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興散文讀後感_讀肖復興散文讀後感

  肖復興,河北滄縣人,《人民文學》副主編。出過基本散文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肖復興散文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肖復興散文讀後感1

  如果說,音樂是心靈的迴響,是脆弱情感的共鳴,那麼,用文字來描寫音樂則多少有了些隱私的意味。在《音樂筆記》這本書中,作家肖復興把音樂作為線譜,撥動著心絃,描寫了他多年來藏匿於胸的對音樂的那份質樸的親密情感:音樂在這個世界上,是和我們的人生最為自然地融和在一起的,可以說在所有藝術門類中,只有音樂與我們每人聯絡著。從我們剛剛出生不久依偎在母親的懷裡聽母親的嘴裡哼出的催眠曲開始,音樂就滲透進我們的生命之中,伴隨著我們生命的每時每刻,如影相隨,無所不能,無處不在。有時,我會想起小時候最初學會笛子、二胡簡單樂器時的激動,想那時夢想小提琴而終於與小提琴失之交臂的感傷。也會偶爾想起年輕的時候常會用嘴吹出一些莫名其妙而自己認為美妙無比的樂曲,而且常常是隨著那些樂曲馬上從心中湧出和曲子相配的詩句,自己為自己編著一首又一首的歌曲尤其是北大荒的時候,一個人走在風雪漫天的曠野,可以肆無忌憚地吼唱。只是那些曲子轉瞬即忘,隨風而逝,只剩下了形銷骨立的詩句,像是風吹落花葉瘦削的枝幹,沒有了一點水分,心裡面常會湧出不懂音樂的遺憾和悵惘。我永遠難以忘記,10年前的初冬,我回老家為母親下葬,當黃土開始掩埋那隻包融著母親骨灰盒的簡單的棺槨的時候,突然響起鄉親們的歌哭聲,讓我感到震憾。那是從心底裡迸發出來的最原始的音樂,在冀中平原收割完莊稼後赤裸的土地上空迴盪,一直飄散消失在遠方在風中擺動的白楊樹枝幹後面。還能有什麼比這歌哭聲更能表達此時此刻的感情呢?

  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常常會湧起回答心靈的神妙樂曲,都會有奇音妙樂的潛流淌到心田深處的動人感受。只要人還存在情感,音樂便永不消失。高山流水也好,響遏行雲也罷,在本質上,音樂是沒有古今雅俗之分的,風兮、雅兮、頌兮,貝氏、莫氏、肖氏,無非一個“和”字,是靜夜中陪伴心情的朗月,是落寞中獨享憂愁的長風。正如肖復興在書的序言中所寫:“我們常常引用聖桑的那句名言‘音樂始於詞盡之處’的後面,還有著這樣的話:‘音樂能說出非語言所能表達出的東西,它使我們發現我們自身最神祕的深奧之處;它能傳達出任何詞不能表達的那些印象和“心靈狀態”。’”……肖復興對音樂的熱愛是對流逝情感的渴望與召喚,是對苦澀心靈的紀念與撫慰。

  正因為如此,他把自己10年來所有的情感隱祕都獻給了這本書,與那些“音樂印象”同喜共悲,同歡共樂。而且,這些情感都是隱私的,無關人事,無關今昔,只為那一往情深的熱愛。肖復興是知名的作家,在小說和報告文學的領域中頗有建樹,而10年來對音樂盎然成趣,如痴如迷,並因此為廣大讀者留下了這詮釋音樂——心靈的書,對於諸多追求趣味的讀者而言,也是一件幸事。世上的趣味很多,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不一而足,精舍、美婢、鮮衣、美食、花鳥、古董……是人生品位,也是人生知趣,其中,音樂是最清潔通透的,它寄意玄虛,脫跡絕塵,無桎無梏,無慾無求。作家肖復興於不惑之後而固執地沉淪於此,便有了某種特別的意味。

