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秦朝興起的戰役
長平之戰,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國名將白起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一帶同趙國的軍隊發生的戰爭。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長平之戰
趙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國君的祖先原為趙侯,戰國初期,韓國、趙國、魏國三國的國君,被周天子承認,完成了三家分晉的最後一步,成為戰國時期的新興國家。
趙國自周赧王九年***前306年***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以來,國勢較盛,軍力較強,對外戰爭勝多
負少。趙武靈王更親自喬裝使者入秦,考察秦國地形,意圖於九原出擊繞開函谷關攻滅秦國。
秦國位於趙國的西面,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秦國最初的領地在秦***今天水市***,在當時屬於中國的邊緣部分。秦穆公時,秦國開始參與中原爭霸,逐步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趙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軍伐韓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韓國上下大為恐慌,議獻上黨以息秦兵,郡守馮亭不願入秦,遂派使者向趙請降,趙王欣然接受上黨。秦君震怒,命左庶長王齕率軍再攻上黨,趙遂命廉頗率軍赴援,與秦軍相持於長平。第三年,秦使千金行反間於趙,七月,趙人換將,以趙括代廉頗出戰,大敗,趙卒被坑四十萬。此戰被認為是戰國形勢的轉折點。此後,諸國均不再有對抗秦軍的實力,秦統一中國的戰爭從而只剩下時間問題。
《孟子·離婁》描繪戰國時期的戰爭場面是:“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縱觀烽火連天、刀光劍影的270年戰國曆史,可知這番話並沒有誇張的成分。當然,就戰爭規模之大,殺傷程度之烈而言,在當時的眾多戰爭中,沒有比秦、趙長平之戰更為驚心動魄的了。
長平之戰戰爭起因
秦國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以來,制定正確的兼併戰略:獎勵耕戰,富國強兵,國勢如日中天;連橫破縱,遠交近攻,外交連連得手;旌旗麾指,鐵騎馳騁,軍事勝利捷報頻傳。100餘年中,蠶食緩進,重創急攻,破三晉,敗強楚,弱東齊,構成了對山東六國的戰略進攻態勢。在秦國的咄咄兵鋒面前,韓、魏屈意奉承,南楚自顧不暇,東齊力有不逮,北燕無足輕重。只有趙國,自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以來,國勢較盛,軍力較強,對外戰爭勝多負少,且擁有廉頗、趙奢、李牧等一批能征慣戰的將領,尚可與強秦進行一番周旋。
此時,秦要統一六國,首先就要掃除三晉,打通東進的道路。於是秦趙間一場大戰即將發生。
秦昭王根據丞相範睢“遠交近攻”的戰略構想,從公元前268年起,先後出兵攻佔了魏國的懷***今河南武陟西***、邢丘***今河南溫縣附近***,迫使魏國親附於己。接著又大舉攻韓,先後攻取了陘***今河南濟源西北***、高平***今河南濟源西南***、少曲***今河南濟源西***等地。並於公元前261年攻克野王***今河南沁陽***,將韓國攔腰截為二段。訊息傳來,韓國朝廷上下一片驚恐,趕忙遣使入秦,以獻上黨郡***今山西長治一帶***向秦求和。
然而,韓國的上黨太守馮亭卻不願獻地入秦,而是做出了獻上黨之地於趙的選擇。他的用意當然清楚:轉移秦軍鋒芒,促成趙、韓攜手,聯合抵禦秦國。
趙王接受平原君趙勝的建議,欣然受地,派趙勝前往接受上黨,將上黨郡併入自己的版圖。趙國的這一舉動,無異於虎口奪食,引起秦國的極大不滿,秦、趙之間的矛盾因此而全面激化了。範睢遂建議秦王乘機出兵攻趙。秦王便於公元前262年命令秦軍一部進攻韓國緱氏***今河南偃師西南***,直趨滎陽,威懾韓國,同時命令左庶長王齕率領大軍撲向趙國,攻打上黨。上黨趙軍兵力不敵,退守長平***今山西晉城高平市西北***。
長平之戰實力對比
經濟實力
秦地處《禹貢》之雍州,土地屬上上等。秦孝公繼位後,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秦國迅速富強起來。之後幾世經營,兵強國富。長平之戰將發生時,秦北有胡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饒,東控潼關之險,獎勵耕戰,故戰爭經濟十分雄厚,各種戰略物資的儲備非常充足。且水利發達,常以水道運送軍需。
趙國地處《禹貢》之冀州,農業資源不如秦、齊、魏等國。趙“地薄人眾”,地處北方,雖疆域廣闊而耕地有限,歷來又農商並重,且其“民俗懁急,仰利機而食”、“好氣,任俠為奸,不事農桑”,因此農業經濟在六國中較為落後。雖然戰國中期經趙武靈王改革,一度國力大盛,然而比之秦國商鞅變法,趙國改革侷限於軍事領域,政治經濟改革則相對薄弱,之後又發生了沙丘宮變,趙國內亂,實力再度下滑,而趙惠文王繼位後一直沒有時機推行趙國的二次變法,於是趙國在戰國後期“農業發展相對滯後,不再適應連年大規模爭雄戰爭的需要”,戰爭儲備並不充足,無力支援大規模的長期戰爭。
軍事實力
秦軍有“虎賁之士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地近西北,民風凶悍尚武,秦馬優良,秦車迅猛,稱得上是超級軍事大國。且秦軍被稱為虎狼之師,在戰場上的秦軍士兵所向披靡。
趙國有“帶甲之士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以弩弓騎兵見長,趙組建騎兵部隊較早,故趙騎兵訓練有素,軍事素養較高,經驗豐富。如此看來,趙國軍事實力略弱於秦,至多與秦持平。
綜上所述,趙國之綜合國力要劣於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