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詩詞教案設計

  蘇軾的代表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初中語文課本的傳統篇目,其立意、構思飄逸奇特,以超現實的遙想,以虛無縹緲的月宮世界,表現了非常現實而具體的人之常情。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公開課教學設計

  設計目的

  《水調歌頭》作為一首中秋詠月兼懷親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詞中較為著名的一首在教學中,應讓學生“明其意,懂其理,誦其情”讀出自己的理解和體驗本著課程標準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出自己的體驗”“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其品德修養”“培養學生自主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的理論指導,突出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設計多種情境,讓生讀、思、品、說在能力發展同時,讓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到審美樂趣

  設計思路

  本文是短篇精品,內容豐富字詞句方面,根據學生已經學過的基礎文言和課文註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學輔導設計進行教學,使學生認識精品,喜歡精品,在理解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並聯系實際,有所啟發

  1、教學時按照“讀——品——背”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語感,初步學會鑑賞詩歌

  2.多層次誦讀法以讀為主要手段,讀前做好指導與要求

  3.採用圈點批註、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淺層意義,挖掘其深層內涵

  教學方法

  “真正的閱讀是與作者話……要能形成作者——編者——教師——學生四者之間對話交流的互動關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情感據此,我指導學生走近作者、走進文字,採用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質疑法等來啟用學生的思想,開拓他們的思維由於本文內涵的豐富性和內容與學生生活距離較遠,我採用多媒體引入了大量有關材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供感性領悟的氛圍,為學生順利解讀文字作了有力的保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蘇軾的有關文學常識及本文寫作背景掌握重點實詞,並能準確翻譯課文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朗讀能力,.通過反覆朗讀體會情感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曠達的胸襟和美好的祝願將古詩詞拓展到現實生活,深刻領悟詞中的感情能初步鑑賞品評名句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實詞,並能準確翻譯課文培養學生朗讀能力,.通過反覆朗讀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教學準備

  flsh配樂朗讀,王菲的歌曲《但願人長久》,ppt簡報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創設情境

  1 、欣賞美侖美奐的月亮圖“古今一輪月,千載寄情思”,配《明月幾時有》的輕柔笛音樂曲***為營造典雅的氣氛作準備,使學生可以快速的進入學習氛圍中***

  2、古往今來,明月牽動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們信口就可以拈來幾句下面請大家背誦幾句吧,讓我們共同欣賞文人騷客鍾愛的“月亮” 這些詩句,詩人常通過月亮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思念、苦悶、孤獨、惆悵等***

  ***教師的一句話就可以激起學生詩情的波浪結合舊知匯入,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聯絡舊知識,起到了對比理解、融合貫通的效果***

  二、傾聽作品 ,整體感知

  1、欣賞課文的音畫朗讀,說說聽完朗讀後的總體感受

  ***“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文章的flash朗讀兼具美麗的畫面和聲情並茂的朗讀,對於學生讀準字音進入情境非常有效***

  2.、ppt作者簡介,生平經歷,代表作品及其風格

  3、關於宋詞的基本常識,學生簡析這首詞的結構

  三 反覆誦讀,走進詩詞

  1、聽配樂範讀,學生小聲跟讀,讀準字音

  2、全體同學模仿配樂範讀有感情大聲跟讀,要求讀出節奏與韻律來

  3自由朗讀體驗,並請個別學生展示朗讀,集體評議

  ***選配古箏曲目《春江花月夜》,以及投影這首詞的內容***

  4、老師讀小序,男生配樂朗讀上闕,女生配樂朗讀下闕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先跟讀,後自由誦讀再請幾名學生朗讀,在此過程中組織學生聽讀、評議,然後集體朗讀在這基礎上,讓學生配樂朗讀《明月幾時有》這首樂曲節奏舒緩而有力,正好適宜這首詩的基調,設計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詩的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詩奠定良好的基礎***

  5、這首著名的中秋詞中,蘇軾借吟詠月亮抒發了什麼情感?”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在課堂上丟擲一個主問題來帶動學生對全篇進行質疑、分析、探討,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層浪;而不是象從前一樣用一個個瑣碎的問題來牽著學生鼻子走著名教育家誇 美紐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在探討文意之初就丟擲主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同時又統領全文的教學活動***

  ***1***學生探討交流:小序交代了寫作時間是中秋,目的是“兼懷子由”蘇軾借月表達了對弟弟的思念

  ***2***蘇軾為何在這時會懷念他的弟弟呢?

  學生討論並展示顯示蒐集到的背景資料:

