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做好標點符號題的竅門分析

  學生需要熟練運用標點符號,這是高中學生學習的內容之一,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中語文做好標點符號題的竅門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做好標點符號題的竅門

  竅門一:圖示法解決句末標點在引號內外的問題

  例1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寫作更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用圖示法表示為“--------------。”①------------,-----------“-------------。”②

  ①句引號內獨立成句,故句號應在引號裡;②句,如果認可引號內的句號,那麼全句就沒有了句末標點,不倫不類,所以,句號應在引號外。

  竅門二:層次分析法確定頓號、逗號、分號

  例2 美國的紐約、洛山磯、①日本的東京、②法國的巴黎、③英國的倫敦、④中國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都有申辦奧運會的實力。

  例3 季羨林先生的飲食十分簡單:早餐一杯牛奶、一塊麵包、一把炒花生米;①午餐和晚餐則多以素菜為主。

  在例2我們可以看出各國家之間應是並列關係,屬於並列片語作主語的現象,可是有的片語內部又有小並列,如美國、中國,如果一味用逗號,則層次不明,這樣就必須把①②③④處的頓號改為逗號,這樣就清晰多了。

  例3中的①處用了分號,可是,全句連一個逗號都沒有,怎麼會有分號的出現呢?一定是用錯了,分號屬於越權了呀,所以要將此處的分號改為逗號。

  竅門三:成分分析法確定逗號、頓號

  例6 臺灣與大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為了民族的利益,兩岸應儘快攜起手來。

  本句中的“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在句中做謂語,所以,它們之間不能用頓號,應用逗號。

  例5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在新世紀頭20年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在句中做定語,它們之間必須用頓號,用逗號則割裂了他們與中心詞的限制關係了。

  例⑹ 老李的包子做得好,餡大、皮薄、味香。

  “餡大、皮薄、味香”在句中做補語,做補語的並列片語之間應該用逗號。

  竅門四:語意分析法確定標點

  例7 他在“鐵道游擊隊”裡擔任隊長職務。

  例8 他在《鐵道游擊隊》裡扮演隊長角色。

  同樣一個詞,但在例⑺中必須用引號,例⑻則用書名號。主要原因是語境不同。

  竅門五:擬用答語判斷逗號、問號

  例9 你是懦弱地等待?①還是勇敢的應對呢?

  例10 茫茫宇宙到底有沒有外星人,②生命能不能合成,③人果真由命運主宰?這一切都引起人們深深地思考。***2004年浙江卷***

  在給例9的擬答語時,我們只要選擇其一,或等待,或應對,就可以了。在給例⑽擬答時,則不能這樣簡單,每一句都得回答。

  這也就告訴我們例⑼是選擇問句,是一句話,中間不能用問號的的,應把①處改為逗號。例10又是多重問句,各自獨立,所以②③處的逗號應改為問號。

  竅門六:主動劃句號,品評冒號的用法

  例11 魯迅認為,中國的歷史只有兩個時代:①“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②“這一種迴圈,也就是‘先儒’之所謂‘一治一亂’”。

  從“兩個時代”看,句號應加在②處,既然②處用了逗號,說明與後面還是有密切關係的,而後面的內容又不是“啟示”的內容,所以說,①處的冒號屬於用錯情況。

  學好高中語文的方法

  一是下大功夫積累整合。

  從三年高中學習的時間段看,語文學習主要從高一到高二上學期共一年半的時間。這一年半時間是學習語文的黃金時間,因為高二下學期開始,其他學科可能就要佔用比較多的時間了。在這一年半時間裡,我們的語文學習任務是閱讀大量書籍,包括現代文古代詩歌和文賦。這是學好語文的先決條件。

  那麼,如何達到這個基本要求呢?

