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散文讀後感

  讀季老的散文就像和一位老人在聊天,不疾不徐,娓娓道來,但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也不管是寫人,還是摹景,都飽含著濃濃的情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因楊主任的推薦,學校給每位語文老師贈送了一本《季羨林散文精選》。於是我把它放在午休室的床頭,每天午休時間或睡前或醒後讀上兩篇,甚是愜意。

  讀季老的散文就像和一位老人在聊天,不疾不徐,娓娓道來,但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也不管是寫人,還是摹景,都飽含著濃濃的情意,印著作者本人深深的情思:有對祖國的眷念,有對國際友人的關心,有對親人的思念,有對花草樹木的喜愛……尤其是懷念母親的兩篇文章《一條老狗》和《官莊掃墓》,讀後讓人不禁潸然淚下,那種“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的遺憾,令人肝腸寸斷!

  季老先生不愧是一代散文大家,他的文字明白曉暢,卻又富有瑰麗的想象,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草一石,都能勾起他無窮的想象,他看著這些事物,彷彿世間一切都不存在了,他的思緒飄向遠方、遠方……就像泰戈爾,每天早上面對太陽,能神遊三界。你看,《聽雨》中他這樣寫道:“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兔落鶻起,我浮想聯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死文字彷彿活了起來,我也彷彿又溢滿了青春活力。”“我坐在這長寬不過幾尺的陽臺上,聽到頭頂上的雨聲,不禁神馳千里,心曠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麥田裡,每一個葉片都彷彿張開了小嘴,盡情地吮吸著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來有點黃萎的,現在變青了。本來是青的,現在更青了。宇宙間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片祥和。”

  季老先生學貫中西,所以他的散文涉及的事物多,範圍廣,文中引經據典之處也頗多,所以需要慢慢地咀嚼,細細地品味,在咀嚼品味中產生畫面感來。如《西雙版納禮讚》中寫道:“你看那參天的古樹,它從群樹叢中伸出了腦袋,孤高挺直,聳然而起,彷彿想一直長到天上,把天空戳上一個窟窿。大葉子的蔓藤爬在樹幹上,伸著肥大濃綠的胳臂,樹多高,它就爬多高,一直爬到白雲裡去。一些像蘭草一樣的草本植物,就生長在大樹的枝幹上,驕傲地在空中繁榮滋長。大榕樹勁頭更大,一棵樹就能繁衍成一片樹林。粗大的枝幹上長出了一條條的腿;只要有機會踏到地面上,它立刻就深深地牢牢地鑽進去,彷彿想把大地鑽透,任憑風多大,也休想動搖它絲毫。芭蕉的葉子大得驚人,一片葉子好像就能搭一個天棚,影子鋪到地上,濃黑一團。”讀著這樣的文字,我腦中立刻就浮現出在新馬看到的那種樹枝上長草的大樹、南方看到的大榕樹,當時也無比驚訝於他們的奇特,卻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只好用相機記錄下來,刻印在腦海裡。而今季老先生用他的文字又把我帶回到那些奇特的植物面前。

  季老的散文不像小說那樣有扣人心絃的情節,吸引人一口氣讀完。讀季老的散文適合午後坐在藤椅上,捧一杯清茶;或晚上斜倚床頭,伴一盞清燈。讀季老的散文,能讓人心靜下來、淨起來,讓人的生活節奏慢下來、再慢下來,讓人遠離塵囂、遠離浮躁,進入一個清新淡雅的世界。

  篇二

  讀了季羨林的散文之後,自己內心激動不已收穫頗多,無論在人生的感悟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或是為人處事的態度都有所提升。季老的散文是以十分簡潔、通俗的百姓語言娓娓道來的,通篇難以找到時下一些教科書是的人生哲學教材中充斥著的概念和說教。正如鍾敬文所說:“文學的最高境界是樸素,季羨林的作品達到了這個境界。他樸素,是應為他真誠。”

  在人與自然關係的問題上,季羨林贊成張載“民胞物與”的世界觀,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觀點。把自然界看作是人類的夥伴,對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強制的手段。也就是說,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否則,人類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或懲罰。