  蘇軾和他弟弟七年沒有見過面了而且他們兩兄弟感情特別好他們從小志同道合,在文學上珠聯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官到黃州,蘇轍馬上上書皇帝,願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為他哥哥贖罪這足以證明他們兄弟情深他們的書信往來也是非常頻繁的蘇軾寫給蘇轍的詩歌多達104首,而蘇轍給蘇軾的詩歌更多,有130首

  ***3***品讀詞句,你能不能從詞中找到表現蘇軾懷念子由,渴望和他團聚的句子呢?

  學生自由朗讀,並勾畫表達思念的語句,自由回答,發表觀點教師點拔追問***

  語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何事長向別時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

  ***4***、小結:通過對詞的解讀,發現蘇軾在這首詞中緊緊圍繞月亮,藉助月亮抒發了對弟弟的懷念雖然,蘇軾不能和弟弟團聚,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悲觀,最後還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們發出美好的祝願蘇軾這種樂觀豁達的胸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6、蘇軾寫這一首詞難道只是為了借月表達對弟弟的思念嗎?

  ***這一問題的設計緊緊承接上一問題,層層推進,探尋作品的深層涵義***

  ***1***學生探詞索句發現:從小序“兼懷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蘇軾寫這首詞還有其他目的

  ***2***蘇軾還有什麼目的呢?月亮在詞中還代表什麼呢?讓我們先來了解蘇軾的生平經歷

  ***多媒體顯示背景資料***

  從背景材料中我們可以得知,雖然蘇軾一心報國,最後還是被貶黃州政治上的失意讓他心情十分悲痛所以說本詞除了表達他懷念子由,更傳達了他政治上的失意

  ***3***朗讀上片,找出描寫月亮的句子聯絡背景,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麼?可以先結合註釋翻譯上片再思考

  學生交流明確:“明月幾時有”、“天上宮闕”、“瓊樓玉宇”、“高處”等都是在寫月亮月亮在這裡還有另外一個更深的含義,代指朝廷

  ***4***讓學生把“朝廷”代進上片,重新說說這段的意思

  學生自由表述:不知道朝廷現在的情況是什麼時候?我想乘風回到朝廷,又害怕朝廷太高太寒冷

  ***5***蘇軾想回到朝廷嗎?朝廷又如何呢?寒冷應如何理解呢?回到朝廷做官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學生討論明確:蘇軾藉助月亮表達了分充滿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卻又害怕朝廷中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所以說蘇軾這首詞中月亮代表了兩種情感:懷念和失意

  ***6***“何似在人間?”這句中“人間”作何理解?這句詞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政治理想?

  學生:雖然政治失意,但對生活的熱愛依舊遠離了爾虞我詐的官位要職,在自己貶官的卑微職位上,盡心盡責,造福一方百姓

  四、品味詩歌,體會情感

  1、《水調歌頭》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其豪放詞風在本詞中是如何體現的?***讓學生自主誦讀體會之後再討論回答***

  ***現代的詩詞教學中,背誦理解是基礎,賞析詩句是學習的難點,也是學生知識到能力的轉變要相信學生的感悟能力***

  學生1:乘著酒興,他舉杯質問青天——“明月見時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長向別時圓”將青天擬人化,人與天對話,想像大膽奇特

  學生2: “把酒”“歸去”“弄清影”幾個詞語同樣有一種揮灑自如的氣派想象著作者端著酒杯在月下舞蹈,無拘無束,感情奔放豪邁

  2、找出詞中蘊涵人生哲理與表達美好祝願的句子,並作分析

  3、小結:這首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在前面感知的基礎上,學生自主歸納***

  4、學生再次朗讀全詞,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語氣和語調

  五、情境說話,能力遷移

  ***創設生活情境,既能學以致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檢測對詩句理解程度***

  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親人,這時引用這首詞中哪一句祝福?

  2、你媽媽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學的哥哥,請你引用《水調歌頭》中一句詩來勸勸她你會怎麼說?

  3、詩中哪一句與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六、對話詩人,情感昇華

  ***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髮揮想象,激發學生對文字的感知老師與學生融洽交流體驗,很好起到了“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加深體驗***

  1、用心聆聽王菲歌曲《但願人長久》,你想到了什麼?你似乎看到怎樣的畫面?***再次回到詩詞的意境之中,情感再現***

  2、讀完這首詞,你有何啟示?***學生結合自身體會,談出一種感受即可***

  3、如果你通過時間旅行,回到宋朝,站在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說些什麼?

