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數量關係題型

  在各省公務員行測考試中,數量關係是每年都會考察的內容。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

  :排列組合

  排列組合的基本計數原理有兩個,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下面讓我們逐一進行解釋:

  加法原理即分類時採用的計數方法。也就是說,當完成一件事情,分成幾類情況時,把每一類的情況數計算或枚舉出來,那麼總的情況數,就是所有類的情況數相加。

  乘法原理即分步時採用的計數方法。也就是說,當完成一件事情,分成先後幾步時,把每一步的情況數計算或枚舉出來,那麼總的情況數,就是所有步的情況數相加乘。

  那麼,何為分類,何為分步?讓我們來舉例說明。

  如果從北京到上海,那麼坐飛機可以,坐高鐵可以,坐汽車可以,自駕也行,此時稱為分類;如果坐飛機有3個航班合適,坐高鐵有4趟高鐵合適,坐汽車有2趟都行,自駕遊也有1種路線,那麼從北京到上海,所有的方法數就是3+4+2+1=10種方法。

  如果從北京到上海,上海到廣州,廣州再回北京,整個的行程按順序分成了3個步驟,此時即為分步;如果從北京到上海有3種方法,上海到廣州到4條路線,廣州再回北京也有2種方案,那麼整個行程,所有的方法數就是3×4×2=24種方法。

  我們發現分類與分步,一定是不同的、有區別的,它們的區別就在於:能否獨立完成此事。

  第一個例子中,想從北京到上海,飛機、高鐵、汽車、自駕,這4類方案,都可以完成這個行程,即分類當中的每一類,都可以獨立完成整個事情。

  第二個例子中,北京到上海,上海到廣州,廣州再回北京,這是完成整個行程的3步,單獨拿出任何一步來,比如上海到廣州,這1步,並不意味著整個行程就完成了,即分步當中的任何一步,都不能獨立完成此事。

  下面來看一個例題,加深對於分類分步的理解:

  例題:

  某人乘車從家直接到藝術中心有3條路線可選;從家到體育場有4條路線可選,從體育場到藝術中心有2條路線可選,則他從家到藝術中心共有幾種不同的路線?

  通過閱讀題目,我們可以發現,題目所求的從家到藝術中心,可以分成兩類情況:要麼直接到;要麼從體育場中轉換乘間接到。第一類直接到,有3條路線可選;第二類間接到,需要分成2小步,第一步從家到體育場,第二步從體育場到藝術中心,根據分步相乘,第二類一共有4×2=8條路線。故一共的路線數=3+8=11種。

  :多次相遇問題

  一、直線異地多次相遇

  甲、乙兩人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則其相遇過程如下:

  【結論】從兩地同時出發的直線多次相遇過程中,第n次相遇時,路程和等於第一次相遇時路程和的***2n-1***倍,每個人走過的路程等於他第一次所走路程的***2n-1***倍。

  例1:兩汽車同時從A、B兩地相向而行,在離A城52千米處相遇,到達對方城市後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在離A城44千米處相遇。問A、B相城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第一次相遇時,兩車共走一個全程,從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時兩車共走兩個全程,從A城出發的汽車從第一次相遇時開始到第二次相遇時共走了52×2=104千米,從B城出發的汽車走了52+44=96千米,故兩城間距離為***104+96***÷2=100千米。

  二、環形同地反向多次相遇

  兩人在環形跑道上從同一地點同時相向而行,則他們的相遇過程如下:

  【結論】從同地同時出發的環線多次相遇過程中,第n次相遇時,路程和等於第一次相遇時路程和的n倍,每個人走過的路程等於他第一次所走路程的n倍。

  例2:老張和老王兩個人在周長為400米圓形池塘邊散步。老張每分鐘走9米,老王每分鐘走16米。現在兩個人從同一地點反方向行走,那麼出發後多少分鐘他們第二次相遇?

  解析:環形多次相遇問題,每次相遇所走的路程和為一圈。因此第二次相遇時,兩人走過的路程和剛好是池塘周長的2倍。相遇時間=路程÷速度和,即400×2÷***9+16***=32分鐘。

  通過對多次相遇的歸類,來進行相關題型備考,不僅能夠讓廣大考生清楚知道自己目前對題目的瞭解程度,逃離迷茫備考,也能讓廣大考生得到事半功倍,高效備考的效果。最後,預祝廣大考生備考成功,一舉成“公”.

  公務員考試比較構造法數學運算解題方法

  一、題型特徵:同一事物、兩種描述

  每一種方法都不是萬能的,都有自己的應用環境,比較構造法也是一樣。那什麼樣的題型可以應用比較構造法呢?各位備考者要記好筆記啦!比較構造法最主要的題型特徵是:對於同一事物,有兩種不同的描述。

  【例題1】A工程隊的效率是B工程隊的2倍,某工程交給兩隊共同完成需要6天。如果兩隊的工作效率均提高一倍,且B隊中途休息了1天,問要保證工程按照原來的時間完成,A隊中途最多可以休息幾天?

  A.4 B.3 C.2 D.1

  【解析】從題幹中可以看到,對於同樣一個工程,描述了兩種不同的工作方案:第一種是A、B兩個工程隊按照原來的工作效率去完成***不休息***;第二種是A、B兩個工程隊效率提高一倍之後去完成***有休息***。這就是對於同一個事物,有兩種不同的描述。

  二、方法應用:求同求異、尋找突破

  在兩種不同的描述中,分析其中的異同,從而尋找突破口,這就是應用比較構造法解題的關鍵。在例題1中,兩種不同的描述中,相同的是工程總量沒有變。假設甲乙都沒有休息,在兩人效率都提高一倍的情況下,工作時間應該縮短一半,也就是甲乙共同工作3天即可結束,換言之,甲乙都可以休息3天。但是實際情況是,甲只休息了一天,即甲工作了5天,因此乙休息的時間一定多於3天,結合選項可知,只有A可選,秒殺完成。

  通過上述例題,相信各位備考者能夠很容易把握比較構造法的應用環境與應用方法。下面請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例題2,檢驗一下學習成果吧!

  【例題2】麵包房購買了一包售價為15元每千克的白糖,取其中的一部分加水溶解形成濃度為20%的糖水12千克,然後將剩餘的白糖全部加入後溶解,糖水濃度變為25%,問購買白糖花了多少元?***2017國考真題***

  A.45 B.48 C.36 D.42

  【解析】從題幹看,對一包白糖進行溶解,第一次溶解了一部分,得到濃度為20%的糖水12千克,第二次全部溶解,得到糖水濃度變為25%.通過對比可以知道全部的白糖融化後的糖水肯定多於12千克,因此一包白糖的重量必定多於12×25%=3千克,售價必定多於15×3=45元,結合選項,選擇B,秒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