  對於音樂,肖復興遠談不上是專家,他尋找貝多芬,聆聽肖邦,感受莫扎特,夢想格里格,走近威爾第;他也懷念羅大佑,理解蔡琴和崔健……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他的那些“音樂印象”都是沉澱經年的歲月,是對懷想的留連,是對真誠執著的遙望,是對往昔的一聲悠長的嘆息。如他在書中所寫:“那晚的夜色真好,好像真的濾掉了許多喧囂和燥熱,好像真的充滿著幾分寧靜和沉思,好像真的在路的遠方、在夜在深處有著親切的呼喚和等待……是因為有這美妙的琴聲,像空氣像花香一樣彌散在夜色之中……”是的,這音樂已如夜色一般潛入了我們的心靈,我們的心沉醉了,正與音樂擁抱著、融合著……

  肖復興散文讀後感2

  房間裡靜悄悄的,我聞著茶香,手中捧著一本《肖復興散文》靜靜地看著,肖復興那優雅的文筆讓我深深陶醉其中。看完這本書已經是晚上十點了,我合上書,輕輕地放在桌上。

  躺在床上,夜靜靜的,一點兒聲音也沒有。我的腦子卻轟轟烈烈地回想著書裡的優美文筆。它讓我懂得了理想可以是豐富多彩的,也可以是單純的。豐富的理想如萬箭齊發,射向那遙遠的靶心;而單純的理想卻只是一條線,如同數學裡的射線。

  理想,是天使的翅膀;理想,是天空中的太陽。

  又讓我懂得了擁有金錢不一定擁有了理想。理想是美好的,但金錢就不一樣,有時是愛心的,有時卻是一座可怕的地獄!

  是《肖復興散文》,是肖復興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我會記住“理想勝過一切”!

  肖復興散文讀後感3

  暑假裡我讀了許多有益的文章,有的讓我們領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有的引領我們去神奇的太空中遨遊,還有的則給了我們深刻的啟迪.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荔枝》這篇文章,因為它教育了我今後怎樣去孝順長輩.

  這篇文章是作家肖復興寫的.他在二十八歲那年,每月工資只有四十二塊半,但他每年在吃荔枝的時令裡,總要買幾斤新鮮的荔枝給母親嚐嚐鮮.這個保留節目一直延續到母親去世.雖然母親捨不得吃一顆都讓給了小饞貓孫子吃了,但作者這種孝心足以讓人敬佩!

  讀了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想想我自己,平時都是媽媽把吃的、穿的、用的準備好了給我享用,而我還覺得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從沒想過為媽媽做點什麼。就說那次春遊吧。去春遊前,媽媽帶我和弟弟去超市買了滿滿兩書包吃的、喝的。臨出發前,媽媽又給我們每人一百元,說是讓我們自己買點紀念品什麼的。當時我拿了錢還覺得比別人的少,畢竟這錢不是我自己掙的,花起來不覺得心疼.春遊時,我見到別人買這個我就買這個,見到別人買那個我又買那個,買了一大包好玩的帶回家。晚上,當我把這些"古董"從包裡拿出來炫耀時,媽媽看見了,湊過來問我有沒有她和爸爸的禮物。我聽後一愣,是啊!我買了這麼多東西,居然沒給父母買一點禮物!這時媽媽彷彿看出了什麼,忙說沒關係,沒關係,下次再買給他們。我知道其實媽媽在安慰我而已,她不想讓我不開心。對照作家肖復興,我是多麼地自私,多麼地對不起父母親!想想平時媽媽總是把好吃的東西讓給我吃,吃魚時她總是把魚肉讓給我吃,她自己吃魚頭;還有放暑假時,媽媽看見我的臉上長了很多痘痘,聽別人說吃燕窩可以治好它,就專門去超市買給我吃。想到這裡,我更覺得慚愧了。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連小草都知道報答春天的光輝,何況是人呢!所以,今後我要像作家肖復興一樣時刻想著父母,孝順父母。現在聽父母的話,把學習搞好,不讓父母為我操心。長大後掙錢養父母,做一個尊敬長輩的好孩子。

看過的人還:

1.精美散文讀本讀後感兩篇

2.席慕容散文集讀後感3篇

3.讀最美的散文讀後感3篇

4.讀畢淑敏散文讀後感3篇

5.讀最美的散文有感3篇

6.優美散文讀後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