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鳴澗古詩原文及翻譯註釋賞析

  《鳥鳴澗》是唐代詩人王維所作組詩《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鳥鳴澗》描繪山間春夜中幽靜而美麗的景色,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今天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鳥鳴澗》原文及翻譯註釋賞析,希望你喜歡。

  《鳥鳴澗》原文

  唐/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鳥鳴澗》註釋

  1、鳥鳴澗:地名。在王維朋友皇甫嶽別墅附近。澗:山谷裡的水溝、小溪流。

  2、桂花:這首詩裡“桂花”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解釋:其一認為是常綠喬木,又稱木樨。花很小,有黃色、白色等,極芳香。大都於秋季開花,俗稱“八月桂花香”。但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型別,詩中所屬是春日開花的一種。其二認為是月亮的光華。古代神話中說:月亮中有桂樹。所以“桂”在古詩中常被用來作為“月”的代稱,而古“花”、“華”通假,所以“桂花”可以解釋為月亮的光華。這裡選擇第一種解釋。

  3、空:空寂、空空蕩蕩。空虛。這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

  4、月出:月亮出來。

  5、驚:驚動,驚擾。

  6、時:時而,偶爾。

  7、時鳴:偶爾***時而***啼叫。

  8、山鳥:山中的鳥

  《鳥鳴澗》翻譯

  寂靜的山谷中,人跡罕至,只有桂花在無聲地飄落,夜半更深,萬籟俱寂,似空無一物,皎潔的月亮從山谷中升起來驚動了山中的鳥,時而在山澗處發出輕輕的鳴叫聲。

  《鳥鳴澗》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中的第一首,每首詩寫一處風景。讀這首詩,彷彿是在欣賞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春夜的山林,四野空曠,萬籟無聲,亭亭桂樹,徐徐花落;夜深,一輪明月東山而起,如水的清光灑滿乾坤;皎潔的月光驚動了山鳥,不時啼鳴幾聲,婉轉的餘音迴盪在空谷。夢幻般的春山月夜,寧靜的讓人心醉。

  王維是唐代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他的五言律詩與五言絕句,常常作為後世的楷模。歷代對其評價很高,與同時代的李白、杜甫並稱為“詩仙”、“詩聖”與“詩佛”。王維二十一歲即中進士第,年輕時他的邊塞詩詩風遒勁,充滿豪情。

  卻因不久張九齡罷相,李林甫當道,忠貞正直之士多遭排斥,理想隨之幻滅。晚年雖官至尚書右丞,職務可謂不小。但由於政局變化反覆,他早已看到了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憂的塵世。加之幼年時受其母影響,家人多信佛,他的生活志趣也深受佛老思想濡染。大約四十歲後,就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吃齋奉佛,悠靜閒適,自得其樂。正如他自己在詩中所言:“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嘆白髮》***。“言為心聲”,《鳥鳴澗》與他的許多詩作一樣,借月抒懷,寓情山水,消受清風明月,求得閒適安逸。不僅反映了詩人的美學觀念,更是詩人厭惡世俗、潔身自好的思想表現。

  讓我們來細細地品讀這首詩:“人閒桂花落”。桂樹是一種常綠喬木,枝葉繁茂,花開時節繁花滿樹、清香醉人,但花瓣細小如米,白天花落可見滿地落花,但夜間是不易覺察的。詩人能憑著非常細微的感覺敏銳地感知到“桂花落”,其“閒”可想而知。詩人的“閒”首先是“心閒”。詩人曾有詩這樣來描述自己的心情:“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終南別業》***。即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到了流水的盡頭,索性席地而坐,悠閒地欣賞天上飄蕩的雲。雲本來就給人以悠閒的感覺和無心的印象,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心境如行雲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悠閒到了極致。

  此時詩人心境正是這樣。但儘管如此,竟能感覺到或意識到“桂花落”,要知道這比平時人們常說的“靜得連一根針落地的聲音都能聽得到”,不知還要細微多少倍。因此就連對聲音極為敏感、又是音樂家的詩人,自己也被春夜青山如此空寂與幽謐的靜美而驚歎了。

  “夜靜春山空”。一個“空”字,歷來為人們叫絕。這裡的“空”,既指環境的寂然空曠,也是詩人清幽靜穆胸懷的抒發。一字之妙,頓將暝色四合、山林空闊、萬籟無聲的畫面在人們面前鋪開,詩的意境一下變得十分開闊。王維詩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見人”、“空山新雨後”和這裡的“夜靜春山空”等等。王維佛老思想濃重,佛家講究“四大皆空”、老莊崇尚“清靜無為”,因此,王維追求的是心靈的空明澄澈,生活上的寧靜自然。他在詩中自言:“晚年性好靜,萬事不關心”***《酬張少府》***。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當一切都沉靜在安詳寧靜的夜色之中,一輪明日從東山緩緩升起,皎潔的清輝靜靜地傾瀉大地,陡然的明暗變化竟然驚醒了已經棲息的山鳥,不時在山澗林谷啼鳴幾聲。音響與寂靜、光影明暗的相對映,妙手天成,匠心獨具。正如南朝梁·王籍在詩中所述“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偶爾幾聲夢囈般的鳥鳴,劃破寂靜的夜空,使沐浴在如水般月光中的山林,反而更加幽靜迷人。

  這是多麼美的一幅“月夜春山圖”。“詩中有畫”,是詩人兼畫家的王維詩歌的基本特徵。與王維同時代的詩人殷璠就讚譽王維的詩“在泉為珠,著壁成繪”。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更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不僅是著名的詩人,在畫壇也是一代宗師。雖然今天我們無緣見到王維的畫,但據史籍記載,他的畫名遠大於詩。他首創皴、染等寫意畫法,善畫潑墨山水、松石,成為文人畫之始、南宗畫派之祖。明代著名書畫大家董其昌讚譽其畫:“雲峰石跡,迥出天機;筆思縱橫,參與造化。”因此,王維“詩中有畫”就不足為奇了。如“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漢江臨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終南山》***等,都宛若一幅幅意境深遠的寫意山水畫。最典型的是他著名的《輞川集》。輞川,陝西藍田終南山中,原為唐初宋之問的別墅,后王維喜愛這裡的靈山秀水而隱居於此。

  《輞川集》總的構思是通過山水風光的描繪,反映詩人的隱居生活和情感,集中全是五言絕句,每首詩都以小地名為題,如“孟城坳”、“華子岡”、“鹿柴”、“竹裡館”等,共二十處二十首詩。每首詩都猶如一幅精美的山水小品,合起來又是一幅和諧的“通景畫”。他善於把繪畫的“經營位置”、虛實遠近大小的處理、色彩的運用等繪畫藝術巧妙地用到詩中,組成一幅幅和諧完美景象鮮明的畫面,更能從各種自然景物中捕捉適於表現自己不同情趣的形象作精心刻畫,從而將自己的感受融洽其中,達到情從景出的藝術效果。

  素月的清暉、桂花的芬芳、山鳥的啼鳴,無不帶有春的氣息和夜的安恬。當我們細細品味《鳥鳴澗》,在詩人淡雅有效的詩情畫意中,感受到他寧靜淡泊的心境,給人以富有哲理的遐思。

  《鳥鳴澗》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漢族,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早年通道,後期因社會打擊徹底禪化。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