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管理對公司的貢獻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以人為中心,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以便達到既定組織目標的過程。管理具有動態性、科學性、藝術性、創造性。

  好萊塢的名導演伍迪·艾倫說過:性感的80%是展露,如果把這句話套用在很多中國企業身上,就可以說,它們的成功,80%靠的是做名聲、懂炒作。

  所以我在公司的一傢俬人企業客戶那裡,見識過花費企業現金流裡的大部分錢請名演員代言,一夜間訂單如雪片飛來,卻因為營運資本沒有計算好,一夜間資金鍊斷裂而雪崩破產。

  這樣的企業,基本上就是先做大,圈業務,再圈錢;如果想圈錢,則要通過炒作,把規範置於腦後,待發財之後,再“洗白”,如果哪一個鏈條不小心沒有連結好,十有**破產了事。

  若這家企業完成了洗白的整個過程,就會一俊遮百醜。至於管理,在整個過程中不會也不應該被放在優先位置。

  不過,身為德國企業的中國區CEO,對此邏輯我只能是長期隔岸觀火,斷然不敢向其邁進一步。原因在於,德國人信奉不同的邏輯,一切的一切,都是把質量、可靠、穩固、精細、嚴謹放在重要位置。為了贏得客戶口碑,做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至於做大做強,德國人從來就不能理解其在中國人心中的情結,本未立而先炒作也不是他們的強項。

  “他本來可以成就一些真正非凡的業績,但他的老闆卻不讓他那樣做。” 管理大師湯姆·彼得斯在其《重新想象》一書中號稱要作為其墓誌銘的話,常常會被我當做自嘲的名言。

  想來很多外資企業在中國的掌門人都可以此話來自嘲。

  不過,很多年後,我還是覺得,德國企業的那一套,受益匪淺。我所在的德資企業把“企業家精神”和“創新”,列入了全球集團的核心價值觀中,對我的老闆們而言,他們的要求就是,我每年遞交的業績結果讓人信服。他們給我的回報是,更大的自由和授權。

  這種自由和授權,對我而言,就像公司是自己的,能夠在這個平臺上不斷尋找新的突破。

  九年多的CEO生涯,想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證明概念”、“證明繁榮”、“證明可持續性贏利”。面對遼闊的中國市場的誘惑,德國人從來不以僥倖來圖速成之功,而是堅忍紮實謀遠大之策。身為其中國區執行人,我必須按邏輯而非直覺取巧行事。

  在“證明概念”階段,我們必須證明中國團隊能夠自我拓展業務, “以農村包圍城市”,以軟***件***託硬***件***,以服務“脫貧”,獨立生存下來,在此基礎上逐步固化管理的可重複性。真所謂“年年困難年年過,年年過得還不錯,山高水遠小村落,證明概念靠開拓”。

  在“證明繁榮”階段, 我們必須證明不僅能夠立足, 獲得我們第一批重量級燈塔型客戶,還能取得高於中國市場行業平均的增長速度,初顯中國分店在中國市場的高增長拓展潛力,為發展的下一階段謀求“好景有期, 北嶺幾枝梅似雪;豐年先兆,西郊千頃稼如雲”的局面。同時,在管理上, 必須形成“繁榮兮時不我待,成熟兮流程無拘礙”的基礎,並在此基礎上持續精進。

  在“證明可持續性贏利”階段, 我們必須證明中國公司的業務具有可持續性的競爭優勢, 能在激烈競爭的中國市場中, 長期保持差異化特色, 避開那些“做大做強”了的對手的鋒芒,而擊其價值曲線中的軟肋。

  在第三階段,無論是已有的業務產品服務線,還是公司管理流程、體系,我們都已經歷多年的持續提高和改進,似乎很少再犯早年的一些錯誤。這個時候公司的發展速度也漸次穩定,無大起伏。所有的人慢慢滿足於以一定的節奏,在持續成長的康莊大道上一路撒歡小跑。

  從德國到中國的管理團隊中,瀰漫著小富則安、積小勝為大勝的思路,意圖牢牢抱著在中國市場已有的產品和地位不放,緊抓質量、可靠、穩固、精細、嚴謹,使已有的優勢更加牢固。

  那一刻我不禁想起湯姆·彼得斯在其《重新想象》一書中的另一句話來:“好的管理是公司的墳墓”,我把這句話分享給我的上司和團隊,提示所有的人不能迷失在美好的現實中而忘記了持續變革。

  於是,公司的管理團隊要首先取得一致,要求所有的事業部,在每年通過現有業務擴大業績的思路上,必須不斷地嘗試新的種子業務,以產品和服務線的業務成長長短線組合,鎖定“可持續性”發展之路,並在業務之間,形成互補。

  業務互為補充的好處在於,一可以在已有客戶群中,實施橫向銷售,提高客戶終身價值;二可以鎖定客戶黏度,被一站式服務著的客戶在公司的某個業務如欲轉投到競爭對手,其轉換成本會比較高,客戶也會忌憚。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並沒有受德國已有業務的限制,所謂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並開發了一些在中國市場獨有的東西。

  西方人有諺語:不能教一隻老鳥新把戲。因為鳥老了,舊把戲一定會成熟可靠些。但鳥兒能完成好把戲,學不了新把戲,也就離墳墓不遠了,鳥如此,公司管理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