填上恰當的詞語。
***1***於是總想造一些時髦的句子,東拐西纏多繞一些彎子。實際呢?________,適得其反。
***2***語言應該是發展的,規範的標準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不可能________。
***3***報刊上使用的語言更要認真________,反覆斟酌,不要________。
解析:聯絡上下句子,用一個詞語來表示。
答案:***1***弄巧成拙 ***2***一勞永逸 ***3***推敲 以訛傳訛
3.“要把語言裝飾得‘華麗’一點,把語句表達得‘文雅’一點,把文章寫得‘美妙’一點。”這句話中的“華麗”“文雅”“美妙”都加上引號的作用是什麼?
解析:掌握引號的作用。***1***表示引用。***2***表強調。***3***表否定,有諷刺作用。
參考答案:表示強調,還有諷刺的意味。
4.指出下面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1***我們既然愛好寫作,又想在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這個工具,而且要像木匠愛斧鋸、畫家愛顏料、戰士愛武器那樣愛我們賴以進行工作的工具。*** ***
***2***要把語言裝飾得“華麗”一點,把語句表達得“文雅”一點,把文章寫得“美妙”一點。*** ***
***3***是不是說口語與書面語沒有區別呢?也不是的。*** ***
解析:此題考查修辭手法。要熟練掌握常見的幾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排比、擬人、誇張、反覆、設問等。
答案:***1***比喻 ***2***排比 ***3***設問
《談語言》課後練習題二
一、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①報刊上使用的語言更要認真推敲,反覆斟酌,不要以訛傳訛。報刊上的語言往往要被讀者仿效,因而更應該強調準確性,規範化。否則,會在語言文字的運用上製造混亂。
②比如,我曾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過意見,認為“最好水平”這個說法在口語中運用勉強說得過去,而在報刊上運用就不對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遠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沒有好壞之分。因此,說“最好水平”,是違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報刊還在使用“最好水平”這個詞。
③又比如,有的報刊批評某些人對事情采取滿不在乎的態度時,習慣用“不以為然”這個詞。這也是不對的。“不以為然”是“不以為如此”或“不以為對”的意思,而不是“滿不在乎”的意思。從這裡我們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隨便運用口語。
④但是在將口語上升到書面語的時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麼,出發點是什麼,這就是要使讀者能讀懂。在對口語進行加工時,既要考慮規範化,又要考慮大眾化,要能夠被讀者領會、理解。否則,這種上升就失去了意義!
5.用原文的一句話概括這4段文字的中心論點。
解析:中心論點應是第①段的首句。選文一開始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後用“比如”“又比如”兩個事例來論證論點。
參考答案:報刊上使用的語言更要認真推敲,反覆斟酌,不要以訛傳訛。
6.作者為證明這個中心論點,運用了哪兩個事實論據?
解析:第①段提出論點,②③段論證論點。此題即要求對②③段事例進行概括。
參考答案:①有些報刊使用“最好水平”這種違背事理的說法,以訛傳訛,越傳越廣。
②有些報刊用語隨便,誤解“不以為然”的原意。
7.“這種上升就失去了意義!”這句話中“這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種”是指示代詞,它所指代的內容也就是第④段的主要內容。
答案:將口語上升到書面語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題。
年輕人之所以為年輕人,並不是單看年紀輕,假如是單看年紀輕,我們倒看見有好些年紀輕輕的人,卻已經成了老腐敗、老頑固,甚至活的木乃伊——雖然還活著,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幾千年。
反過來我們在歷史上也看見有好些年紀老的人,精神並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幾千年,而一直都還像活著的年輕人一樣。所以一個人年輕不年輕,並不是專看生理上的年齡,而主要的還是精神上的年齡。便是“年輕精神”充分的,雖老而不死;“年輕精神”喪失的,年紀雖輕而人已死了。
8.第一段中加點的“活”和“死”各指什麼?
解析:“死”“活”是從不同的角度考慮的。作者認為如果只是身體活著,但已經成了老腐敗、老頑固、活的木乃伊,實質上這與“死”沒有什麼區別。
參考答案:活:肉體活著;死:精神喪失了。
9.作者判斷一個人是否年輕的標準是什麼?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解析:認真讀文章,注意關鍵詞語“所以”。
參考答案:一個人的年輕不年輕,並不是專看生理上的年齡,而主要的還是看精神上的年齡。
10.這兩段文字在寫法上主要有什麼特點?運用這種寫法有什麼作用?
解析:仔細讀文章,不難看出第一段是從反面寫,第二段是從正面寫。
參考答案:對比。強調了人要有年輕精神。
11.據你所知,舉出一位如文中所說的“人已死了”“而一直都還像活著的年輕人一樣”的人物,並簡要說明理由。
解析:有很多這樣的人。如魯迅、方誌敏、劉胡蘭、雷鋒等。
參考答案:如雷鋒。人雖然早已因公殉職,但他永遠活在人民心中,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二、語言運用
12.***2010浙江中考模擬二,3***緊接下句再寫兩個句子,要求與下句的話題一致,句式、修辭手法相同。
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朵花的花園;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隻鳥的樹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仿寫能力,要先弄清上句的結構特點和句意,保持仿寫的句子與上句形神兼似,保持全句的一致性。
答案示例: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扇窗的房子;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顆星的夜空。***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根草的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