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散文讀後感

  林海音散文充滿鄉戀、哲理、親情等特點。大家讀了之後,有何感慨?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我的童玩

  我的“小腳兒娘”

  老九霞的鞋盒裡,住著我心愛的“小腳兒娘”,正在靜靜的等著她的遊伴--李蓮芳的“小腳兒娘”。

  夏日午後,院子裡的榆樹上,唧鳥兒***蟬***拉長了一聲聲“唧--唧--”的長鳴。雖然聲音很響亮,但是因為單調,並不吵人,反而是媽媽帶著小弟弟、小妹妹在這有韻律聲音中,安然地睡著午覺。只有我一個人,在興奮地等著李蓮芳的到來--我們要玩小腳兒娘。

  一放暑假,我就又做了幾個新的小腳兒娘。一根洋火棍,幾塊小小的碎花布做成的小腳兒娘,不知道為什麼給我那麼大的快樂。

  老九霞的鞋企,是小腳兒孃的家;鞋盒裡的隔間、傢俱,也都是我用丹鳳牌的洋火金堆隔成的。如果是床,上面就有我自己做的枕和被;如果是桌子,上面也有我剪的一塊白布鉤了花邊的桌巾。總之,這個小腳兒孃的家,一切都是照我的理想和興趣,最要緊的,這是以我藝術的眼光做成的。

  最讓人興奮的是,中午吃飯的時候,我準備了一個用厚紙折成的菜盤,放在坐凳我屁股旁邊。等爸爸一吃完飯放下筷子離開飯桌時,我的菜盤就上了桌。我挾了炒豆芽兒、肉絲炒榨菜、白切肉等等,裝滿一盒子。當然,宋媽會在旁邊瞪著我。不管那些了,牙籤也帶上幾根,好當筷子用。

  李蓮芳抱著她的鞋盒來了。我們在陰涼的北屋套間裡,展開了我們兩家的來往。掀開了兩個鞋盒,各拿出自己的小腳兒娘來。我用手捏著只有一條褲管腳和露出鞋尖的小腳兒娘,哆哆哆地走向李蓮芳的鞋盒去,然後就是開門、讓座。喝茶、吃東西、聊鬧天兒。事實上,這一切都是我倆在說話。在喝茶、在吃中午留下來的菜。說的都是大人說的話,趣味無窮。因為在這一時刻,我們變成了家庭主婦,一個家的主婦,可以主動、可以發揮,最重要的是不受制於大人。

  篇二

  有幸讀到林海音的《竊讀記》,便被裡面的一句“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吸引住了。

  作者翔實記錄了小時候竊讀的經歷,那種竊讀的滋味不僅留給了作者一回味,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魯迅筆下的迂腐文人孔乙己曾經狡辯說“竊書不算偷”,此時看這篇《竊書記》,這裡的“竊”的確不是偷,而是讀。品讀文章,我們會隨著這個怯怯地藏身於大人中間,匆忙而貪婪地閱讀著的小女孩,體會到讀書時腿痠腰麻,飢腸轆轆的勞苦,經歷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體驗驚喜、快樂與滿足的幸福。這種精神和身體的複雜感受,正是竊讀的百般滋味。

  作者善於通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表達自己的感情,如“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裡邊來了。”寫出了自己又能擠進書店的喜悅。“就像在屋簷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這種理所當然的藉口,自我安慰,在書店裡開心讀下去,有幾分童稚,還有幾分詭異。此外,作者還善於用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我跨進店門,暗喜沒有人注意。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這其中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表現了“我”對讀書的如飢似渴。

  作者在文中運用了恰當的比喻,如“急忙開啟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對自己那種渴望讀書的狀態和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

  “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集中概括了竊讀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體現。竊讀的滋味雖是苦樂交織,憂喜並存,但樂大於苦,喜大於懼,知識和智慧的豐收彌補了身體的勞累。

  林海音曾說:“但我偷竊了什麼嗎?我不過是一個無力購買而又渴望讀到那本書的窮學生!”“皆因沒有錢,我不能佔有讀書的全部快樂。”可以說《竊讀記》三個字中充滿了樂趣,也包含著作者的辛酸。

  拓展閱讀:林海音遲到原文

  好多年過去了,我是多麼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呵。北京或許已物是人非了,可是,隨著歲月的盪滌,在我一個遠方遊子的心頭,卻日漸清晰起來。

  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英子畫外音***童年***:

  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有一件事我永遠忘不了……

  當我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有早晨賴在床上不起來的毛病。每天早晨醒來,看到陽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裡就是一陣愁。心想,已經這麼晚了,等起來,洗臉、扎辮子、換制服,再走到學校去,準又是一進教室就被罰站在門邊,同學們的眼光,會一個個向你投過來。我雖然很懶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常常都是懷著恐懼的心情,奔向學校去。最糟的是,爸爸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從早晨起下大雨,我醒來就知道不早了,我聽著不停的大雨,心裡愁得不得了。我上學不但要遲到了,而且在這夏天的時候,還要被媽媽打扮得穿著肥大的夾襖,一路走到學校去。想到這麼不舒服的上學,我竟很勇敢的賴在床上不起來了。

  等一下,媽媽進來了。她看我還沒有起來,嚇了一跳,催促著我,但是我皺緊了眉頭,低聲向媽哀求說:

  "媽,今天已經晚了,我就不要去上學了吧?

  媽媽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當她轉身出去,爸爸就進來了,他站到床前,瞪著我:

  "怎麼不起來?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著頭皮說。

  "晚也得去,怎麼可以逃學?起!

  一個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麼啦?居然有勇氣不挪動。

  爸氣極了,一下把我從床上拖起來,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抄起一把雞毛撣子,倒轉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我捱打了!

  爸把我從床頭打到床尾,外面的雨聲混合著我的哭聲。我哭後,躲避,最後還是冒著大雨上學去了,我像是一隻狼狽的小狗,被宋媽抱上了洋車。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車去上學。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車裡,一邊抽抽搭搭地哭著,一邊檢查我的傷痕。那一條條鼓起的鞭痕,紅腫的,而且發著熱。我把裙子向下拉了拉,想遮蓋住最下面的一條傷痕,我是怕同學看見了要恥笑我。

  雖然遲到了,但是,老師並沒有罰我站,這是因為下雨天可以原諒的緣故。

  老師教我們先靜默再讀書,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後,閉上眼睛,靜靜地想五分鐘。老師說:想想看,你是不是聽爸媽和老師的話?昨天留的功課有沒有沒做好?今天功課全帶來了嗎?早晨跟爸媽有禮貌的道別了嗎?……我聽到這兒,鼻子不禁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閉著的,淚水不至於流出來。

  正在靜默的當中,有人拍了我的肩頭一下,我急忙睜開了眼,原來是老師站在我的位子邊。他用眼勢告訴我,讓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轉頭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剛安靜下來的心,又害怕起來了!爸爸為什麼追到學校來?爸爸點頭招我出去了,我看看老師,徵求他的同意,老師微笑的點點頭,表示答應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沒說什麼,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他遞緞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緞帶我。

  後來怎麼樣了,我已經不記得。只記得從那以後,每天早晨我都是第一個就站在學校門口,等待著校工開門。由於這件事,我從此一生做一個守時守信的人。

  畫外音對白:

  父:英子,這學期遲到過嗎?

  英子:一次也沒有。自從一年級的那次下雨我想逃學,不起床,捱了您的打以後,我再也沒遲到過。

  父:那次打你,你還記得?

  英子:打得好痛呵,想忘也忘不了。

  父:你恨爸爸嗎?

  英子:不恨。

  父:不恨就好,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