  1.擺正學習語文的態度,明確學習語文的目的。俗話說得好“態度決定一切”,“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寬”。我覺得,學習語文的目的一是:發展我們的語文素養和語文思維;培養應用審美探究的能力;使自己逐漸具備高尚的道德素質和高層次的文化素質。二是最實用的目的在於應對高考。

  2.立足課文的精讀、推敲。因為它是經典,“經典”給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寫作範例——它可以讓我們舉一反三,見微知著;而且還有豐富的人文精神,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啟迪,從而讓我們思考生活、感悟生活,進而提升生活質量。

  3.優秀作品的閱讀是語文素養形成的重要途徑,也是語文學科里人文和科學精神培養的重要途徑。所以,我提倡大家高中階段閱讀名著的量至少十部,以下大家之作是我經常向我的學生推薦的:《論語通譯》、《紅樓夢》***曹雪芹***、《唐詩三百首》、《魯迅雜文選》、《邊城》***沈從文***、《塵埃落定》***阿來***、《談美書簡》***二種******朱光潛***、《狼圖騰》《老人與海》***海明威***、《巴黎聖母院》***雨果***、《復活》***托爾斯泰***、《泰戈爾詩選》等。

  4.能利用多種媒體***包括報紙、雜誌、廣播、電影電視和網際網路等***蒐集和整合資訊並學會摘抄。這是語文學習十分有效的途徑。比如報紙,我向同學們推薦多看《雜文報》《羊城晚報》、《中國剪報》、《南方週末》、《散文月刊》、《幽默與諷刺》,這些報紙很多版面是十分值得我們認真研讀、推敲的,比如《羊城晚報》,它每天都有半個版面的時評文章。閱讀這些時評,不僅擴大了我們的見聞,而且對於我們提升對身邊發生的事情或現象的敏銳性、理性思維能力都有極大的啟迪作用。

  對於閱讀,我特別提倡快讀。因為大家都能閱讀,但不一定都會閱讀。“會”閱讀的人,他的閱讀效率、閱讀速度是高於一般人的,而要真正能走在別人前頭,你就要比別人讀得快!

  二是注重感受語文美

  1.感受語文藝術之美。其主要途徑——

  ***1***大聲有感情地朗讀經典文章或詩詞,達到忘我境界最好——讀到旁若無人就說明你真的讀進去了,這時的朗讀效率是最高的;反覆讀乃至朗誦,有助於形成很強的語文感悟能力。

  ***2***多參加各級各類演講會、報告會、學術講座,尤其是層次比較高的這類活動,對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是很有好處的。當然,建議大家只要可能,只要有機會,就一定不要錯過,就一定抓住它。

  ***3***注意推敲語言。漢字只有3000常用字,卻因為其中的不同組合呈現出不同的美來。如“只有***還有***半杯水”“那又怎樣?***不能怎樣***”

  三是立足思考能力的培養

  能力來源於積累,創新來源於思考,創造來自於實踐,而思考是其中的關鍵要素。那麼,在語文學習中,如何鍛鍊自己的思考力呢?

  就語文學習的角度看,要關注以下三點:

  1.與文字的對話:側重思想內容的碰撞和對話;側重於語言運用和寫作技巧的對話。前面我們說過,課文是經典,那就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證明那是人類的精華積澱,具有人類相通的東西,一旦你能自如地破解其中的相通點,你的思維能力就達到了一個比別人更高的層次。而這一點,正是我們希望達到的語文學習目標。

  2.與生活的交流:側重觀察生活,感悟蘊涵的哲理。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最大最厚的無字的書。所以,要求我們學會感謝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情人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在生活中,我們用愛的眼光看待我們平凡的生活,你就會發現生活中的不平凡,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很無奈也很精彩;用體驗的態度對待它,你就會感到每一天都是新鮮的,你就會發現生活是一本書,值得自己去閱讀去回味。如果你能留意並及時記錄下它們,包括你心靈的思考,積累多了,你的素材庫就會變得豐富起來,作文時,就能達到文思如泉湧的地步;與人交流時,你就會變得高雅起來。

  3.與他人的切磋:側重培養勤學好問、團隊精神。這是高中生的常規問題也是高中生必備的素養。

  四是重在應用拓展

  學習的終極目標在於為我所用,一個知識淵博的人總是讓人感到富有魅力;一個知識淵博的人總是更富於創造力。我們要求三年高中生活裡能逐步達到45——50分鐘寫800字的作文、課外練筆6萬字以上的目標,為此,下列方法應關注——

