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護理論文

  護理質量管理必須貫穿於護理工作的全過程及其各個環節,提高質量管理是事先預防,而不是事後檢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醫院護理人性化管理模式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在醫院護理管理中應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帶來的效果。方法選取該院60例各科護理人員作為調查物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護理人員採用傳統管理模式進行管理;觀察組護理人員採用人性化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將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護理差錯評分、護理操作評分進行對比。結果將兩組護理人員的觀察指標進行比較,觀察組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得分以及護理操作評分明顯高於對照組護理人員,而護理差錯評分明顯低於對照組護理人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採用人性化管理應用於醫院護理工作中,不僅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完善了護理質量,降低了護理差錯的發生率,同時也降低了護患糾紛的發生率。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人性化管理;護理;應用分析

  目前,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增高,對於生活質量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的要求也更高。因此,醫院的護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採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醫院護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成了當前醫院所關注的問題。該研究通過對該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間60例護理人員進行分組調查,採用人性化管理模式進行護理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該院60例各科護理人員作為調查物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護理人員年齡在24~4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6.84±1.23***歲,觀察組30例護理人員年齡在25~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4.64±1.33***歲,兩組護理人員其中本科學歷31例,大專學歷18例,中專學歷11例。兩組護理人員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護理人員採用傳統管理模式進行管理,觀察組護理人員採用人性化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①首先醫院要為護理人員營造一個人文環境,可以定期為護理人員展開培訓課程,針對護理人員的護理管理知識、職業道德知識以及禮儀規範知識進行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定期組織護理操作交流大會,加強護理人員之間的技術溝通和經驗溝通,以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1]。隨時瞭解護理人員是否有工作和生活上的難處,與其進行心理溝通,可酌情給予適當的幫助,以消除其思想包袱,令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②良好的工作環境可以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在硬體上,可以在休息室配備適合小米的沙發、空調、飲水機等設施[2]。在軟體上,可以制定明確的操作規範流程,並制定獎懲措施、晉升制度,將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與收入掛鉤、晉升與護理人員的表現掛鉤,以達到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以及學習熱情[3]。③根據護理人員自身的性格、專業以及技能水平為其安排合適的崗位,隨時關注護理人員的教育情況,根據情況可以安排部分護理人員進行進修學習。提高護理管理者的素質,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的處理護理事務[4]。

  1.3統計方法

  所有資料均在統計學軟體SPSS17.0上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採用t檢驗。

  2結果

  將兩組護理人員的觀察指標進行比較,觀察組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得分以及護理操作準確率明顯高於對照組護理人員,而護理差錯率明顯低於對照組護理人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人性化管理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針對人的思想“穩定和變化”進行管理的戰略。將其應用於醫院護理管理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醫患之間的矛盾,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率,從而使治療順利進行。據國內李雪飛文獻報道[5],採用人性化管理不僅能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對醫院的發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該研究通過對該院60例護理人員進行調查分析,採用人性化管理的觀察組在護理質量得分以及護理操作準確得分明顯高於對照組護理人員,而護理差錯評分明顯低於對照組護理人員,結果和李雪飛文獻報道相似。充分說明了在護理工作中採用人性化管理的優勢。人性化管理能讓護理人員充分體會到患者的情緒變化,從而在護理工作中有效地管理患者的心理情緒,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在人性化管理過程中,管理者要充分考慮人性的要點,採取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來挖掘員工的潛能。人性化護理管理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情感管理。首先要重視護理人員的內心世界,根據其情感的特點進行管理,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管理者要尊重護理人員,不定期的與其進行溝通,瞭解護理人員的生活和工作難處,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名護理人員;②開放式管理。管理者要隨時與護理人員進行互動,對於護理人員提出的合理要求以及建議,要虛心的接受並採納,邀請護理人員參與決策的制定,使最終決策更容易被護理人員所接受;③人文管理。由於護理人員在長期的工作中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思想、價值觀以及道德規範等,管理者要通過人性化護理管理將護理工作提升到人文管理的層次,並加重依靠護理文化對其進行管理,減輕冷冰冰的制度管理[6]。

  綜上所述,採用人性化管理應用於醫院護理工作中,不僅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完善了護理質量,降低了護理差錯的發生率,同時也降低了護患糾紛的發生率。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程思鋒.人性化管理模式在醫院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情況探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2***:1733-1734.

  [2]張元雲.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16***:261-262.

  [3]邱春豔,金英福,穆源穎.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北方藥學,2011***12***:73.

  [4]楊歡秀,章幗瑛,劉豔平.人性化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4***5***:94-96.

  [5]李雪飛.人性化管理模式在醫院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4***3***:626.

  [6]王秀芹.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數理醫藥學雜誌,2014***4***:456-457.