  在人與人的關係問題上,季羨林提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絕無僅有。反之,為自己著想而不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壞。” 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上,季羨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滅私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在傳統文化方面,季老主張我們應該繼承和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並將其發揚光大,但卻又不要求我們因循守舊,老守著老祖宗的東西不放而停滯不前,他鼓勵創新,順著歷史的長河發展規律的同時將老祖宗的好東西保留下來,使之生生不息。

  正是基於這種人生觀,季羨林對人生具體境遇的態度,無論是對人生的不完滿、世態炎涼,還是對愛情、老年等等的論述,都顯得豁達、寬容、樂觀和實用。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和實現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個意義和價值基於平實的真理。季羨林的人生哲學也許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卻是平實而真摯、引人向善、切實可行。

  篇三

  因楊主任的推薦,學校給每位語文老師贈送了一本《季羨林散文精選》。於是我把它放在午休室的床頭,每天午休時間或睡前或醒後讀上兩篇,甚是愜意。

  讀季老的散文就像和一位老人在聊天,不疾不徐,娓娓道來,但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也不管是寫人,還是摹景,都飽含著濃濃的情意,印著作者本人深深的情思:有對祖國的眷念,有對國際友人的關心,有對親人的思念,有對花草樹木的喜愛……尤其是懷念母親的兩篇文章《一條老狗》和《官莊掃墓》,讀後讓人不禁潸然淚下,那種“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的遺憾,令人肝腸寸斷!

  季老先生不愧是一代散文大家,他的文字明白曉暢,卻又富有瑰麗的想象,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草一石,都能勾起他無窮的想象,他看著這些事物,彷彿世間一切都不存在了,他的思緒飄向遠方、遠方……就像泰戈爾,每天早上面對太陽,能神遊三界。你看,《聽雨》中他這樣寫道:“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兔落鶻起,我浮想聯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死文字彷彿活了起來,我也彷彿又溢滿了青春活力。”“我坐在這長寬不過幾尺的陽臺上,聽到頭頂上的雨聲,不禁神馳千里,心曠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麥田裡,每一個葉片都彷彿張開了小嘴,盡情地吮吸著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來有點黃萎的,現在變青了。本來是青的,現在更青了。宇宙間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片祥和。”

  季老先生學貫中西,所以他的散文涉及的事物多,範圍廣,文中引經據典之處也頗多,所以需要慢慢地咀嚼,細細地品味,在咀嚼品味中產生畫面感來。如《西雙版納禮讚》中寫道:“你看那參天的古樹,它從群樹叢中伸出了腦袋,孤高挺直,聳然而起,彷彿想一直長到天上,把天空戳上一個窟窿。大葉子的蔓藤爬在樹幹上,伸著肥大濃綠的胳臂,樹多高,它就爬多高,一直爬到白雲裡去。一些像蘭草一樣的草本植物,就生長在大樹的枝幹上,驕傲地在空中繁榮滋長。大榕樹勁頭更大,一棵樹就能繁衍成一片樹林。粗大的枝幹上長出了一條條的腿;只要有機會踏到地面上,它立刻就深深地牢牢地鑽進去,彷彿想把大地鑽透,任憑風多大,也休想動搖它絲毫。芭蕉的葉子大得驚人,一片葉子好像就能搭一個天棚,影子鋪到地上,濃黑一團。”讀著這樣的文字,我腦中立刻就浮現出在新馬看到的那種樹枝上長草的大樹、南方看到的大榕樹,當時也無比驚訝於他們的奇特,卻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只好用相機記錄下來,刻印在腦海裡。而今季老先生用他的文字又把我帶回到那些奇特的植物面前。

  季老的散文不像小說那樣有扣人心絃的情節,吸引人一口氣讀完。讀季老的散文適合午後坐在藤椅上,捧一杯清茶;或晚上斜倚床頭,伴一盞清燈。讀季老的散文,能讓人心靜下來、淨起來,讓人的生活節奏慢下來、再慢下來,讓人遠離塵囂、遠離浮躁,進入一個清新淡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