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白起的著名戰役

  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白起***公元前331~前257***,戰國時秦國名將。又稱公孫起。郿***今陝西眉縣東***人。

 

  秦國,原本是地處西陲的一個小國,秦孝公時用商鞅變法,奠定了國家富強的基礎。爾後,不斷向外發展勢力,國力強盛。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因與秦相魏冉相善,受冉舉薦,被任為左庶長

 

  十四年,白起為左更,破韓、魏聯軍於伊闕***今河南洛陽東南龍門***,斬首二十四萬,遷為國尉。次年,升為大良造。

 

  二十八年,白起攻楚,拔鄢***今湖北宜城東南***等數城。

 

  次年,拔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秦因此設定南郡,楚被迫東徙都於陳***今河南淮陽***,白起因功被封為武安君。   三十四年,白起擊破趙、魏聯軍於華陽***今河南鄭州南***,斬首十五萬。

 

  四十七年,長平之戰,白起大破趙軍,坑殺趙降卒四十餘萬。戰後,白起主張乘勝進軍,攻破趙國,但因秦相范雎妒其大功,終許韓、趙割地求和而罷兵。白起因此與范雎有隙。

 

  四十九年,秦發兵圍邯鄲失利,秦王親命白起出任圍邯鄲的主將。白起認為前時未能乘長平之勝圍趙,致失戰機,此次圍邯鄲必無功而敗,遂託病不行。

 

  後秦昭王與范雎罷免白起為士伍,並強令他遷出咸陽。白起行至杜郵***今陝西咸陽東北***受秦王之迫自殺。

 

  一、伊闕之戰

 

  1,戰法:避實擊虛,各個擊破。 2,經過:

 

  周赧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94年***,秦左庶長白起率軍奪佔韓地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並繼續向韓、魏進攻。韓、魏以公孫喜為主將,率聯軍24萬進據伊闕迎擊。

 

  伊闕為韓、魏門戶,兩山對峙, 伊水流其間,望之若闕,地勢險要。當時秦軍兵力不及聯軍一半,且聯軍已據險扼守,呈對峙態勢。

 

  次年,升任左更的白起,針對韓、魏兩軍互相觀望,不願當先出擊的弱點,以少量兵力鉗制聯軍的主力韓軍,以主力猛攻較弱的魏軍。魏軍無備,倉促應戰,迅即慘敗。韓軍震懾,且翼側暴露,遭秦軍夾擊,潰敗而逃。白起乘勝揮師追擊,全殲韓魏聯軍,俘公孫喜,攻佔伊闕,奪取五城。

 

  3,結果及影響:

 

  全殲韓魏聯軍於伊闕***今河南洛陽龍門***,斬獲首級二十四萬,俘大將公孫喜、攻陷五座城池。又渡黃河攻取韓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 韓國精銳損失殆盡,秦國也因此戰的勝利以不可抗拒之勢向中原擴充套件,白起因功晉升為國尉。

 

  二、鄢郢之戰:

 

  1,戰法:選擇最佳出兵時機和進軍路線,取得攻楚的戰略主動。孤軍客戰楚境,期於死地求生,集中使用兵力,務在速決,擊楚要害,終收破楚之效。乘楚王城池不修,邊備廢弛之機,採取掏心戰術,直搗楚國統治中心地區,連續進攻深入楚境,攻拔楚都郢。在攻打鄢時採取的決水攻城的戰術。

 

  2,經過:

 

  秦昭王時,秦的東向拓展主要分三路:

 

  中路已破韓,取其重鎮宛***今河南南陽***、鄧***今孟縣西***,攻取魏61城,並迫韓、魏各納武遂***今山西垣曲東南***、河東***今山西西南部***之地;   北路與諸侯合縱破齊;奪趙之藺***今離石西***、光狼***今高平西***;

 

  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80***,南路派司馬錯出巴、蜀攻取楚黔中***今湖南西部及貴州東北部***,迫楚割漢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但地廣人眾的楚國仍是秦東進的隱患。

 

  次年,秦首先通過外交途徑孤立楚國,秦昭王與趙惠文王會於澠池***今河南澠池西***,結好趙國,以解除攻楚時來自北側的威脅。隨即命白起率軍數萬攻楚。

 

  此時,楚國雖地方千里,兵力甚眾,但楚頃襄王昏庸,佞臣當權,內政腐敗,民心渙散,守備鬆弛。自懷王時起,楚、秦交戰多以秦勝楚敗告終,楚人久畏秦之聲威。

 

  白起決定長驅入楚,直搗腹心,給楚以毀滅性打擊。經周密策劃,選擇經由藍田***今陝西藍田西***,過商***今丹鳳***地,經丹水流域出武關***今商南東南***,再順漢水而南。既便因糧於敵,掠取漢水流域豐饒的糧草補給軍需,又可出敵不意突入楚境,攻取主要分佈在漢水流域的楚重鎮。

 

  白起令秦軍過河拆橋毀船,自斷歸路,示以必戰。楚軍懾於白起兵威,又因自戰本土而有後顧之憂,無法抵擋秦銳卒的猛攻,節節敗退。秦軍長驅直入,迅速攻取漢水流域要地鄧***今湖北襄樊北***,直抵楚別都鄢***今宜城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