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古詩原文

  《憫農●鋤禾》這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插秧事情。下面小編整理了鋤禾古詩,供你參考!

  鋤禾古詩: 憫農●鋤禾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鋤禾註釋譯文

  農民辛勤種田正當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誰知道盤中的顆顆飯食,每一粒都是農民的辛苦。

  憫農●鋤禾鑑賞

  《鋤禾》,以前一直認為是唐代詩人李紳的作品,現也有人認為是聶夷中的作品。

  這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這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盤中餐”,這原是人們天天接觸,頓頓必食的,然而並沒有誰想到把這粒粒糧食和農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聯絡在一起。詩人敏銳地觀察到了,並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這就給人們以啟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從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糧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詩人在闡明上述的內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採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作者在前兩句並沒有說農民種田怎樣辛苦,莊稼的長成如何不易,只是把農民在烈日之下鋤禾而汗流不止的情節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這種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體、深刻且真實。所以詩人最後用反問語氣道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說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糧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體微察細,形象而貼切。

  最後,詩的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誦,也是這首小詩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原因。

  鋤禾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