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系大專畢業論文優秀範文

  中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各族人民在漫長的歲月裡,經過長期的實踐,共同創造了祖國光輝燦爛的文化史。中國藥學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議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的對策

  臨床藥學是以病人為物件,研究有效、合理和安全使用藥物的一門學科,是現代藥學和臨床相結合的產物,這一學科把過去傳統的醫院藥學服務重點從藥物轉向患者,這是目前和未來醫院藥學工作發展的重點和研究方向,目前臨床藥學已經進入到實質性的發展階段,臨床藥學工作從牴觸到認可,從強行到自覺,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具體工作實踐

  1.查房與臨床藥學工作的結合

  藥師要定科室查房與巡迴查房相結合,並指定用藥方案,及時解決用藥問題,可以安排指定的藥師選擇相對固定的科室,如普通外科、呼吸內科、心胸外科等,每週定期到其他科室進行巡迴查房。設計藥師查房記錄單,記錄單內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況、病程的介紹、查房意見、基本用藥情況。藥師查房之後,要根據患者的情況,提出臨床用藥建議,重點是對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提出合理化建議[1]。藥師查房記錄單要一式兩份,一份在病歷中,另一份則有藥師自己保管,並要求主治醫師將藥師的意見寫在病程記錄中,同意則執行,不同意則寫明理由。臨床藥師通過查房,增加了與臨床醫生接觸的機會,並逐步熟悉了有關科室的基本知識,掌握了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同時可以將新的藥物知識,配伍禁忌等及時傳遞給醫護人員,充分發揮醫藥互補的優勢。通過藥師的不斷女裡,最大限度的減少藥源性疾病,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2.加強科室用藥監督

  臨床藥師要加強對臨床用藥的監督,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目前我國的各級醫院均存在濫用抗生素的情況,我院在應用抗生素也存在諸多不規範的現象,對於這種情況,臨床藥師要每月抽查一定比例***30%***的出院病歷[2],按照事先設計的表格逐一進行登記,統計全院和各個科室抗菌藥物的使用率、治療性抗菌藥物送檢率以及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情況,並對每個醫生的抗生素用藥情況以書面形式進行反饋,對科室的不合理用藥情況反饋到各個科室,也可以對執行病歷進行抽查,並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以書面形式進行公示。

  3.對門診用藥情況的監督

  臨床藥師可以定期抽查門診處方,提出合理化用藥建議,每月抽查一定比例的門診處方和麻醉處方,按照事先制定的表格進行登記,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別、診斷、用藥情況,每次將查出的書寫不規範或者用藥不合理的處方以書面的形式反饋給醫生,並將檢查結果上報給醫務科,按規定進行處罰[3],並通過各種形式進行通報和公示,書寫不規範主要表現在缺項、書寫潦草、無臨床診斷或者不規範、未使用藥品通用名、沒有劑型或者規格,中英文混寫等,抗生素用藥不規範主要包括劑量不準確、診斷與用藥不符合、配伍禁忌、重複用藥等,通過堅持檢查,我院的門診處方質量明顯提高。

  4.做好用藥諮詢工作

  院內設定藥用諮詢室,並掛有明顯的標誌,並向患者和醫護人員公佈***,每天安排中級職稱以上的藥師輪流值班諮詢,並配備專業書籍,認真填寫諮詢記錄,內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齡、疾病的名稱、***、諮詢內容、解答情況等。通過用藥諮詢,藥師與患者和醫生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提高了門診用藥的依從性,解答了患者的用藥過程中存在的疑慮,及時糾正了一些患者不正確的用藥方法,配合了臨床醫生的工作。

  5.嘗試性建立病歷

  針對長期用藥的患者建立病歷,基本思路是對於目標患者建立檔案,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用藥情況、主要疾病的病史和用藥情況,以及用藥不良反應等,同時對患者病情的變化,相關重要檢查,建議用藥的治療計劃,和病史小結,用藥記錄要包括用藥開始的時間,實際用藥情況、停止用藥的時間,療效評價等,及時補充患者新的用藥資訊,用藥病歷的用藥資訊要及時進行更新,檔案要留在臨床藥學室並進行長期儲存,條件允許可以建立電子病歷。

  6.藥品不良反應

  各個臨床科室要要有指定的藥品不良反應檢測員,發現臨床用藥的不良反應是應該及時通知臨床藥學室,藥學人員進行登記、上報,臨床藥學人員要認真諮詢、觀察患者的用藥情況,要善於發現藥品的不良反應。定期退出臨床藥訊,內容涉及查房和抽查中發現的問題,交流經驗、新藥知識和收集到的藥學知識,併發到各個臨床醫技科室供翻閱參考,並採取一定的激勵措施鼓勵醫護人員積極捐稿,努力讓臨床藥訊成為醫院藥師和臨床醫生交流溝通的平臺。

  二、總結

  臨床藥師是在臨床藥學工作中要努力工作,從點到面,由淺入深,幫助臨床解決了醫學實際問題,為患者提供了一定的藥學服務,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由開始醫生和患者的陌生、牴觸、懷疑到逐漸認可、信任和接受,取得了初步的成績。但是優於人員有限、知識不繫統等方面的原因,臨床藥學工作的深度和廣度都不夠,有些工作沒有實質性進展,但是廣大藥師的共同努力,得到了臨床醫生和患者的認可,效果滿意值得在臨床推廣。

