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精選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以羊替牛

  古時候,人們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廟裡舉行一種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神靈的虔誠、求得神靈的庇佑,這種祭祀儀式叫“祭鍾”。每逢祭鍾時,不是要殺一頭牛,就是要殺一隻羊,然後將牛的頭或者羊的頭用大木盤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們就站在供桌前祈禱。

  有一天,齊國都城裡來了一個人,他牽著一頭牛從皇宮大殿前走過。這時,恰值齊宣王在大殿門口看見了,命人叫住那牽牛的人,便問道:“你打算把這頭牛牽到那裡去呢?”那人回答說:“我要牽去宰了用來祭鍾。”

  齊宣王聽了後,看那頭牛,然後說:“這頭牛本來沒有罪過呀,卻要白白地***,看著它那嚇得顫顫抖抖、哆哆嗦嗦的樣子,我真不忍心。把它放了吧!”

  那個牽牛的人說:“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請您把祭鍾這一儀式也廢除了吧?”

  “這怎麼可以廢除呢?”齊宣王嚴肅起來,接著說:“這樣子吧,就用一隻羊代替這頭牛吧!”

  篇二:涸轍之魚

  莊子家已經貧窮到揭不開鍋的地步了,無奈之下,只好硬著頭皮到監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糧。

  監河侯見莊子登門求助,爽快地答應借糧。他說:“可以,待我收到租稅後,馬上借你300兩銀子。”

  莊子聽罷轉喜為怒,臉都氣得變了色。他忿然地對監河侯說:“我昨天趕路到府上來時,半路突聽呼救聲。環顧四周不見人影,再觀察周圍,原來是在乾涸的車轍裡躺著一條鯽魚。”

  莊子嘆了口氣接著說:“它見到我,像遇見救星般向我求救。據稱,這條鯽魚原住東海,不幸淪落車轍裡,無力自拔,眼看快要乾死了。請求路人給點水,救救性命。”

  監河侯聽了莊周的話後,問他是否給了水救助鯽魚。

  莊子白了監河侯一眼,冷冷地說:“我說可以,等我到南方,勸說吳王和越王,請他們把西江的水引到你這兒來,把你接回東海老家去罷!”

  監河侯聽傻了眼,對莊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麼行呢?”

  “是哇,鯽魚聽了我的主意,當即氣得睜大了眼,說眼下斷了水,沒有安身之處,只需幾桶水就能解困,你說的所謂引水全是空話大話,不等把水引來,我早就成了魚市上的乾魚啦!”

  篇三:曾參殺人

  在孔子的學生曾參的家鄉費邑,有一個與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參的人。有一天他在外鄉殺了人。頃刻間,一股“曾參殺了人”的風聞便席捲了曾子的家鄉。

  第一個向曾子的母親報告情況的是曾家的一個鄰人,那人沒有親眼看見殺人凶手。他是在案發以後,從一個目擊者那裡得知凶手名叫曾參的。當那個鄰人把“曾參殺了人”的訊息告訴曾子的母親時,並沒有引起預想的那種反應。曾子的母親一向引以為驕傲的正是這個兒子。他是儒家聖人孔子的好學生,怎麼會幹傷天害理的事呢?曾母聽了鄰人的話,不驚不憂。她一邊安之若素、有條不紊地織著布,一邊斬釘截鐵地對那個鄰人說:“我的兒子是不會去殺人的。”

  沒隔多久,又有一個人跑到曾子的母親面前說:“曾參真的在外面殺了人。”曾子的母親仍然不去理會這句話。她還是坐在那裡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線,照常織著自己的布。

  又過了一會兒,第三個報信的人跑來對曾母說:“現在外面議論紛紛,大家都說曾參的確殺了人。”曾母聽到這裡,心裡驟然緊張起來。她害怕這種人命關天的事情要株連親眷,因此顧不得打聽兒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關緊院門,端起梯子,越牆從僻靜的地方逃走了。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對兒子的瞭解、信任而論,“曾參殺了人”的說法在曾子的母親面前是沒有市場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確實的說法,如果說的人很多,也會動搖一個慈母對自己賢德的兒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實根據的流言是可怕的。

  篇四:不曾殺陳佗

  有一個人想拜見縣官求個差事。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縣官手下的人,打聽縣官的愛好。

  他向縣官的隨從問道:“不知縣令大人平時都有什麼愛好?”

  縣官手下的人告訴他說:“縣令無事的時候喜歡讀書。我經常看到他手捧《公羊傳》讀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

  這個人把縣令的愛好記在心裡,滿懷信心地去見縣官。縣官問他:“你平時都讀些什麼書?”

  他連忙討好地回答說:“別的書我都不愛看,一心專攻《公羊傳》。”

  縣官接著問他:“那麼我問你,是誰殺了陳佗呢?”

  這個人其實根本就沒讀過《公羊傳》,不知陳佗是書中人物。他想了半天,以為縣官問的是本縣發生的一起人命案,於是吞吞吐吐地回答說:“我平生確實不曾殺過人,更不知有個叫陳佗的人被殺。”

  縣官一聽,知道這傢伙並沒讀過《公羊傳》,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縣官便故意戲弄他說:“既然陳佗不是你殺的,那麼你說說,陳佗到底是誰殺的呢?”

  這人見縣官還在往下追問,更加惶恐不安起來,於是嚇得狼狽不堪地跑出去了,連鞋子也來不及穿。別人見他這副模樣,問他怎麼回事,他邊跑邊大聲說:“我剛才見到縣官,他向我追問一樁殺人案,我再也不敢來了。等這樁案子搞清楚後,我再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