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複習方法

  2020高考即將開戰,你準備好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一、因果型選擇題

  因果型選擇題在高考歷史選擇題中佔重要的地位,它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或者歷史現象解釋的能力。因果型選擇題常用的標誌性詞語是“原因是”“理由是”等。可將原因分為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主觀原因等。

  解題方法:

  ***1***限定詞法。正確理解題幹有關限定詞的含義,如原因方面要區別客觀原因與主觀原因、主要原因與次要原因、直接原因與間接原因等,然後用這些限定詞和選項對照,符合此限定詞的選項就是答案。

  ***2***邏輯推理法。比較四個選項之間的關係,根據題幹要求作答。比如題幹要求選主要原因,我們可比較一下四選項的關係,找出最主要的選項。

  ***3***時間推斷法。採取時間先後順序的方法判斷因果關係,即以題幹所述事件為中心,在此之前的是因,在此之後的是果。

  ***4***理論引導法。運用相關的史學理論進行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觀存在決定主觀意識,那麼客觀存在就是因,主觀意識就是果。還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

  【例】

  隋唐以前,官府設有譜局,考定父祖官爵、門第。此後該現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終結

  B.察舉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設立

  D.科舉制的推行

  解析:隋唐以後,封建性質的宗法制依然存在,故A錯。察舉制是兩漢時期的選官制度,不符合本題的時間限定,故B錯。隋唐三省六部制與題幹關係不大,故不選C。隋唐開始推行科舉制度,選官不再重門第,而以才幹為標準,故D正確。

  二、概念型選擇題

  概念型選擇題主要依據歷史概念來命題,要求考生真正理解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同時還要與相近、相似的歷史概念進行比較。此題型的考查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題幹中提出一個基本概念,選項則是對這一概念的闡釋;另一種是題幹提供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選項提供四個概念。

  解題方法:

  ***1***史論結合法。運用唯物史觀、辯證法的相應理論與觀點對題干與選項進行分析,再結合相關歷史知識進行印證,從而找出最符合題意的選項。

  ***2***邏輯推理法。將題干與四個選項逐一對照,對兩者的邏輯關係進行推理,選出最深刻、最本質的選項。

  ***3***定性分析法。先分析題目的要求,再對歷史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進行分析,凡與題幹中的概念性質不同或不符合題幹中概念範圍的選項都要排除。

  三、逆向型選擇題

  逆向型選擇題主要要求同學們選出與事實情況不相符或者錯誤的選項,關鍵詞是“與事實相反”“不正確”“不包括”“錯誤”等。解答此類題目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題目。

  高考歷史試題中,選擇題佔據了“半壁江山”,雖然試題的切入角度日益多樣化、多元化,但試題都是以知識為基礎進行考查的。選擇題具有客觀性、公正性等特點,是當前高考不可或缺的題型。選擇題的位置一般位於試卷的前半部分,選擇題的解答是否正確、順利,直接影響著考生後面題目的時間分配以及解題情緒。因此,提升高考選擇題的解題技巧對於提高整個試卷的成績有重要作用。

  高三歷史複習方法

  一、認真讀懂歷史課本知識

  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覆閱讀,思考詞與詞間、句與句間、段與段間的前後關係,弄清每一個知識點,做到完整地回憶課本。如世界現代史“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一目就要弄清四個知識點:一是經濟危機出現的原因;二是經濟危機的出現;三是這次經濟危機的特點;四是這次經濟危機產生的影響。這四個知識點又是相互聯絡的,共同構成了關於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完整知識體系。

  二、把握高考歷史的每一個知識點

  在弄清知識點的基礎上還須向細處分析,進一步把握每一個知識點的全部。如上述第一個知識點就包含以下三個要點:①資本家攫取高額利潤,廣大勞動人民卻日益相對貧困,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②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③人們醉心於股票等投機活動,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

  三、形成串連的知識網路

  知識網路是知識內在的點、線、面交織而成的有機整體。在複習中,必須抓住教材中各知識點的聯絡,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知識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科學的知識網路。

  四、高考衝刺歷史的學習方法

  對於學習差的同學來說,要用列專題的形式來提高,不斷自己寫,加深自己的印象,這樣效率的提高應該是比較快的。尤其對於歷史差的同學來說,現在做的最為重要的是把課本從頭到尾重讀重寫重列專題進行歷史知識能力的提高,這就可以了。

  通過這麼多次的大小考試對自己要有充分了解:在內容上,對“中國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自己哪一部分內容基礎薄弱就重點複習哪一部分。學習方法上,看看自己哪一方面欠缺:基礎知識是否穩固;知識線索是否清晰;解題技巧是否嫻熟;理論素養是否到位等,也要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並有針對性地解決它。

  到5月中旬以前,複習以“練”為主,適當多做模擬題,通過“做”來訓練思維,提高解題技巧;5月中旬以後迴歸課本,以“念”為主。

  現在大部分學生處於“串線索”階段,在這個階段,要多花點精力,構建好知識網路。還要注意挖掘知識的深度,以人類文明演進和現代化的歷程去重構歷史知識體系。要重視對歷史教材隱性知識的綜合分析,對地理、政治、歷史都有的綜合知識點要格外關注,以現實問題為中心、以“人類所面臨和關心的帶有戰略性的事關國家或人類社會發展問題”為素材,從政、史、地三個學科出發,綜合思考,找出三個學科知識的連線點,進行學科滲透,通過現實問題體現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