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胎齡最小的早產兒

    十月懷胎基本是人類生育的定律,但是世界上有很多迫不及待出生的小寶寶,那麼最小的早產兒有多小呢。歡迎閱讀小編整理的文章。

  世界上胎齡最小的男嬰誕生

  如果不是家人不言放棄的堅持和全體醫護人員365個日夜的堅守,他的生命或許像顆流星一掠而過。而現在,剛剛迎來一週歲生日的深圳男嬰小宸禧,不僅重新整理了世界胎齡最小寶寶的紀錄,而且以幾近健康的成長,創造了生命奇蹟。

  2015年8月9日晚,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集團***第一人民醫院***原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主任萬勝明的手機突然響起,“危重病例又來了。”然而沒料到的是,電話中,科室醫生以急迫的語氣告訴他:“這次是一個胎齡不足22周自然流產的孕婦!”“那怎麼能要呢?”作為資深的新生兒科專家,萬勝明非常清楚,“十月懷胎”剛過半程就提前降生,不僅成活率極低,還面臨諸多的併發症、後遺症。醫學界對24周以下患兒均不主張積極救治。而且同樣胎齡、體重的男嬰搶救難度比女嬰更大。“家屬不肯放棄,咋辦?”“我來做工作。”萬勝明趕到醫院,然而與孕婦家屬劉先生剛談了幾句,產房就傳來訊息,“寶寶出生了,活的!”

  晚上20時38分,一個長28釐米、重500克、巴掌大的小生命,用保鮮膜層層包裹著,抱到劉先生面前。看著他全身通紅透明,面板“薄如蟬翼”,青紫色的小嘴緩慢地扇動著,發出微弱的啼哭聲,年輕的爸爸驚呆了,內心幾度掙扎。劉先生後來回憶說:“我曾經多次夢到過這個孩子。我對他說,‘如果你覺得累就鬆開爸爸的手。’可他一直緊緊牽著,這讓我們怎能忍心放棄?”最終,家屬做出了“留”的決定,並給他取名宸禧,希望他的生命能像北極星一樣閃亮。

  萬勝明告訴記者,經檢索,目前國內沒有24周以下嬰兒存活的記錄。國際上沒有胎齡22周以下男嬰存活的記錄。小宸禧被證實為出生存活的世界“胎齡最小”男嬰。家屬的堅持,給了醫務人員救治小宸禧莫大的鼓勵,也帶來了一個世界級醫學難題的挑戰。

  “太小了,治療時間長,費用高,而且成活率很低,按照目前國際上的治療情況,這種寶寶成活率只有10%左右。”寶安人民醫院新生兒科主任萬勝明表示,雖然這樣,但孩子的父母堅持孩子的治療。最後,萬勝明主任提出了明確的目標:竭盡全力救治,不僅要盡最大的努力讓他活下來,還要讓他有質量地活著,即最大限度的減少併發症及後遺症。

  據瞭解,小宸出生時全身各臟器剛剛成型,功能極不成熟甚至無功能。他的大腦極易因缺氧或缺血、低血糖或出血造成神經系統嚴重受損,甚至死亡;他的肺泡尚未形成,需要長時間呼吸機輔助呼吸;他的心臟只有成人拇指大小,極易出現心力衰竭……

  欣喜的是,經過寶安人民醫院新生兒科、眼科、康復科等多學科的醫護人員共同努力,小宸終於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在度過了艱苦卓絕的前四個月後,除出生後6月餘出現敗血症、7月餘發生支氣管肺炎外,其餘時間均未出現太大波動,而是穩定向前發展。頭圍、胸圍、身長逐漸增長,8個月後能逐步新增輔食。

  現在,小宸生命體徵平穩,無氣促、咳嗽等,雙眼靈動有神,聽力、視力正常,抬頭轉頭靈活,能自由翻身,並獨坐,雖未追及同齡兒,但在不斷縮小差距。

  “很感謝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對孩子的照顧,特別是萬主任,有時候半夜還打電話跟我溝通孩子的情況。能有今天,我很感謝,很激動。”小宸母親很激動。

  “這是醫患之間共同努力創造的奇蹟。”萬勝明表示,“作為醫生,我們非常希望可以得到患者的信任,醫從性***編者注:指病人按醫生規定進行治療、與醫囑一致的行為***好的患者,治癒成功的概率高,患者對醫生決策的影響很大。”

  深圳市人民醫院大兒科主任吳本清表示,小宸的案例,標誌著深圳的早產兒,尤其是超未成熟兒的救治水平已經處於國際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