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複習方法建議
進入高中,高中的歷史課的學習基本結束,老師和同學都開始進入緊張而又忙碌的複習之中。結合自己幾年來高中歷史教學的實際,我想在“看書、聽課、做題”這些常規性複習方式上給高中學生提一下建議。下面是
歷史複習方法一、看書
課本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資源,也是高考命題的重要依據,因此完全拋開課本去複習是不足取的。由於高中分科前歷史課時相對不足,師生重視程度不夠等因素,大部分同學對課本知識一知半解。所以我提倡學生在教師講解之前把相關的內容先看一遍,並記下自己的疑問,在課堂中有針對性地去聽。
在自己複習課本時,要注重瞭解模組與模組之間、單元之間的關係,想一想:為什麼要這樣編?編者的意圖是什麼?這樣容易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理清知識脈絡。當然僅僅從巨集觀上去學習歷史是遠遠不夠的,近來高考越來越注重考查歷史細節,所以這就要求大家複習過程中要仔細,大到目錄、標題,小到地圖註釋都不要落下,不要留下知識死角。現在許多地方流行三輪複習模式,我認為只要認真仔細地對待課本,充分發揮課本的作用,沒有必要固定於三輪模式,一輪就可以了。
同學們在複習課本時,不要機械地去整段整段的背誦,要多動腦筋,想一想:這段文字要傳達什麼資訊?主旨是什麼?千萬不要記課本的原話,要用自己的話記課本的思想。複習歷史課本時不能圖快,而是要求“透”,為了防止出現記憶疲勞、厭倦的狀況,可以改變一下複習的順序和方式。還要注意,自己最厭煩的章節更要多看,那可能是你的薄弱環節,也可能是大家共同的“軟肋”。你彌補了,你在高考中就具有了優勢。
歷史複習方法二、聽課
課堂是我們學生接受知識和方法的主要場所。教師的講授要高效,同時學生的聽講也要相應跟上,才能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
人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再加上歷史複習課比新授課更多的是歸納和綜合的理性知識,缺少了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因此學生更容易在課堂上走神。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堂上要不斷地去提醒自己,讓自己的思路跟上老師的思路,不要出現脫節的現象。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特點,學生在聽課時沒有必要老是盯著教師和黑板,在教師講解停頓或處理非重要問題時,可以看看課本,既起到緩解視覺疲勞的作用,又能把課堂和課本銜接起來。當老師語速放慢或反覆強調時,要對相關內容作適當的筆記。
歷史複習課的筆記也是有講究的。我建議課堂上記得不要多工整、多詳備,只要粗略地把一些關鍵詞記到紙上即可。如果過分追求課堂上記的詳盡,勢必會影響聽課效果而得不償失。課下可以憑著自己的記憶和那些關鍵詞進行整理,實際上,整理筆記的過程也是很好的複習課堂內容的過程。整理的歷史筆記最好記到一個單獨的本子上,防止記到課本上與原來記的內容相混淆,影響以後的複習。
歷史複習方法三、做題
高中歷史複習中做一些題目是非常必要的,既可以鞏固知識,檢驗複習效果,還能提高解題技巧,鍛鍊應試心理素質。當然題海戰術是絕對應當摒棄的。我建議高中歷史複習過程中要精做習題,做透每一題。精練的前提是精選習題。近幾年的高考試題是我們首選的資源,另外一些大市的高考模擬題也是可以考慮的。
那麼怎樣算做透呢?我舉歷史材料題做例子。第一步是審題:先看這道題前的導言部分***大部分題目都有***,它能告訴你這一題是圍繞哪方面主題來考查的;接著去看問題,材料題幾個小問題之間往往是承接的,難度是遞增的,所以第一問有必要也有可能回答出來,為下面的回答打好基礎,定好方向。還要注意提問的方式,是“根據材料”,還是“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是“歸納、概括”還是“分析、比較”,要求不同,答題內容、格式也截然不同。另外,每一問設定分值的多少也能間接地反應答案要點的多少。總之一句話,審題上花時間是不會冤枉的。第二步是帶著問題去閱讀材料:看材料時先看材料出處***作者、作品、時間***,這些將幫助你瞭解材料的寫作背景,材料觀點的立場傾向等。材料的首句、尾句,省略號前後句都是應重點關注的***往往隱含解題資訊***。最後在答題時要儘量做到“準、全、精、美、快”,即答案准確、全面、精煉、美觀、速度快。這幾點要求是漸進的,後者要建立在前者完成的基礎上。比如,決不能為了速度而忽視了答案的準確。還有,答題要用學科語言,要點化,要有邏輯性。如果是平常做習題,還要在做後及時總結:出題人要考查哪些知識點?我的答案與參考答案有什麼不同?如果這道題做錯了又有典型性,就可以抄到筆記本上並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在高中歷史複習中只有精做、做透,才能既迅速提高成績,又不被題海所累。
高考沒有捷徑可走,更不要只注意形式而忽略了複習的內容和效果。我們只要能夠讓“看書、聽課、做題”這些常規性“武器”充分發揮威力,就能夠取得高考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