  4***《望月》的曲聲漸起,“望著月亮的時候,就想起你、、、“婉轉而感染人的樂曲,將對作品的理解感知,上升到了對作者人生境界的理解***

  老師誦讀:***投影***你,從遙遠的北宋走來,衣袂飄飄,把酒問月你留給我們的何止是這幾個名句呢?你像我們一樣刻苦讀書——“閉門書史叢,少有凌雲志”,但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飢”你也買了房子——“隻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卻又“驚魂未定,夢遊縲紲***léi xiè***之中”你也娶了妻子,可是剛至而立之年,又是“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你頻遭貶謫, 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窮山惡水,卻都如處天堂,你說:“此心安處是吾家”你被無數小人中傷下獄,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見識了人間萬千醜態,卻說:“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有人這樣總結你的一生:“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

  學生集體誦讀:

  啊,蘇東坡,你的一生比之常人,有太多太多不幸,可是你卻能以你廣闊、博大的胸懷一一化解,為後世留下一個光輝的形象

  七、內容遷移和寫作實踐

  1、將《水調歌頭》改成現代詩歌

  2、課後隨筆《我眼中的蘇軾》

  3、閱讀蘇軾的《念奴嬌?赤璧懷古》《赤璧賦》

  ***尊重學生的不同個性特徵,讓其自主選擇,關注語文與生活的聯絡,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培養生語文素養服務***

  二:《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

  一:讀懂、背誦這首詞。

  二:聯想力和想象力的訓練。

  教學難點: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傳統意識中,每年農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不知道同學們在往年看中秋圓月時有何感受?今天,我們不妨來欣賞宋朝著名詩人蘇軾的詠月名篇《水調歌頭》。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 、欣賞《水調歌頭》

  1、 對照小序部分簡介詞作背景,讓學生了解創作時間及創作原因。

  2、初讀全詩,感知內容。

  ***1*** 學生讀書下注釋。

  ***2*** 由學生迅速自讀課文。

  ***3*** 點一生朗讀***學生點評後,教師總結點評***

  ***4*** 全班齊讀

  3、 疏通全文

  ***1*** 學生對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並記下讀不懂、有問題的地方。

  ***2*** 小小組交流問題

  ***能小組內解決的自主解決,不能解決的有組長整理提出***

  ***3*** 全班交流、解決問題

  ***4*** 打出全文註釋,學生自主整理在課本上。

  ***5*** 問:對照註釋你認為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了什麼?兩者聯絡何在?

  ***上闋——望月寫景;下闋——懷人抒情。兩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問:詞中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6***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哪些詞句上?你如何理解?

  4、 能力訓練

  ***1*** 什麼是聯想?什麼是想象?

  ***2*** 文中哪處是聯想?哪處是想象?

  ***3*** 看圖一,發揮聯想,你能聯想到什麼?

  ***4*** 看圖二,發揮想象,你能想象到什麼?

  5、 問:比較《十五夜望月》,你喜歡哪一篇?講講理由。

  6、音樂欣賞

  ***1*** 播放王菲的 《水調歌頭》

  ***2*** 第二遍播放,學生輕聲跟唱

  7、 學生總結

  ***1*** 一生總結本課教學思路

  ***2*** 由學生總結學習本課的收穫

  三、 佈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詞

  2、小作文:根據下文開頭,發揮豐富想象和聯想,續寫文章。

  三:語文《水調歌頭》教案設計

  1、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識記詞中的字詞。

  能力目標:1、能當堂背誦全詞;積累詠月名句。。

  2、瞭解閱讀對話的三條基本途徑。

  德育目標: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的生活態度。

  2、教學重點、難點:

  ***1***詞人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

  ***2***閱讀對話的基本途徑及方法。

  3、課型:新授

  4、教法:組織閱讀對話,引導誦讀感悟、合作探究。

  5、教具: 多媒體

  二、教學過程

  ***一***匯入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蘇東坡的詞,境界開闊,想像奇特,在宋詞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學習的這首《水調歌頭》,更是不同尋常。請看清代評論家胡仔對它的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二***誦讀欣賞

  1、放錄音泛讀,學生在聽的同時畫出停頓,揣摩語氣、語調。

  2、學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讀全詞,進一步瞭解全詞的內容。

  3、找同學泛讀,其他同學認真聽,並畫出詞中的生字詞。

  4、全班齊讀,記憶好的同學可以背誦。

  ***三***文章分析、理解

  今天我們的學習採取一種新的方式,希望同學們積極參與。

  開展閱讀對話。 有一句話說得好: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就是在和文學大師進行意味深長的對話。閱讀的過程,應該成為對話的過程。如何開展閱讀對話呢?我們可以嘗試從這三條途徑入手: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環境對話。

