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論文

  所謂教改,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教改,廣義上指教育改革,包括一個國家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狹義上指學校的教學改革,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全文如下:
 

  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公共基礎課程教學環節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任務是培養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知識以及熟練掌握使用計算機的基本技能,為以後的學習或工作打下基礎。但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我國計算機教育的普及,高職計算機教育面臨著很多困難。《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分析及問題所在:

  ***一***入學時計算機知識水平和動手能力參差不齊,且差距較大。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都加快了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的程序,普通高中都陸續開設“資訊科技”必修課,職業高中更是將計算機能力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大部分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高職計算機教育已不是“零起點”。但是,由於該課程不是高考科目,所以該課程的開設還存在流於形式,導致新生入學時的計算機基礎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參差不齊,這給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

  一是來自中職和普通高中的差異,中職新生普遍受到良好的訓練,而普通高中在“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下,實際動手能力較差,部分學生基本是“零起點”。

  二是家庭條件差異,來自家庭條件好、接觸電腦機會多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好,來自落後地區、困難家庭的學生動手能力明顯偏差。

  三是個人興趣的差異,愛好計算機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計算機知識的接收能力明顯強於平時不喜歡接觸電腦的學生。

  對學生來講,入學前計算機水平較高的學生上課感到內容太淺,而入學基礎差的學生又聽不懂、跟不上。對教師而言,教學起點過低,必然會使基礎較好的學生受到影響;若起點過高,教學又只能為少數尖子生服務,這會嚴重挫傷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體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二***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教學內容的設定不夠科學規範,教學方法單一。

  計算機基礎課不同於其他的基礎課,課程內容更新快,實踐要求高、對裝置的依賴性強。在資訊化、數字化的今天,計算機的知識和應用也已深入到方方面面,對計算機基礎應用掌握與否,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專業知識的豐富程度及以後在專業行業發展的好壞。

  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將計算機作為工具來使用。因此,我們在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學案例的設計中要考慮學生的專業領域、就業方向,不能夠照本宣科和隨意教學,必須考慮學生所需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具備較強的應用性和實用性。

  採用通用教材和統一的理論教學內容或按照個人喜好特長設定的理論教學內容;五花八門的與實際應用、專業知識相脫節的實踐教學內容,使學生感覺學到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無關,更無法很好地應用到專業領域。這種和專業實際應用的偏移和脫節,難以做到工學結合。

  教學方法單一,難以調動學習積極性在通常情況下,我們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開始,總要談論三個問題:計算機能幹什麼?我們學什麼?怎麼學?狹義的答案是:計算機無所不能;我們學Windows和Office;上機。接著是儘可能多地電腦演示,以此來提升學生對電腦知識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總是採用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的接受教育教學模式,使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忽視,甚至被壓抑,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應試心理嚴重,難以提高操作技能。

  能通過安徽省計算機一級考試,是我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統一要求。能讓學生取得證書,多證就業,本是好事,但如果過分看重要求學生必須取得證書,使學生產生過重的應試心理,只是為了考試、為了取得證書而學習,這樣就不利於學生應用操作技能的提高。由於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題型、題目相對固定不變,促使學生投機取巧的應試心理十分嚴重,只對等級考試考的內容下功夫,不考的概不理會,忽略了實際操作應用技能的培養。學生取得了證書,但是簡單的實際操作卻不會,不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就業及工作。另一方面,一味的為了追求學生通過考試,也使得教師對教學有了量化標準,教學趨向學習目標單一、教學範圍狹窄、教學內容固定的態勢。不利於教師在教學內容選取、教學案例設計、教學方法使用上進行改革創新。
 

  二、加強和改進《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對策探討

  ***一***針對學生計算機知識水平和動手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探索一條分級分層次的教學方法改革之路;通過分級分層次的教學,改變傳統的“一刀切、齊步走”的班級教學,解決好學生“吃不飽”,差學生“吃不了”的現象,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新生入學時,根據計算機能力來進行分班不太實際,各任課教師可以用簡易的測試方法對本班學生的計算機水平進行摸底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和學生學習的需要分成不同層次的教學組***2~3組***,教學時兼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避免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難於滿足不同學生學習需要的局面;另外,也可以針對不同專業,適當開設相關計算機基礎類的選修課,以滿足學生專業發展的需要。如我院已開設的《office辦公應用》公選課,很受學生的歡迎。

  ***二***整合教學內容,探索一條適合全院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專案化教學改革之路,通過引入專案化教學理念,以專案為載體,以工作任務為驅動,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通過教學內容的重新整合,設計專案,完成任務,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習興趣,切實的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的應用技能,同時兼顧考級任務,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技能,獲得技能的同時也掌握知識,掌握的知識足以應對計算機一級考試。

  各任課教師共享教學資源,建立專案庫或任務庫,公共計算機任課教師同專業課教師加強交流,不斷更新完善專案庫或任務庫,根據所教學生專業不同,從資源庫中挑選適合學生專業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將所教內容和學生所學專業結合起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此外,建立的專案庫或任務庫同學生就業後從事的相關工作實際聯絡起來,肯定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摘掉公共基礎課枯燥乏味的帽子。

  ***三***實踐教學時必須改變老師講操作,學生驗證的實驗模式,讓學生充分地瞭解所學專業對計算機基本能力的切實需要,更多地接觸一些本專業通計算機接觸的實際工作過程,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鍛鍊提高自己能力的機會,讓他們積極地參與獨立完成一些實際專案和任務當中去,這樣才能完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完成教學最終目標。

  我院的專案化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但立項的課程基本上都是各專業的專業課或專業基礎課,為全院各專業服務的公共基礎課的改革也勢在必行,《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獲得計算機基本應用技能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學院各專業所培養的,社會各行業、各領域所需要的人才都離不開這一基本技能。為學院各專業更好的服務,為更好的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改革值得引起重視,值得研究探討。

  我國高職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各個領域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應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體系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並進行改革,達到使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資訊科技發展趨勢的目的。時代的發展要求高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積累課程教學經驗,掌握課程以外的計算機應用知識,並定時到一線企事業單位瞭解企業要求,從而積累更多的計算機相關理論知識,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