  1.寫隨筆:形式靈活,各種文體都可以,甚至不必考慮文體問題;無字數之憂,甚至只要一段或幾段,只要真實地表達出了自己的意思或情感就可以了。

  2.寫評論或讀***觀***後感:針對的是生活中最近發生的事情或現象或人物,可以做到有感而發。當然,無論隨筆還是評論或讀***觀***後感,要真正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前提是把自己置身於時代中的種種人和事,儘可能從平凡中發現、挖掘不平凡的地方,這樣,你就可能獲得獨特的感受,領悟生活的真諦,從生活中得到一份真情,形成非常的思想。

  3.課堂裡積極發言,無論對錯。現在我們許多同學不敢發言不敢提問題,主要原因還是愛面子、自信心不足。我想,作為憲中學生,我們必須有“敢為天下先”的力爭上游的精神,必須有“以天下為己任”使命感,這樣我們才可能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力和智慧。

  五是有意培養自己的發現思維和創新精神

  “我創造,所以我生存。”這是我化用羅曼·羅蘭的一句激勵詞。我感到生活的全部意義就在於創造。生活,因為有了創造而更精彩;生存,因為有了創造而更有意義。高中時期是充滿創造的激情的時期。培養自己的創造思維和創新精神便成為高中生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了。

  1.對習以為常的事情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要以為自己的觀點、想法、情感沒有亮點,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有著不同於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2.學會一種樂器;多欣賞音樂,尤其是高雅音樂;也可以多看電影、幽默生活短劇等等。這些東西,不僅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而且可以從中得到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感悟和啟迪。

  3.對優秀作品能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多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認識和看法。讀而後審視之、反思之、批判之,並不迷信名人、權威,人云亦云,當積累到一定量時,就能使你的思想情感得以昇華。

  寫好高中作文的方法

  一、化抽象為形象

  請比較下面兩個句子:

  1.繁忙的工作之後,女孩開始有些想家了。

  2.繁忙的工作之後,女孩喜歡一個人爬上頂樓,面對家的方向,去讀雁陣、夕陽。***顏文靜《尋人啟事》***

  兩句話雖然都表達“女孩想家了”,但前一句只是一般性的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後一句是通過女孩“一個人爬上頂樓,面對家的方向,去讀雁陣、夕陽”的意象,蘊蓄思念縈懷、感傷別離的孤獨感、淒涼感的,很容易使人想起“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之類的詩句,所以給人的印象特別深。

  再如,一位同學在寫小提琴演奏的藝術效果時,說“琴聲吸引了許多路人駐足傾聽”。這句話沒有寫出小提琴的演奏內容和旋律之美,也沒有寫出聽眾的沉醉之態,體現不出小提琴演奏的藝術效果,顯得枯燥無味,缺乏應有的藝術美感。不妨改寫為:“優美的《梁山伯和祝英臺》小提琴協奏曲,輕輕地飄出小樓的視窗,穿過蒙蒙細雨,散落在林間的小路上。許多行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腳步,聽得如痴如醉。”

  二、化靜態為動態

  萊辛在《拉奧孔》中說,動態之美是一縱即逝卻令人百看不厭的美,比一般的美能產生更強烈的效果。正因為如此,對那些靜態的事物,我們要善於“化靜為動”,使之富有生氣,充滿活力。例如孔孚的《千佛山龍泉洞某佛前即景》,是這樣描寫佛像和綠苔的:

  他微笑著,看苔爬上腳趾,他微笑著,聽苔躍上雙膝,他微笑著,任苔侵佛頭……

  佛本是靜態的,就是生長著的苔在我們看到的一剎那也是靜止的,作者卻用“微笑、看、聽”“爬、躍、侵”等動詞,使佛和綠苔動態化了,彷彿有了生命似的。山水名勝,多為靜物,靜則無勢,無勢則不能動人,所以,要善於讓靜物動起來,讓無生命的東西活起來。