  範文二:社群醫院護理成本核算對護理質量影響

  [摘要]隨著新醫療改革工作的逐步落實,醫療保障全面普及,優質護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實現了對傳統醫院護理工作的延伸。醫院護理成本核算對護理質量有著深遠影響,如何處理好兩者關係,在控制成本的同時,提高護理質量是醫院管理者長久以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通過研究40名護士完成16個護理專案的人力成本、耗材成本進行核算,與現行物價收費對比,以瞭解醫院護理專案成本與現行的《中山市非贏利性醫療服務價格》中一級醫院護理收費指導價格之間的關係,希望物價部門在制定收費價格時能夠在以人為本,保證護理質量的前提下考慮成本因素。為制訂合理收費和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提供相關依據。

  [關鍵詞]社群醫院;護理成本核算;護理質量

  護理服務的質量與其他行業的服務質量相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服務所需消耗的必要勞動時間、人力、物力資源,也就是護理服務的成本。護理成本是醫院成本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是醫院經營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是醫院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過程中消耗的護理資源[1]。近年來,醫療市場競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高階護理實踐得到了快速發展,護理管理者面臨的挑戰是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基礎上,對護理成本進行測算和管理[2]。本研究通過對十六項護理服務專案的成本核算來探討其對護理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我院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四個住院科室的患者作為研究物件,共抽取患者372例,其中一級患者163例,二級患者191例,危重特級護理患者18例。6歲以下患者40例,80歲患者以上88例,中間年齡患者244例。術後患者128例,非術後患者244例。選取我院16項常用護理服務專案,具體為靜脈輸液、靜脈推注、吸痰護理、壓瘡護理、健康宣教、心理護理、監測生命體徵、會陰沖洗、床上洗髮、中流量吸氧、中換藥、霧化吸入、乙醇擦浴、坐浴、灌腸、肛管排氣進行成本核算。

  1.2方法:各項護理專案以廣東省衛生廳編寫的《臨床護理技術規範》為標準,並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以患者滿意為合格。記錄每項操作每次所消耗的平均時間***一項護理操作由不同年限的護士各進行一次,取平均時間***;另外根據40名護士1年的工資和獎金測算出單位時間護理人力成本***每小時護理人員成本=年人均收入/年人均工作日×8,每分鐘護理人員成本=總年薪的人均收入/工作日×8×60,節假日,星期六、星期天除外***,按護理人力成本按公式***平均護理專案執行時間與單位時間護理人力成本的乘積***,計算出每專案所需的人力成本,並收集研究各項護理操作所需耗材成本,耗材成本按不能收費的材料購進價格+護理裝置折舊成本計算[3]。然後將人力成本及耗材成本相加得出護理專案的直接成本,將直接成本與物價部門規定價格進行比較。1.3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15.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在護理成本核算中,護理人力成本佔了非常大的比重,而且,隨著物價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力成本還會逐年增加,而現行的《中山市非贏利性醫療服務價格》是在十多年前制定的。在研究實施中發現不同級別、不同疾病的患者,即使是同一個護理專案,由於受到疾病的限制、年齡、生活條件、文化差異、護理人員技術水平的影響,所花費的時間也有較大的差別。比如同樣是靜脈輸液500ml,心腎功能不全、新生兒與普通的患者對比,所需的技術難度、觀察時間相差甚遠,而在收費價格中卻無從體現。目前研究表明,目前研究的十六項護理收費價格與護理成本已成倒掛狀態。護理材料成本是可控成本,由於現行的《中山市非贏利性醫療服務價格》中除外內容無說明的,不論你使用何種價格的材料,都不允許收費,比如一次性換藥包、一次性的灌腸袋,即使患者要求使用,也不能收費,醫院為了滿足患者需求,提升競爭力只能偶爾使用,這又增加了護理成本。在成本管理上,由於護理專案價格低廉,科室管理者會考慮在不影響護理質量的情況下,遵循以較低成本提供比較優質的護理服務為基本原則,爭取患者和醫院利益的最大化,能節約的節約,儘量不使用一次性材料,然而這樣也無形中降低了患者的滿意度。從以上資料表明,要做到優質護理,提高患者滿意度,必須有足夠的人力、物力的支撐才能實現。然而這些護理成本與護理收費完全倒掛,全院護理費的收入只佔醫院總收入的百分之幾,而護理人員、人力成本卻佔了醫院人數、醫院成本的大部分。目前護理專案價格低廉滯後甚至無收費,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護理服務的是否到位存在不確定性,亦會造成護理服務僅限於疾病的護理,與健康促進、預防疾病、維持健康,提高社群人群健康水平的社群護理目的存在一定的差距[4]。護理質量也只能在完成上級考核、防止醫療糾紛的基礎上被動提高。醫療上常說的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卻在貨幣上體現不了護理的價值,護理技術不值錢,護士地位不高,人員流動較大,護理隊伍不穩定,進一步影響了護理質量的保持和提高。醫療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進社會效益的提升,社會效益的提升,有賴於物價部門能在以人為本的服務成本上制定合理的護理專案收費價格,能體現護理價值。這樣,護理人員流失減少,護理隊伍穩定,護士不會超負荷工作,有充足的時間花在患者身上,觀察病情更加仔細,健康宣教更加全面,患者可自主選擇一次性醫用耗材,增加舒適感,減少交叉感染的發生,患者自我感覺良好,醫療風險將會降低,患者的滿意度也會提高,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3參考文獻

  [1]於海燕,倪林妹.護理成本研究初探[J].護理研究,2007,21***7***:565.

  [2]陳紅,魏先,李花林.20項護理技術服務成本核算對護理價值的體現[J].護理學報,2006,21***6***:85.

  [3]劉秀靜,喻姣花,汪歡,等.國內護理成本相關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護理學雜誌,2013,26***4***:81.

  [4]趙秋莉.社群護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