  篇2

  淺談生態文明與中醫藥學的關係

  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迴圈、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1]。

  中醫藥學從我國古代有文字出現的時候就有記載,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的醫學理論,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創造了神奇的醫療效果。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也出現了很多不同型別的醫療體系,但現在大多數已經消失,被現代西方醫學所取代,中醫藥學作為少有的獨立醫療體系能與現代醫學並存,並且發揮著西醫不可替代的作用,這與其以人體生理平衡為基礎,不斷繼承前人成果,並充分吸收各個時代先進科學技術和知識,逐步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理論密切相關。中醫藥學的發展歷史同時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生態文明建設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著中國生態文明的進步[2]。

  把人體健康與生態平衡緊密地聯絡起來,在實踐中尋找聯絡,使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中醫藥學的一大特色。早在春秋時代,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還把疾病的發生歸諸鬼神祟蠱,中國的醫學家就已經認識到人體的病患與飲食起居、喜怒哀樂有關,後來又有醫生用自然界的陰、陽、風、雨、晦、明“六氣”失和來解釋病因,這曾是當時世界醫學史上最先進的病因觀。在這種病因觀的影響下,自然界的一切物質都能對人體產生作用,從中尋找良藥祛除病源也就成了當時醫藥學家的主要工作。

  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的周圍環境所構成的系統稱為生態系統,正常的生態系統中,系統各部分在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上相互之間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狀態,稱為生態平衡。人類作為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與食物鏈中的其它生物一樣,充當著消費者的角色,一旦人類的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甚至出現人類的滅絕。中醫藥學的實踐就是把人體視為一個生態系統,如果人體內部各種生理活動正常進行,健康狀況良好,就處於平衡狀態,當外界因素和內部因素共同起作用導致正常生理活動被破壞,開始的平衡被打破,疾病就隨之而來,各種治療藥物和方法都是為了彌補這種平衡。

  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發現了藏象、經絡等生命活動現象,六淫、七情等致病因素,以及病態過程中互相抗衡的“正”、“邪”兩種力量的存在,穴位是調整功能的樞紐;內因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是致病精神因素,即內在因素;外因:風、寒、暑、溼、燥、火六大類,包括細菌病毒是致病的外來因素。氣血是全身的動力,還有內外因等等,這些都是中醫學的理論基礎,是整體的功能因素。

  《黃帝內經》和《傷寒雜病論》兩部經典醫書正是在前人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向理性認識過渡的產物。在中醫思路與方法的指導下,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法收集到的有意義的症、脈、舌象等資訊確定患者的“證”,再通過對“證”的辨證施治,確立不同的個性化治療方法,這與當今許多西醫學家提出的個性化治療非常一致。作為中醫學理論的核心內容,“陰陽”、“五行”等概念,和臟腑經絡、病因病機、四診八綱、辨證論治、治法治則等一整套獨特的治療概念、理論體系都無一不體現出中醫學注重人體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中醫用藥的方劑中講究君臣佐使,每一個方子都有不同的配伍原則,其內在也是體現出生態平衡的意義,每一種藥物都有其治療作用和副作用,針對疾病的主要藥物為君藥,為了輔助君藥達到更好的效果的藥物稱為臣藥,配合君臣藥治療兼證,或抑制君臣藥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藥物稱為佐藥,指引導諸藥直達病變部位,或調和諸藥的藥物稱為使藥。君臣佐使四類藥物的相互影響,給人使用後就能幫助人體儘快恢復生理平衡,疾病自然消失。

  西醫採用了很多化學藥物,生產工藝中有很多汙染問題,對自然環境產生了極大的破壞,與化學藥物不同,中醫藥的原料都是自然界可再生資源,並且以植物為主,這與人類的飲食習慣一致,也符合現在比較熱門的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環保的理念。現在很多人在飲食中都注意食用適合自身保健作用的有藥性的食品,比如魚腥草、馬齒莧、山藥、枸杞等藥物經常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這對於我們提高全民素質,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很有益處。對於很多新出現的疾病,西醫很難在短時間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但中醫藥學在中國防治非典和現在肆虐全球的H1N1型流感的應用極大的作用,對於突發的疫情,中醫藥學工作者及時提供了相應的處方,避免了很多易感人群感染疾病的機會,給疫苗的研發機構爭取了時間。

  生態文明主要是以和諧、可持續發展為發展經濟的目標,醫藥學作為社會經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至關重要。中醫藥學發展到今天,為了讓世界人民共享中醫藥文化帶給人類的健康,我們逐漸探索出了一條中西醫結合的道路,一方面,在中醫藥學理論和西方醫學理論的指導下,不斷地從傳統中藥中選擇具有良好臨床效果的中藥對其成分進行系統研究,尋找植物中真正起作用的成分,運用先進的監測分析方法對其活性和質量進行監測和監控,開發出更多的源於可再生資源的新藥;另一方面,將中醫藥學理論中的精華與西方醫學理論有機的結合起來,根據病人的自身特點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最大程度上減輕病人的痛苦,減少醫療上的花費,相應的提高了經濟效益。

  中醫藥學現在面臨著重大的機遇和挑戰,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的指導下,中醫藥學與時俱進的發展模式很適合現階段的社會環境,在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護我們的環境是中醫藥學進一步發展的方向,隨著生態文明與中醫藥學的不斷髮展,它必將為人類的健康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