  三、繪形繪聲繪色

  所謂“繪形繪聲繪色”,就是把自然界的聲響、物體的形狀與色彩等具體地描寫出來,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陀斯妥耶夫斯基舉過一個例子,他說“有個小銀圓落在地上”,這個句子不夠好,應該寫成“有個小銀圓,從桌上滾了下來,在地上丁丁鐺鐺地跳著”***轉引自秦牧《語林採英》***。這樣一來,就有聲有色了。

  四、幽默俏皮活潑

  表達過於嚴肅,不免給人沉重感、壓抑感,來一點幽默,講一點俏皮話,能使文章形象生動,活潑有趣。請看高考滿分作文《跟時代一起改變》收尾部分:

  我們並不一定要追趕潮流,完全可以做自己;並不需要一味地學著人家的樣兒,完全可以做更“高階”的事。

  改變自己,使自己有高尚的品行,而不是隻知“忙”。

  改變自己,使自己有愛國的情操,而不是“愛大米”。

  改變自己,使自己有出色的修養,而不是隻看搞笑和言情。

  改變自己,讓自己有鶴立雞群的素質,如今個性也是潮流,像這種特點,無疑是最“in”的。

  周圍的一切,正在對我們的成長形成影響,而它們常常是負面甚至頹廢的,真是“一點技術含量也沒有”。但只要改變自己,我們一樣可以擁有過人的氣質。否則,“後果很嚴重”。

  作者嫻熟地運用雜文筆法,寫得亦莊亦諧,輕鬆自如,使文章具有了特殊的情調,讀之令人忍俊不禁。

  五、善用修辭手法

  根據表達的需要,恰當地運用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請看數例:

  1.蜘蛛也惜春歸去,網住殘紅不放飛。

  以“殘紅”代落花,鮮明生動;用擬人手法,生動地表達出惜春之情。

  2.水清魚讀月;山靜鳥談天。

  用對偶,有音樂之美;用擬人,不僅表現出環境的優美、幽靜,而且渲染了一種讓人心曠神怡的濃郁的書卷氣。

  3.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裡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劉鶚《老殘遊記》***

  用博喻刻畫白妞的眼睛:“秋水”見其清澈純淨,“寒星”見其晶瑩明亮,“寶珠”見其圓潤光澤,“水銀”見其黑白分明、水靈生動。這雙眼睛真是顧盼傳情,美麗動人。

  4.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鬆聲,水際聽欸乃聲,方不虛此生耳。***張潮《幽夢影》***

  運用排比,列舉一連串悅耳之聲,令人浮想聯翩,心旌搖盪。

  5.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同上***

  以賞月喻讀書,表達讀書所獲與閱歷相關的道理,深入淺出。

  6.這個地方花朵是太少了,顏色全被女人佔去;石頭是太少了,堅強全被男人佔去;土地是太貧乏了,內容全被棗兒佔去;樹木是太枯瘦了,豐滿全被羊肉佔去。***賈平凹《延川城》***

  用對比的手法,凸現延川少花少石、土地貧瘠、樹木枯瘦和女人美麗、男人堅強、棗大羊肥的特點,造語新奇,讓人過目不忘。

  7.石墨黑不溜秋,稀鬆平常,價格低廉;而金剛石光彩熠熠,堅硬無比,價值連城。兩者相比,如同魚鰍與蛟龍,宛若毛蟲與彩蝶,好比麻雀與鳳凰,猶如地上的癩蛤蟆與碧霄的白天鵝……[***《悅納壓力》***

  鮮明的對比,生動的比喻,不僅突出了石墨與金剛石之間的天壤之別,而且給人審美的享受。

  8.白生生、輕飄飄、軟綿綿的棉花糖,在風中顫顫悠悠,好像一片潔白的雲要從我手上飛走,我趕緊把它們往懷裡靠一靠,攏一攏。我一跑,棉花糖似乎又要飛走,我趕緊把它們團一團,捏一捏……***王珂《甜絲絲的回憶》***

