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新課標理念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語文課程繼續堅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設計課程目標,努力改革課程的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

  1.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及整體素質。

  高中語文課程應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在繼續發展和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有效地發揮作用,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薰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應增進課程內容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學生成長的聯絡,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實現本課程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價值追求。

  2.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

  高中語文課程,應注重應用,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絡,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更新內容,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要使學生掌握語言交際的規範和基本能力,並通過語文應用養成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審美教育有助於促進人的知情意全面發展。文學藝術的鑑賞和創作是重要的審美活動,科學技術的創造發明以及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也都貫串著審美追求。未來社會更需要美,崇尚對美的發現、追求和創造。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

  未來社會要求人們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高中學生身心發展漸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積累,發展他們的探究能力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3.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高中語文課程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根據課程目標,精選學習內容,變革學習方式,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參與社會生活所必需的語文素養;同時,必須顧及學生在原有基礎、自我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為每一個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成長空間,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

  高中語文課程應該具有相對穩定的結構,並形成富有彈性的實施機制。學校應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有選擇地、創造性地設計和實施課程,幫助教師提高水平、發展特長,開發和利用各方面的課程資源,建立互補互動的資源網路,建設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體系。

  高中語文新課標設計思路

  1.為了適應高中教育發展的趨勢,適應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和學生對語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語文課程必須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既要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普遍獲得進一步提高,同時也要為具有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需要建設一個新的高中語文課程結構和實施機制。

  2.高中語文課程結構圖示***略***。

  3.高中語文課程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個部分,用學分進行調節和管理,必修課程10學分,選修課程可達14學分。

  必修課突出課程的基礎性,使學生具有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為今後進一步學習打下比較紮實的基礎;同時,引導學生形成較為成熟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

  選修課也是基礎教育課程的一部分。設計選修課的目的在於更好地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為學生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4.必修和選修課程均按模組組織學習內容,每個模組2學分。半個學期***約36學時***完成一個模組的學習。這樣的設計有利於學校靈活安排課程,也有利於滿足學生多樣的學習需求,便於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學或者重新學習某個模組的內容。

  5.必修課程包含“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兩個系列的目標,組成“語文必修一”至“語文必修五”五個模組。每個模組都是綜合的,體現“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的目標和內容。學生通過必修課程的學習,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養和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語文的應用、鑑賞和探究等方面比較均衡地發展,為以後有選擇地學習打下基礎。必修課五個模組的學習可在高一至高二兩個學期半的時間裡循序漸進地完成,也可以根據需要靈活安排。

  6.選修課程設計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語文選修1***,小說與戲劇***語文選修2***,新聞與傳記***語文選修3***,語言文字應用***語文選修4***,文化論著研讀***語文選修5***。每個系列可設計若干模組。學校應按照各個系列的課程目標,根據本校的課程資源和學生的需求有選擇地開設選修課。對於模組的內容組合以及模組與模組之間的順序編排,各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變通實施。具體課程的名稱可由學校自定。

  7.高中生的語文水平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必修課程10學分;

  第二層次,必修10學分+選修8學分;

  第三層次,必修10學分+選修14學分。

  學生修滿必修課的10學分便可視為完成了本課程的基本學業,達到高中畢業的最低要求。

  8.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未來就業的需要或所報考學校的要求,確定相應的水平層次,選修有關課程。

  學生可以從五個系列的選修課中任意選修4門,獲得8學分,加上必修課的10學分,共計18學分,達到報考高等學校的最低要求。達到第二水平層次的學生,從自己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出發,或根據某些院校、專業招考和某些用人單位的要求,可再從這五個系列裡任意選修3門課,獲得24學分,達到第三水平層次的要求。