  1、 與文字對話

  ***1***學生對照課下注釋解釋全詞,理解全詞大意***小組討論***。

  重點幾句話的理解: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其他同學還有疑難句子請提出來,大家討論。

  ***2***解決了文句的疑難,讓我們整體把握一下詞的上下兩闋的主要內容

  上闋:望月-思歸 ***寫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下闋:責月-懷人。 ***抒情***

  ***3***詩詞總是以最精煉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因此對其中精美的詞句要會賞析品味。你最欣賞詞中的哪一句,請說說你的理由。

  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詞,整體感知詞的內容,仔細品味精美的語言。

  2、與作者對話

  語言,是情感的外殼。欣賞古代詩詞,應該經過語言這條通道,走進作者的內心,領會詞人的情感,這就是與作者對話。這裡,老師提供兩個參考話題,同學們可以據此展開想像:假如你通過時間旅行站在東坡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說些什麼?

  ***出示話題:讀你的詞,其實是在讀你。對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對你的人格,我最欣賞的是……***

  例1:我能理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獨鬱悶,酒醉後幻想超脫人世間,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例2:我最欣賞你“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中表現出來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見,飽受離別之苦,但你還能想到天下更多的離別之人,並祝願他們,你有一種曠達的胸懷。

  例3:我會這樣問東坡大師:既然政治生活讓你感到愁苦鬱悶,你為什麼不像陶淵明那樣辭去官職,迴歸田園,過著快樂的隱居生活呢?

  師:你的提問很有深度。實際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進”與“退”的問題。從詞中來看,東坡對此是很矛盾的。但從他為官的事實看,他沒有學淵明的“退”,他選擇了“進”!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雖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愛民,多為百姓辦實事,做好事,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百姓們尊稱他為“蘇公”。所以,東坡的可貴就在於,他孤寂過,愁苦過,矛盾過,但他最終選擇的是奮發!我們都應該學習他樂觀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讓我們第三次來朗讀這首詞,注意領會詞人情感的變化過程。 ***生齊讀全詞。***

  3、 與環境對話

  問題***1***這首詞的想象與抒情都是圍繞著什麼來進行的?***明月***

  ***2***“月下”這一特定的自然環境,不知觸發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懷!你能聯想一下,課文以外,還有哪些詠月抒懷的古詩文名句,你能對它們進行簡要的評析嗎?

  例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遠在天涯的親人,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

  師:這句和課文中哪兩句異曲同工?

  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例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遙望一輪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寫得很平實。

  師:真實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飾。

  例***3***:“星漢燦爛,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裡。”用誇張的手法描寫滄海的壯美,表現了曹操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寫得氣勢巨集大,氣魄雄偉。

  例4:“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以月下登樓所見表達了詞人亡國的憂愁和對故國的思念。

  ***3***讓我們從古人筆下的優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現實環境中來。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與苦悶時,你是怎樣面對的,或你將怎樣面對?

  同學們的發言讓老師深受啟發。讀東坡的詞,我總想到李白。李白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東坡則說“明有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醉以後,東坡“欲乘風歸去”,李白則“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兩位大詩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還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裡,老師斗膽將這兩句竄改為:“人生失意仍須歡,莫使年華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師的觀點嗎?生:同意!

  師:讓我們集體將這首詞朗誦一遍。 ***生齊背全詞。***

  四、閱讀方法小結與作業 。

  師:現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開展閱讀對話的途徑和方式:

  1、與文字對話:感知內容,品味語言。

  2、與作者對話:展開想象,領會情感。

  3、與環境對話:拓寬視野,加深體驗。

  大家對此都有一個基本的瞭解。讓我們共同欣賞有著首次演繹的歌曲。

  十年以後,你還會再讀這首詞嗎?二十年以後,若干年以後呢? 優秀的作品值得我們用一生去解讀。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如同暢飲陳年美酒,總讓人口齒留香,久而彌篤。東坡的這首詞,從千年以前的宋代向我們飄來,它的芳香,還將向遙遠的未來飄蕩,飄蕩……以後,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再一次與它相逢,我們都會從心底迸發出一個聲音:我愛東坡!

  板書: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上闋:望月-思歸 ***寫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下闋:責月-懷人。 ***抒情***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