  “潔白的雲”的比喻形象、貼切,委實引人入勝。

  六、注意句式變化

  整句和散句、長句和短句靈活搭配,交替使用,語言就會變化多姿,產生特殊的美感。比如2006年浙江卷滿分作文《且息且行》中的一段話:

  有的人征服了高峰,又舉目遙望更險峻的山崖;探得了魂寶,又躍躍於另一次奇異的冒險;策馬路過梅園,卻一心想著直奔邊關,戍國殺敵。

  這樣的人不是痴頑,而是執著,他們在奔波里衝擊生命的極限,在征服裡體驗生命的快樂,在“無所息”裡實現自己的終極意義……最偉大的戰士,都渴望戰死沙場,在死神帶來的永恆憩息面前,他們粲然微笑,死得其所。

  有的人,駕一葉之扁舟,凌萬物之茫然,卻不想到達任何彼岸,只是徜徉自得,聽風飲露。他們秉燭夜遊,訪仙探鬼,只是感慨於歲月如寄,而風光無限,不得遍賞。

  這樣的人,不是放縱頹靡,而是瀟灑自如,他們在漫遊裡賞玩生命的細節,在駐足遐觀中紀念流逝的時間,在誠摯的詩篇裡謳歌造化的神秀……昇仙的道人,不問紅塵俗世,只在靜坐修行中獲得人格的圓滿,生命的休憩。

  這幾段文字風格典雅,詞語豐富,使用了許多成語、典故;從句式的角度看,以整句為主,兼用散文的章法,注重整散、對稱與呼應,形成了一種整散結合的美。

  七、引用化用名句

  閱讀面廣、知識面寬、文化底蘊豐厚的同學,在符合題意的前提下不妨多引用、化用名言警句,以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例如2006年福建卷《月圓是畫,月缺是詩》一文中寫道:

  秋雨先生曾說過,堂皇轉眼凋零,喧騰是短命的別名。在流光溢彩的日子裡,生命被鑄上妖冶的印記。此時此刻,所謂生命的空白,或許就是一種“花開花落兩由之”的淡泊心境吧。有哲人云:聖者,常人肯安心者矣。有時候,生命需要隱匿,心靈需要蜇居。在蜇居之中,為未來做準備,就是在蓄勢,蓄水以後開了匣放水,便可以灌溉大地。

  為生命留一點空白,我安靜地想著。永恆是一種從容的心境,告別忙碌的生活,淡而處之。生活的滋味,無非在於詩、酒、哲學、愛情。在空白的縫隙中,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鍾無用之情,終於成一無用之人,生活卻因此平添了幾分色彩。宛若一隱士,把酒黃昏後,看太陽從東而西,靜觀風起雲湧,詩意地棲居。在我心裡,唯有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由,好比一塊空白的印章,為生命烙下閒適的情操;擁有了閒適,才讓我覺得自己是生命的主人。

  記得海德格爾曾說過,生命充滿了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於這塊土地上。要感謝海德格爾,這位精神的探索者,為我的心裡留下了一隅空白。讓我在心煩意亂之際,能夠冷靜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讓我在忙碌中,能夠偷得浮生半日閒,欣賞一段“他年傍得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的還魂愛情。如五柳先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東坡先生,“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如守著瓦爾登湖的梭羅,如遙望乞力馬紮羅之雪的海明威…… 他們都是詩人,在屬於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詩意地棲居。

  這位考生旁徵博引,擷英掇華:從餘秋雨的名言,到海德格爾的精神;從魯迅的詩歌《悼楊銓》,到莊子的語錄;從《牡丹亭》中杜麗娘的吟詠,到五柳先生的理想展望,再到東坡先生的赤壁放歌;從守著瓦爾登湖的梭羅,到遙望乞力馬紮羅之雪的海明威……其視野之廣闊、材料之豐贍、資訊之密集、語言之精美,令人歎服。

  總之,高中生要消除語言“有文采”高不可攀的思想,多讀“有文采”的精美時文和語言有特色的高考佳作,確立適合自己實際的語言目標,掌握方法,認真訓練。這樣,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使自己的文章閃現出亮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